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市尬聊
六点多醒来,旋即推开窗子,无风无尘,温度有些低,对面小广场的红砖缝隙间可见雨落的痕迹,天空上漂浮着几片云朵。耳畔传来一声声鸟啼,除了麻雀外,应该还有别的鸟来了,不能准确分辨,仅凭歌声感觉到愈发美妙动听。
如此大好天气,不可辜负,遂决定去早市买菜。五月起,家乡的应季蔬菜相继上市,吃菜人的好日子来了。推了自行车逆着人流向西走,看来我起的还是不够早。穿过人流车流到了早市,先打探一下价格,然后再买。每次都信誓旦旦的要大砍特砍,结果是……在砍价这件事上我从未得手,只能自我安慰着“你总是心太软,心太软……”
早市重现了往年的繁荣模式,在被封控近两个月后,终于恢复了常态:人来人往、纷至沓来,车水马龙、川流不息,好生热闹。走过了一些商家,问了几个菜的价格,开始了大采买,有如不花钱的感觉。你如果见识过嗜酒成如命者进了酒窖时两眼放光的场面,就能想象我看见蔬菜的情景了,那叫一个“亲”啊!买买买,是我失控时的表现。不一会儿,车筐装满了,躲过车流,拐向北侧摊位,想再买一些。有一个摊位的面豆角四点五元一斤,青蒜四元,我琢磨了片刻随口说了一句:“给我来四斤豆角吧,四斤十六,再来一斤青蒜,整好二十元。”摊主一边装菜一边说:“四斤豆角十八元,姐妹儿们。”我理直气壮的和他杠上了,“四斤十六,怎么十八呢?”他说:“姐妹们儿,四元五一斤,四元一斤就十六了!”我瞬间就反应过来了,哎……马上给自己打圆场:“不好意思啊,这还没出双辽呢?就开始蒙圈了……”摊主那里随即接到:“哎呀,没啥事儿,经常会有算错账的……”我用微信支付了二十二元离开了。明显感觉脸有些热。
推了车子羞赧的越过又一个摊位,看到了卖豆腐调料的,又停了下来,挑了海米、豆腐、豆芽,正准备付钱时,过来一位老阿姨,指着我说没付白菜钱就走了,让我付给她十元钱。我停了支付看向她,“我付了啊,七把白菜六元,一把葱一元,总共七元。咱可以查微信。”老太太就说我没付,打开我的塑料袋找白菜。我说:“大姨,你的摊位在哪儿?我是在对面买的白菜,我对你怎么没印象呢?”她掏出我袋里的白菜说我的白菜小,不是她卖的,就离开了,什么都没说……我看她就在我买豆腐这家摊位的西侧蹲下来,无语了。我能说什么?车子前前后后都挂满了菜,停车都不方便了,谁让我支付了十一个摊位的蔬菜点儿,对于她的突然出现我是不知所措的迷瞪状态,还真以为自己……哎,在如此热闹的集市出现刚才的一幕,不亚于那些登台的明星被挤上台的孩子喊“爸爸”,好在自己戴了口罩帽子,若没有熟人路过,是不会被记住的,只不过心里有些不爽,兴冲冲奔早市儿的好心情一扫而光,好在买了喜欢的蔬菜,应该能舒缓刚刚的不爽吧!此地不宜久留,赶快离开!
穿过拥挤的车辆和人流,将一干蔬菜运回家,算是我今早最大的收获。2022第一次逛早市,值得记录下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