
书心文苑作家诗词汇72期
诗贺饶惠熙七十寿辰
惠熙兄七秩生日登英山尖有感并致贺
袁建勋
绝顶尖高敢问峰,身姿健硕惠熙公。
三生意笃诗书伴,七秩欣然峻岭逢。
厚德人缘期子美,儒贤我友趣仙童。
清风仗剑马鞍寨,雾水柔溪龙寿宫。
一曲心扉楼醉月,千畴景色阁晴空。
邀君且对蓬莱饮,不觉肤腮已泛红。
祝饶惠熙先生七十寿辰
杨行波
枣香添国色,骚客嗅芬芳。
彩笔乾坤绘,华章浩气扬。
吟坛高尚士,瀚海弄潮郎。
紫气腾英邑,先生福寿康。
次韵杨行波战友
《祝饶惠熙先生七十寿辰》
王细秋
枣香居地隐,陋室发清芳。
贤士声名远,诗书气自扬。
躬耕吟五柳,挥笔盖潘郎。
七十遥相贺,期颐拜寿康。
次韵杨行波战友
《祝饶惠熙先生七十寿辰》
黄立新
枣花岭上香,耕读伴徽芳。
雅赋先听诵,清词独挹扬。
忘机比陶令,不老胜冯郎。
七秩君更健,青山共寿康。

次韵杨行波战友
《祝饶惠熙战友七十寿辰》
徐步清
枣香流韵远,日月漾芬芳。
弄墨才情荡,题诗意气扬。
家和多雅客,屋润得耕郎。
且借南山绿,邀杯祝寿康。
次韵杨行波战友
《祝饶惠熙先生七十寿辰》
刘选民
白云幽峻岭,枣果溢芬芳。
山野贤人隐,书香宝地扬。
从戎凭赤胆,耕读仿陶郎。
七秩心犹壮,儒风沐寿康。
七秩初度步杨行波战友韵
奉答诸位战友
饶惠熙
杖乡身尚健,野外远寻芳。
友谊三生结,心旌一路扬。
青山真似画,白首不称郎。
诗酒流连处,赓酬祝寿康。

贺饶惠熙先生七秩华诞
段庆峰
公凭布衣巾,寰尘举律声。
耕书为己任,治学飨芸生。
桃李中华满,诗词世界惊。
踌躇毋止步,继续拔高精。
贺饶老先生古稀华诞
张炳文
林泉山水阔,垄亩壮吟行。
德望播桑梓,诗词动帝京。
江湖堂庙意,彝鼎庶黎情。
七秩星辉灿,相期寿老彭。
贺惠熙兄七十初度
周吉潭(江西)
随俗古稀寿,躲生攀翠微。
韶华欣有寄,毋论是耶非。
朽吾粗闻道,甲子重十九。
熙君德望隆,延年当逾久。
诗才百丈河,汩汩滋无穷。
英山韵高格,佳境兴益浓。
贺饶惠熙先生七十华诞
胡跃飞(湖北监利)
灵山秀水产高才,夺席谈经在讲台。
每向园中栽大木,惯于鞭下牧龙媒。
少年边塞留风彩,壮岁骈文费剪裁。
此际筵开辉寿域,蟠桃佐酒祝杯杯。
贺饶惠熙先生七秩初度
陈云飞(福建闽侯)
炎凉阅尽志难更,归隐林泉幸此生。
早岁从戎矝胆略,中流击楫壮涛声。
酒斟明月心常惬,诗品梅花韵独清。
还念宾朋相聚乐,关山到处总含情。
贺饶惠熙先生七十初度
吴成和(安徽太湖)
枣香居士笔生花,乐享风光无际涯。
忙叱春秋躬稼穑,闲吟夜月课农家。
韦编不教名场累,兰佩何妨世俗邪。
所欲从心皆系距,蟠桃果熟透芳华。
饶惠熙先生七十初度寄贺
周华仁(江苏响水)
马鞍寨上一诗翁,相识多年志趣同。
清静依山居枣屋,悠闲傍水挽霞红。
亲朋到访托云雾,诗友来寻凭酒盅。
闻道如今初七十,叩头遥祝寿年丰。
惠熙兄生日与之登英山尖有感
友缘
饶兄寿诞与登峰,我辈惊翔啸碧空。
石上舒怀酬日月,山巅放眼识英雄。
虽无鹤舞三春暮,却有莺歌百岁翁。
足踏云烟常作客,松风拂面泛霞红。
惠熙兄古稀华诞志庆
邓耘
鹤身牛骨力躬行,露角峥嵘浩气生。
执教传薪熬日夜,从戌为国展豪情。
编书十载京城至,吟友三番鸡黍迎。
仰望乔松期劲健,唐风更沐树文明。
贺饶老师古稀初度志庆
胡五星
人生七十力耕田,世事寻常顺自然。
报国从戎酬壮志,还家落笔启华年。
芝兰夜雨云中鹤,桃李春风海上天。
讲席无涯千嶂月,文坛不老一诗仙。

