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师生相聚于泾州
文//赵 沉
(一)
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同学们,大家好!
今天(4月5日清明节)我们相盼已久的玉都中学80年代初高中同学聚会活动,在我们的故土大雲寺拉开了序幕!
大美泾州,我们来了!故乡,你们的子女再次回到你们的怀抱。心啊,~在跳跃,血液在沸腾!阔别40年,我们日日盼夜夜想,终于来到了您的身旁!
首先感谢郭正杰,郭老师、童玉孔童老师、当年同学群里的佼佼者(留校生)周学志周老师的参与以及其他同学的如约而至!
秀丽的山川,雄伟的建筑,让我们目不应暇。我们由衷的感谢故乡建设者们的勤劳和勇敢,在这里道一声:您们辛苦了!可是,就在这特殊的日子里,天公却阴沉着脸,寒气渗人,冷风夹杂着雨滴不住的袭来。同学们打着寒颤:上苍啊,您掉泪除了哀悼逝去的亡灵,是不是远在天堂的老师、父母以及乡亲们,在抱怨您们不孝的学生和子女迟迟不归吗?还是在为漫漫长夜里望眼欲穿、翘首以待数次后无果而生气呢?在这里我们代表所有离校而迟迟未归的学子和游子们向远在天堂的老师、父母以及父老乡亲致以深深的歉意和真挚的问候!冥冥之中,我们还是感受到了天堂里敬爱的老师和严父慈母以及乡亲们的包容和谅解!因为,也许是他(她)们浓浓的爱意,感动了天公,大雨终于没有亲临聚会现场,使得同学们的聚会如期而行。
(二)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蓦然回首,不觉40年已过。40年前我们在母校玉都小学乃至中学聆听老师的教诲,由咿呀学语到长大成人、由懵懂无知到熟知世事,最终同立鸿鹄之志!这一切都离不开老师的辛勤栽培。虽然,大多数老师由于年迈已经永远的离开了我们,但他(她)们的音容笑貌永远存留在同学们的记忆里!在此同学们对已逝去的老师们集体表示默哀祭奠!!!一鞠躬,二鞠躬,再鞠躬!!!
今天,我们有幸请来三位正直"青春期"的老师,参加我们的聚会,真是喜出望外!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是老师教会了我们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如何才能成为对社会和国家有用的人。总之是老师净化了我们的心灵!今日我们依然期望拥有老师的教诲与指导!在这里我们即使搜尽文学宝库里的词汇都表达不了对老师的感激之情,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老师辛苦了!

(三)
中学、高中是我们人生中最美好的一段时光,它为我们今天在各行各业的工作奠定了基础。回顾那些“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的青春岁月,是那么的美好,那么的亲切!虽然已成回忆,但我们那无与伦比的师生情,同学情却成为我们今生今世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这种情感是纯粹的、没有任何杂念的美好情感,这种无形的财富将成为我们生活以及工作中强劲的动力!同学们,珍惜吧,这种情感值得我们一生拥有!
虽然我们未曾有过辉煌的成就和惊天动地的业绩,但我们从儿时的稚气未脱蜕变到如今的成熟稳重,与我们初高中时期的生活学习是不可分割的!时代的齿轮虽然磨平了我们的棱角、皱纹也悄悄的爬上了额头,但是数年的历练,使我们在失败中成长升华,我们有过磨砺、有过激情、有过感动、无数次的艰难岁月里,我们砥砺前行,送走了春秋,迎来了暑寒。如今,我们懂得了如何明辨是非、如何适应社会、如何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曾经我们因为受“四人帮”推崇的白卷英雄的影响,田间地头的劳动占据了同学们大部分的学习时间。80年代初的同学们普遍基础都很差,升学率寥寥无几,但他(她)们没有认输,毅然决然将希望寄托在子女的身上。据悉,我们同学的子女,90%以上的都考上了国家重点大学,如今已成为国家的栋梁,这是何等的荣耀啊?这说明了我们的同学在前进的路上没有止步,我们没有给母校丢脸,没有让父母以及父老乡亲们失望,希望我们再接再励,努力发挥余热,为祖国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让泾州桃李满天下!
同学们,40年是一种缘分,然而,人生能有多少个四十年啊?缘分让我们今日重聚,我们真的该找点闲暇经常聚聚,听听久违的声音,看看久违的面孔,重拾往日的欢笑!哪怕让我们回味一下儿时因幼稚而导致的,时常吵闹打斗以及小小恶作剧的场景,都让我们意犹未尽,回味无穷!
今天我们在这里聚会,是所有同学们的愿望,也是我们的老师所期盼的,通过这次聚会将给我们以后的生活产生很大的影响,我们将会在不同的生活区域里为祖国的建设再添砖瓦,在家庭里成为子女坚强的后盾!
(四)
同学们,泾州是我们的故乡,玉都有我们的母校,我们的家乡人杰地灵!看:号称华夏佛宝圣地的大雲寺、世界罕见全国绝无仅有的佛舍利、巍峨的王母宫山、美丽的凤凰山,都源于我们的故土,作为泾州的子民,我们自豪,能成为玉都中学的学子,我们骄傲!我们一定不辜负老师以及家乡父老乡亲的希望,无论是在故土,还是在天涯海角,我们都要严于律己,以踏踏实实做事,诚诚恳恳做人为生活的准则,永远做个对国家和人民有益的人!希望再次聚会,踏上我们故土的是一个最优秀的自己,期待下次重聚,老师同学们,再见了!父老乡亲们,再见了!
再次感谢三位老师和同学们的光临!让我们以最诚挚的掌声,祝各位老师,各位同学们身体健康,家庭幸福,心想事成,万事如意,生活更美好!
最后感谢这次聚会的赞助同学:
许新凤 郭纪刚、马文贵
赵慧霞(赵沉)
感谢协助者:赵琼 女士(赵慧霞之女)
感谢录像大师郭纪刚同学
感谢录像大师郭金鹏老师(郭纪刚之子)
感谢远在他乡的同学以及好友的鼓励!
感谢同学聚会策划组的全体成员,他(她)们分别是:
马文贵、郭纪刚、许新凤、赵慧霞、赵玉霞、赵小文、邓彦兴、卢怀义
赵 沉
于2021年5月10号午完稿
2022年5月10号晚审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