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城市
热点
原创
精华
图文
视频
专栏
专题
人气
传播榜
文集
头条号
标签
下载APP
所在区域:
区
取消
提交
热点
原创
精华
图文
视频
专栏
专题
人气
传播榜
文集
标签
首页
\
文学
\ 【蒸湘头条@诗】悼恩公 文/伍嗣生
【蒸湘头条@诗】悼恩公 文/伍嗣生
精华
热点
22-05-10 15:15
25747
阅读
关注
悼恩公
文/伍嗣生
回忆前辈凌茂生,终生难忘是恩公;
革命干部称楷模,一身正气人称颂。
本人父母过世早,兄弟姐妹皆不存;
曾记母亲去世时,悲痛伤心苦伶仃。
那时大队立汤家,扩干大会评灾情;
灾情减免钱不多,每队几十或佰零,
队长相争互不让,各说本队灾情重;
你讲干死若干亩,我说虫害减收成;
面红耳赤闹哄哄,会议场面已失控。
只见老凌挺身站,听我说话道公平:
钱多钱少是党恩,共产风格要秉承;
首先克脱二十元,救济孤儿伍嗣生!
会场立时鸦无声,转而附和表赞成;
那时物价钱抵钱,买回鞋袜卫生衫;
身心温暖感谢党,更是难忘恩公情。
一九六三下半年,复学附中上初中。
队里见我去读书,约法三章需执行:
生产队里当会计,假日出工挣工分;
年终分粮保命线,不需照顾自光荣。
别说汤家队是小,老少共计四十人;
麻雀虽小肝胆全,财务帐目要分明;
三天一次评工分,每月一次把帐清。
那时年少不懂事,做帐解难靠老凌:
手把算盘来教我,不会珠算搞不成;
首先练好九轮子,再钻九归并九因;
别队清帐有饭吃,我家寒贫无法供;
临走嘱我读好书,蓝黑墨水留半瓶;
好好学习增本领,为党为国为人民。
恩公虽逝几十载,谆谆教导永遵循。
注①:
保命线粮,包括衣食住行折合稻谷450斤左右(根据各生产队最低口粮标准确定),以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相当于现在最低生活保障。
注②
作者简介:伍嗣生,衡阳县集兵松桂人,现年七十四岁,驻村医生,亦农亦医长达半个多世纪,村内外远近闻名。
伍少有才气,终因早年父母双亡,孤苦伶丁,衣食无据,被迫辍学。诗中所称凌公,即凌茂生,时任大队会计,怜孤讨孤,设法救助,方得完成初中学业。伍怀感恩之心,任赤脚医生后,刻苦自学,清灯黄卷,治病救人,悬壶济世,成为当地一代名医。
附:凌茂生其人其事
(《打渔杀家》中的老生肖恩形象)
凌茂生,衡阳县原集兵公社松桂大队王竹蔸生产队人,1924~1976年在世。凌出身农民家庭,性好读书,愽闻強记,涉猎大量经史子集。六十年代担任大队会计,对当地灾后重建做岀积极贡献,并以胸存正气,办事公道著称。乡村红白喜事都由他主持,乡闾发生纠纷,都愿找他调解,最善于宁人息事,保一方平安。他还是集兵乡业余剧团演员,以扮演老生而闻名。去世五十多年后,该县主管农业和文教卫的县长曹邦明是这样评价凌公的:
凌公茂生是松桂上一辈中最正直最受乡亲敬佩的能人,能文能武。写得一手好正楷,打得一挡好算盘,会计业务精,乡土司仪红,挂须功夫深,怀才不遇,令人同情。
图片来源于公众网络,向原作者致谢。
查看全文
支持作者
给作者一点鼓励,您的鼓励是原创的动力!
更多
最新评论
3.00
5.00
8.00
10.00
20.00
30.00
50.00
100.00
200.00
其他金额
返回
打赏
最新
换一换
热评
更多
人气
更多
相关阅读
写评论...
取消
确定
https://www.zdwx.com/news/show_25959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