贺饶惠熙先生古稀大寿
王又全
诗意人生七十春,世间淘宝满怀珍。
枕戈待旦年轻事,舞笔挥鞭学校人。
赋比杨雄添国事,心如杜甫挂民辛。
栽瓜割稻抒胸意,月下新书耀斗辰。
饶惠熙先生古稀感吟
乐乐翁
苦乐酸甜七十秋,人生阔展亮歌喉。
韶光负笈沧桑路,壮志终豋国学楼。
睿智诗词惊二杜,躬耕墨海结千俦。
时逢盛世全家福,韵赋书山任尔游。
贺饶老师古稀之寿
方宝云
枣树香熏七十年,为人有道自通禅。
放羊路上风光采,拟赋心中韵律翩。
诗友慕名来舍下,佳醇待客酌樽前。
腹容唐宋怀优德,谁不期翁寿比仙。

敬贺饶惠熙先生七十寿辰
邬寿彭
枣树开花香大别,时逢七秩倍芬芳。
诗朋满座诗情好,吟友倾怀吟兴长。
厚德多贤添福寿,清名共醉聚华堂。
挥毫染就松篁翠,万卷词章久远扬。
饶老师古稀初度志庆
山谷幽兰
毕生最爱是文章,戍国耕田满鬓霜。
心底尘封戎马事,书中弥散稻花香。
布衣两袖惊风雨,椽笔三更续宋唐。
健步古稀人未老,诗情依旧放光芒。
贺惠熙先生七十华诞
王润如
从心所欲恰逢辰,更喜诗文硕果珍。
饱学终归勤奋族,怀才出自布衣人。
广闻博釆求精准,酌句敲词务逼真。
昔有贫儒留杰作,至今细品味生津。
贺饶惠熙先生七十寿辰
舒星
谈笑风生誉梓乡,文田墨韵意悠长。
诗怀岁月豪情放,志向云霄锦秀藏。
独坐书堂吟颂雅,常登峻岭越高荒。
稀龄福寿添宏愿,友笃翁贤写华章。

贺惠熙弟七十华诞
王德生
七秩生年玉壶携,依凭圣手驾春犁。
书田育出麒麟果,授予吟朋百福禔。
贺饶惠熙老师七十华诞
舒兵
枣园花放正芬芳,同异词钞献礼庆。
七秩犹将旗帜举,精神富足寿无疆。
贺饶惠熙先生七秩生辰登英山尖并寿
匆匆过客
闲身自在花间走,喜笑颜开香满袖。
遥敬饶公酒一杯,遐龄有福君长寿。
赠饶惠熙先生七十初度
邵伯英(浠水)
人生七秩日中天,熠熠光辉正灿然。
好似南山松不老,经春历夏越茶年。
向七秩饶公致敬
老顽童
福满人间祝酒香,吟朋墨友聚盈堂。
饶公七秩身犹健,也上名山庆寿康。
贺饶老师七十华诞
邬思本
英山七秩一诗魔,作赋填词佳作多。
溢出唐风前代韵,流觞曲水枣香歌。
饶惠熙老师古稀初度志庆
石则江
人生七十古来稀,更喜饶公不歇犁。
田圃书山耕日夜,累累硕果挂千畦。
饶惠熙老师七十登上英山尖并贺寿
王 华
稀龄诞日热登巅,健步如飞走在前。
谈笑风生传古韵,举杯祝福寿绵延。

饶公七秩之际健步篓子石
青枫
人生七十已毋稀,韵律之声天地移。
不若且朝高处望,双峰篓子说传奇。
饶惠熙兄七十华诞之庆
李佳祥
七秩居幽不下鞍,白云闲静意超然。
醉咏清哦陶岁月,宾朋酬唱乐犹仙。
饶老师七十岁生日记
爱莲人
七十过来百寿期,经风历雨问谁知?
丹心唯鉴日和月,昼照填词夜赋诗。
饶老师七秩生日登篓子石致贺
周自金
尊师七秩溢豪情,吉日登高福寿生。
r把臂云天铺楮墨,双峰三影共峥嵘。

饶惠熙先生七秩生辰登英山尖有感并致贺
宗慧丽
登极远游峰上客,福祥七秩有缘人。
深情一览群山笑,不负韶光赋好春。
寄饶惠熙先生七秩登山冠顶并贺生日快乐
萧同旺
枣香居士惠熙公,作赋吟诗不老翁。
七秩攀登峰顶笑,儒风雅兴世间融。
偕饶惠熙老师七十生日登上英山尖并贺寿
王 华
稀龄诞日热登巅,健步如飞走在前。
谈笑风生传古韵,举杯祝福寿绵延。
贺惠熙先生七十古稀之寿
冷向北(贵阳)
七十初登入古稀,英山顶上看云飞。
更偕诗友将生躲,赚得开心带笑归。

