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北行,北极村的道路随山势平展地伸向天边,那叫一个敞亮。大兴安岭林区的树木,庞杂却整齐地屹立着,错落有致,三十年前的那场遭遇已了无痕迹,年青的视觉扑面而来。
这里的古黄金之路充满了历史的神秘,雅克萨古战场等明、清、民国时期的古迹遗址众多。每年春节零点钟声敲响之时,我们都能收到来自祖国最北哨所的问候。
北极村,是我国唯一可观赏到北极光和极昼现象的地方。每年都会有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寻找体会那份最北的幸福。
不到漠河,你一定猜想不到这座有着"中国北极城"之称的边陲小镇,拥有着众多的"之最"名衔。我国最北村镇、纬度最高县份、省内面积最大的县份、人口密度最低的县份之一、冬夏日照时差最大县份、平均气温最低县份。

北极村里,处处有北,处处是北。北极村里,广场多,石碑多,标志性建筑多。

"最北人家"的木刻楞式小木屋早已无人居住,如今已成当地土特产和俄国商品的销售小店。
"最北邮局",也称圣诞邮局,面积不大,却人声鼎沸。从这里发出的每一张明信片,都带有来自神州北极的问候和祝福。

在这里,我们看到了最觉震撼、最有意义的一景:流动党员驿站。石碑上刻有"身在最北方,心向党中央"的红色大字格外醒目,入党誓词的宣传牌、简洁的木制服务站,都让人眼前一亮,心中有暖。荒漠的北极小村,它的存在,其政治色彩和政治意义不予言表。

品北极之行,证北极之约,一定要到神州北极广场。广场中央坐落着神州北极石,此石与天涯海角的"南天一柱"齐名,并与之南北遥相呼应,是中国北极的标志性建筑物。
正赶梅雨时节,黑龙江水款款流淌,与俄国隔江相望,细雨绵绵中伊格纳斯伊诺村美丽的自然风光依稀可见。江边一座高大立体的"北"字形标志,一座大型的"金鸡之鼎",鼎上的龙头由北直望祖国南方大地。
最开眼界的当属北字广场。未能走进便看见一个高耸的大"北"会意字顶天立地,这是北极村最北的广场,宽阔而荒凉。这里的北字随处可见,树桩上、石头上、地上,我们看的眼花缭乱。据说这个广场上,立着50个"北"字,极尽所有的字体。

"我找到北了",一个篆体的北字和一幅中国地图,让来到这里的人激动不已,万分感慨,如获至宝。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大兴安岭的一场大火震惊世人,来到漠河必去火灾纪念馆,了解当年的那段历史。纪念馆里庄严肃穆,特大森林火灾的历史遗迹和场景历历在目,"五·六"大火从起火、成灾、扑火、救灾、重建家园以及生态建设的全过程在馆内得以展现。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警示是务必的。

都说到漠河就是找北、找冷、找纯、找静、找奇。果不其然,漠河的纯与静很是极致,漠河的奇,与我们此行无缘,但我们在这里触及了"北",闻到了最北的气息。何时再来体验漠河的冷,还在我们的跃跃欲试中。
一个人的幸福感体现在方方面面,对于幸福感的追求也各有不同,而成就最北的幸福,需要的是自信、勇气与胆量。在漠河,我们见到了来自四面八方、形形色色的找北之人,真的是各花入各眼,千人有千感。

在这里,有缘结识一位有着教师身份的独行客。她来自繁华都市南京,每年的暑期都会来东北度假。对漠河更是情有独钟,去年冬天刚领略过北极的冰天雪地,今夏又轻履而来。旅途的奔波劳顿她视而不见,雨雪阴晴丝毫不减她的兴致,每每乐在其中,我们的回程是她下一旅程的起点。
她让我们再次感受到了旅行的真谛:善于发现,善于欣赏,享受过程,快乐出自心态。

2018年的6月16日,也就是我们去此的前些天,漠河撤县设市,这对发展中的边境城市无疑是一个莫大的喜事。城市的提档升级,意味着新一轮机遇的到来,漠河的腾飞指日可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