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伟大的祖国疆域辽阔、人口众多,物产丰富、历史悠久,象一头雄狮屹立雄踞在世界的东方,举世瞩目、全球敬佩!我国5000年的文明发展史,独一无二、灿烂辉煌!历来是久合必分、久分必合,一上一下、波浪式地发展着 前进着。我觉得:年逾花甲的我輩有必要、把自己知晓的一些老故事说与年轻人听,也算是尽了一点义不容辞的义务。
遥在远古的时候,无数的氏族小部落、经过炎黄二帝的努力联合,而形成了我们中华民族的雏形。大禹治理黄河有功,禅位后 开启了我国第一个大一统的夏朝。…… 中国历史顺序有口歌道:“三皇五帝夏商周,秦汉三国西东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民至今。” 在这风云激荡的几千年里,星移斗转、龙争虎斗,世事沧桑、改朝换代,涌现出了无数明君贤相、文臣武将,爱国英杰、骚客雅士、剑客侠士……,犹如过江之鲫、不可胜计。
众多的英雄豪杰多如星辰, 且慢细表。今天 单说一说流传千古的四大巾帼女将(花木兰、穆桂英、樊梨花、梁红玉)之首 —— 花木兰。
花木兰 · 姓魏、名木兰,河南省商丘市虞城营郭镇周村人,生活在南北朝时的北魏(鲜卑人拓跋珪建、后改姓 · 元)时期。俗话道:“南方的才子 北方的将”。花木兰生在北方,北方人历来就喜欢强身练武,尚武精神极为浓厚,风盛久远。
她父亲年轻时就是一位军人,他从小就把花木兰当个男孩子一样来训练培养,木兰十来岁时,他就经常带木兰到村外的小河边练武,骑马、射箭、舞刀、使棒。‘夏练三暑 冬练三九’,教师诚心 学徒用心,木兰经过多年的刻苦习练,弓马娴熟,武艺超群。她有空儿了 还爱读兵书,钻研战策谋略,文武学业 大有长进。
北魏由北方迁都洛阳后,经过孝文帝(元宏)的改革,社会经济得到了很大发展,人民生活相对安定。但是 当时北方的游牧民族 ‘柔然族’ 兵强马壮、铁骑彪悍,经常南下犯边骚扰。北魏朝廷张贴皇榜大征兵,规定每家必须出一名男子从戎御边保国。
当时,木兰的父亲年事已高、已不能再上前线了。她又无兄长,只有一个姐姐 业已出嫁。还有一个弟弟 年龄尚小、少不更事。但是朝廷的皇榜有命令:每家必须去一个人当兵。鉴于此情,花木兰思量再三 毅然决定:自己何不 女儿扮男装、替父去从军。
在那1000多年前的冷兵器时代,可绝对不象现在,马匹尤为重要,还要自备。一旦决定,立即到东市买了一匹枣红赤兔马,在南市买了嚼子和缰绳,在西市买了马鞍 马镫 毡垫子,在北市买了一条牛皮马鞭。头盔铠甲就用父亲原先用过的。收拾的整整齐齐、英姿飒爽,待命出征
唐朝诗人王昌龄曰:
秦 时 明 月 汉 时 关,
万 里 长 征 人 未 还。
但 使 龙 城 飞 将 在,
不 教 胡 马 度 阴 山。。
经过了十二年风霜雨雪的磨砺,腥风血雨的殊死拼搏,花木兰凭借着自己的赤胆忠心和高强武艺,奋勇杀敌、屡立战功。已从一名普通战士成长为一名英姿勃勃的青年将领了。她和她的战友们为国守卫边关、寸土不让,终于胜利完成了神圣的使命。班师回朝、凯旋而归。
北魏孝文帝闻报大喜,立刻升朝接见,大为赞扬,论功行赏。他首先封花木兰为 ‘尚书郎’,留朝效用。花木兰上前拜倒 婉言谢道:“陛下,保家卫国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微臣不要高官厚禄,只需赐我一匹千里马,速回故乡、孝敬爹娘。” 孝文帝和群臣们对花木兰孝顺爱心、无不赞口不绝。立即准奏。
花木兰一家人及乡亲们闻听她得胜回朝、衣锦还乡,荣归故里。无不奔走相告、喜庆盈村,大家远远出村相迎。她姐姐赶忙换上新衣裳,对着菱花镜梳妆打扮、头上插戴上黄花。她弟弟业已长大、成了一个英俊的小伙子了,闻听久别的姐姐将要回来了,喜不自禁、高兴地合不拢嘴,赶紧磨起刀来,准备杀猪宰羊、好好欢聚庆贺一番。……
花木兰回到故乡,看到了亲人们、当然也格外亲切高兴,她即兴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谢讲演,十分得体地感谢大家的盛情欢迎!她转身回到从前的闺房,卸下了一身戎装,换上了一袭女儿裙钗衣裳,梳下了盘卷着的 瀑布般的乌秀长发,好一个俊俏秀美的大姑娘。她缓步走出来后,人们顿时欢声雷动。她一路同行的几个随从卫兵都惊呆了,实在也都想不到:驰骋疆场12年的将军、竟是一个女裙钗!
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卫边报国的动人故事,千古流传。曾激励了历代多少男儿女辈,学习楷模、为了祖国安全富强而自强不息,奋斗不止!
