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记: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以前不太关心其意思,现在当发觉自己江郎才尽,闷个把时辰也憋不出一句好词时,方蓦然警醒,唐朝韩愈竟能掐会算,相隔一千多年居然用诗算计到了我。
写不出,就翻老账本,竟发现了下面这首诗。具体日期早忘记,依稀想到其应该诞生于正当QQ红得发紫、微信还没出世的时代。读它还记起,围绕着这诗还派生了一段故事。
是初夏的一个晚上,月圆星疏,坐赏空明,不免动了雅兴,于是就写了这诗。完毕后,非常兴奋,匆忙忙就QQ给那边的好友、诗词牛人评价。等了好一会,回来的对话框里说:“……颈联好像‘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哦……”
第一次见这联对,好奇,问哪里来的好句。谁知对方讥笑道:好句?真孤陋寡闻!这是合掌对,律中的鸡肋。
出处呢?
南北朝王籍的《入若耶溪》
我当即就翻古籍考据,果然。
思绪踟躇了一阵,我回复:此篇我就喜欢这颈联,管它合掌开掌,我觉得好就不改了。况且,“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不是千秋老寿星了?我这合掌,寿命能有其N分之一都心满意足了。
还记得那阵心里还嘀咕:林黛玉教香菱写诗,不也是说只要有好句,就别管那些平仄格律等条条框框吗?
当官营商数不过钱是过日,唱歌跳舞数着钱是过日,拾荒行乞见不着什么钱也过日。现在,我就学学最后一种过……


七律【平水韵】
《独酌初夏夜》
连振华
月影新圆照柳塘, 丝绦曳水见风凉。
泠泠夜色消初夏,
寂寂危楼醉羽觞。
意泛空明沉缈缈,
心随袤远走茫茫。
尘寰已做深宵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