贺饶惠熙老师七十华诞
黄拥军
七十古稀殊未妨,马鞍奋臂胜儿郎。
枣花朵朵馨云际,不及饶公半雅章。
贺饶君古稀之寿
马民权
惠熙七十齿牙强,耳聪目明居枣香。
才齐李杜诗词美,昇平盛世曲绕梁。
贺饶惠熙老师古稀之庆
冯斌一鄂
笔耕不辍七十年,香象绝流溢枣园。
翰墨丹青扬正气,且赊绿蚁醉饶仙。
遥贺饶惠熙先生七秩生辰登英山尖并寿
郭彬
雅集翠峰尖,画屏开眼帘。
景邮千万意,共祝寿康添。
饶老师古稀初度志庆
黄朝度
七秩不言稀,正借才情歌盛世;
百年犹未远,好凭诗胆壮夕阳。

贺饶惠熙先生七十初度
安徽 吴成和
枣香居士笔生花,乐享风光无际涯。
忙叱春秋躬稼穑,闲吟夜月课农家。
韦编不教名场累,兰佩何妨世俗邪。
所欲从心皆系距,蟠桃果熟透芳华。
贺饶惠熙七十荣寿
陈凱文
从心所欲正当时,任意拈题任赋诗。
硬汉身躯坚似铁,科头宾髮乱如丝。
躬耕体费心和力,吟咏人寻你作师。
华夏枣香争共睹,《骈文举萃》世珍奇。
注:科头即不戴帽子。王维诗句:/科头箕踞长松下,白眼看他世上人"
华夏,指他和王承纲主编的《华夏吟友》1一7卷。
枣香是惠熙的专集一《枣香居吟草》。
山石老人陈凯文时年八十晋六匆草

感惠熙恩师登英山尖过七十寿诞以贺歌
冷向北(贵阳)
七十初登过古稀,偕友携壶上翠微。
重岩崖前清溜吐,英山尖上白云飞。
为避疫情病毒险,不吃筵席鸡豚肥。
别开生面将生躲,赚得朝辉与夕辉。
七十虽是古稀人,跃上山尖气色匀。
大别峰雄楚天美,风光秀丽人精神。
楚天美兮翔凤凰,人精神兮见麒麟。
山登绝顶您为峰,视野开阔拓心胸。
仰首离天不盈尺,贵在与天近相逢。
南天之门忽开启,麻姑献桃带笑容。
玉皇许您彭祖寿,王娘许您不老松。
青松不老恰少年,长寿开心回从前。
十七八九从军行,保家卫国最光荣。
长枪扛起边防戍,征衣脱下自安生。
种菜种花还栽柳,世人重识陶渊明。
先生本是一高才,文曲星君下凡来。
只入香居不入仕,著书授徒乐悠哉。
先生才高要用斗,吟诗作赋精神擞。
学富五车不自夸,比赛拿奖不落后。
英山自古人才出,先生出左谁出右?
文章著作产颇丰,文坛堪称旗帜手。
天涯海角走一走,碧水蓝天处处有。
江山入目更入心,岁月如歌亦如酒。
牛羊百只枣一棵,瓦舍十间田数亩。
乐此一生羡苏翁,偏安一隅胜太守。
处利不争上善水,行为有失闻过喜。
博闻强记通古今,上合天文下地理。
幸矣浩天天行健,自强不息以君子。
幸矣大地地势坤,厚德载物以君子。
谦谦君子应予谁?实至名归饶居士。
人杰地灵惠熙翁,物华天宝祥福祉。
天宝物华富安康,地灵人杰顺吉昌。
福祉祥来荫子孙,熙翁惠来美梓乡。
顺吉昌兮郎绶绶,富安康兮人久久。
待到那时九十九,期颐之年再聚首。
七秩初度酬诸诗友
饶惠熙
壬寅七秩初度,偕诸诗友登英山尖,俗谓“躲生”,承诸诗友垂爱赐诗为贺,中心感激,集唐二首奉酬。
山光物态弄春晖(张 旭),与客携壶上翠微(杜 牧)。
今日劳君犹问讯(许 浑),幸因多难早知非(李咸用)。
凤有高梧鹤有松(元 稹),醉乡佳境兴方浓(司空图)。
春山处处行应好(张 籍),诗客经过不厌重(李 洞)。
本期采编:段庆峰
本期图片:文友 、 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