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中月,原名葛团娇。广西崇左市扶绥县人。自幼酷爱文学。尤喜唐诗宋词。以诗词为友,怡情山水。自娱自乐。


★寄友
文/云中月
欲删往事又逢春,那日桃花不复新。
明月曾当红豆寄,相思依旧梦如真。
★寄友(新韵)
文/云中月
屏里绝音信,添加反复删。
疫情无敢问,明月代人传。
★暮春
文/云中月
花落感残春,惟看草色新。
惜哉江上燕,不记旧时人。
★母亲节思母
文/云中月
羁客无时不念亲,归家恍是烂柯人。
先慈数载堪离别,梦里相逢幻似真。
★暮春(新韵)
文/云中月
花落唏嘘不住春,空怀旧事了无痕。
缘君此地频回首,柳絮横飞乱入襟。
★晓雨初晴
文/云中月
萧萧昨夜雨初晴,柳系春风燕雀鸣。
冠疫重来人迹少,谁闻小巷卖花声?
★寄友人
文/云中月
星隐苍穹月隐踪,笛声次第伴吟蛩。
心忧冠疫何堪问,君困魔都可解封?
★春愁
文/云中月
轻烟日暮小桥东,幽径无人踏落红。
意欲归家时疫阻。一怀心事托春风。
★七绝·闲寻野趣
作者:云中月
江堤春色几回寻,绿柳妖娆竹径深。
来往行人皆是客,相陪鸥鹭作知音。
★初春
文/云中月
隐隐岚光薄似纱,青山尽处是桃花。
初开柳眼微风起,春到乡关第几家?
★暖春
文/云中月
春色撩人二月风,柳枝袅娜小桃红。
繁花摄入银屏里,淡紫鹅黄各不同。
★ 赏春
文/云中月
绿叶轻裁二月风,梨花似雪杏花红。
可怜春色无人赏,为起新冠便不同。





◆君羊点评◆
这首《春愁‘》诗,从残春的景象入笔,自然引发一脉凄婉的伤逝情愫。“轻烟日暮小桥东,幽径无人踏落红”,前两句,呈现了四种意象——轻烟、日暮、幽径、落红,酿造了一种清冷的氛围。这是残春的景象,令人仆恓惶惆怅。第三句“意欲归家时疫阻”,想要归家却受阻于时下的疫情。本来为残春景色而愁,现在连家都归不得,自然更是愁上加愁。春愁难以排遣,故有了尾句“一怀心事托春风”。唉!写不尽的春愁,道不完的相思。这首诗结情于愁,结构自然流转,一气呵成,表达了诗人愁春的内容,读来耐人寻味。





◆山高林密点评◆
这是一首怀友思人的佳作。云中月《寄友》小绝写得自然清新,仿佛从口中流出。但又不失其婉约意境的表达。体现了诗人大胆夸张与超凡想象的个性特征。
开篇头两句“欲删往事又逢春/那日桃花不复新/”。这样的诗句无意于工而无不工,表现出诗人独一无二的主观化、个性化色彩。山川依旧,人事沧桑,使人顿生思友之情。这是中晚唐怀古咏史诗中十分常见的情调。
后半部“明月曾当红豆寄/相思依旧梦如真/”。诗人夸张友情描写实在动人,尽管其中有想象虚构的成分,但却感人至深。寄友之情缠绵悱恻、真挚深长,溢于言表。
情节充满了寂寥伤感的思友之情,与朋友多年不能相聚,心中徒生郁闷。便以诗来抒发内心的情感。诗境丰盈蕴藉、回味无穷。





◆萍水相逢点评◆
诗人云中月这首《母亲节思母》佳作,没有过多悲伤词语的表达,确令读者有着无限的遐想。通过对母亲的深切怀念,道出人事间的沧桑巨变,像一场梦一样,时光匆匆而去。不由自主的发出怅惘的叹息!
开篇起承句:诗人没直接表白对母亲的缅怀之情,而是深情地描述了远在他乡的人们无时无刻都在想念白己的亲人。精妙地运用典故,抒发对时光易逝,物是人非的慨叹!羁客无时不念亲/,归家恍是烂柯人/。可见诗人有着深邃的文化底蕴。
转合句:人世间因为有了母亲而变得丰富多彩,母亲的离去可叹、可惜难以忍受,是对女儿的沉重打击。想念母亲只能在梦里相见,抒发了对慈母的思念之情。先慈数载堪离别/,梦里相逢幻似真/。
整首作品表达了,沧海桑田,世事变迁。惟有母爱赐予女儿神奇的力量,而母爱的光辉将永恒不变。抒发了感恩母亲的养育之和浓浓的爱。是一首亲情难以割舍的思念之作,催人泪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