后来,佚名把这典型的爱国事迹、编写成民间诗歌《木兰诗》,深情凝练 押韵顺口,文采洋溢、熠熠生辉,成为我国南北朝时期、最杰出的长篇五言叙事诗,载入青史,千古流芳!《木兰诗》和《孔雀东南飞》合称为 ‘乐府双璧’。并被录选入了现行的小学和初中的语文课本之中,被誉为旷世的杰作范文。
也有人说:四大巾帼女将、只有梁红玉一人见于史册,其他三人可能都是虚构的人物。历史车轮飞转,光阴荏苒 弹指之间千年已过,又有谁能知其真假。但千百年来,《花木兰替父从军》《穆桂英大破天门阵》《樊梨花挂帅征西》《梁红玉擂鼓抗金》,这些感人的历史女英雄的故事,早已千古广泛流传、深入人心,家喻户晓、妇幼皆知。为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倍加赞赏。又何必刨根问底、辩其真假呢!
向前进、向前进,战士的责任重 …… 古有花木兰,今有娘子军,扛枪为人民……” 现代电影《红色娘子军》主题歌,节奏昂扬欢快的旋律,时刻不断地回响在耳畔。花木兰奋斗不屈的进取精神,鼓舞了一代又一代追求平等幸福、谋求解放有为的女流之辈和男同胞啊!
(题外话:由于这是个老故事,因而许多情况都是来源于网络,请大家谅解。)
正是 :
女 扮 男 装 花 木 兰,
替 父 从 军 美 名 传。
巾 帼 英 雄 志 报 国,
谁 说 女 子 不 如 男?

《花木兰颂》
1
地 域 历 史 不 一 样,
南 方 才 子 北 方 将。
文 化 层 次 南 方 高,
北 方 习 武 最 时 尚。
2
北 魏 时 期 花 木 兰,
河 南 商 丘 是 故 乡。
其 父 本 是 旧 军 人,
教 女 苦 练 武 艺 强。
3
文 韬 武 略 孝 文 帝,
迁 都 洛 阳 固 边 防。
柔 然 铁 骑 常 侵 犯,
全 国 征 兵 贴 皇 榜。
4
每 户 一 人 上 战 场,
军 令 如 山 别 违 抗。
木 兰 父 亲 已 年 迈,
其 弟 年 幼 姐 嫁 郎。
5
情 急 无 奈 无 法 想,
女 扮 男 装 木 兰 上。
替 父 从 军 为 家 国,
英 姿 飒 爽 上 疆 场。
6
毅 然 东 市 买 战 马,
头 盔 铠 甲 用 父 装。
马 鞍 马 镫 和 缰 鞭,
一 切 准 备 都 停 当。
7
有 道 学 精 文 武 艺,
为 国 无 私 献 帝 王。
全 家 告 别 离 故 土,
随 队 出 发 赴 北 疆。
8
天 寒 地 冻 到 边 关,
千 里 冰 封 朔 风 狂。
但 听 黄 河 怒 咆 哮,
不 闻 爹 娘 唤 儿 郎。
9
血 洒 疆 场 守 边 防,
殊 死 拼 斗 卫 国 疆。
风 霜 雨 雪 十 二 载,
屡 立 战 功 成 骁 将。
10
寸 土 不 让 凯 旋 归,
文 帝 金 殿 喜 封 赏。
劳 苦 功 高 花 木 兰,
先 封 卿 为 尚 书 郎。
11
木 兰 拜 倒 忙 谢 恩,
保 家 卫 国 理 应 当。
高 官 厚 禄 臣 不 要,
求 赐 快 马 回 故 乡。
12
文 帝 大 喜 忙 准 奏,
夸 卿 品 德 真 高 尚。
淡 泊 名 利 不 贪 功,
感 动 群 臣 齐 赞 扬。
13
木 兰 久 别 热 故 乡,
今 日 荣 归 好 欢 畅。
乡 亲 夹 道 迎 英 雄,
敲 锣 打 鼓 鞭 炮 放。
14
功 臣 回 还 全 家 忙,
父 母 为 女 扫 闺 房。
令 弟 长 大 喜 若 狂,
磨 刀 霍 霍 向 猪 羊。
15
姐 忙 梳 妆 贴 花 黄,
姊 妹 重 逢 话 更 长。
乡 亲 老 少 内 外 涌,
询 长 问 短 喜 满 堂。
16
木 兰 即 兴 谢 乡 党,
言 谈 得 体 吐 衷 肠。
含 笑 转 身 进 闺 房,
脱 下 战 袍 卸 刀 枪。
17
换 上 裙 钗 女 红 装,
垂 下 青 丝 亮 俊 相。
随 从 惊 叹 十 二 年,
不 知 将 军 是 女 郎。
18
佚 名 撰 写 木 兰 诗,
深 情 凝 练 名 诗 章。
并 有 孔 雀 东 南 飞,
乐 府 双 壁 同 辉 煌。
19
女 扮 男 装 奇 巾 帼,
保 家 卫 国 争 荣 光。
谁 说 女 子 不 如 男?
激 励 多 少 好 儿 郎。
20
星 移 斗 转 历 沧 桑,
史 海 钩 沉 赞 歌 唱。
替 父 从 军 花 木 兰,
千 古 罕 闻 英 名 扬 !
一一 长安 武 稳 祥
2024、11、5 - 6、撰
作者简历:
武稳祥:男 系西安市长安区大兆街办三益村(大鲍陂村)人。于1953年11月17日出生于少陵原上一个普通农家。8岁上学,1966年在本村学校高小毕业。恰逢文革,无奈辍学,回乡务农。自学木匠,服务城乡。苦谋生计,四处漂泊。栉风沐雨,历尽艰辛,暑来寒往,二、三十年。
自幼好文爱诗,常常忙中偷闲 练笔习写。1992年底,在陕南惨遭车祸,九死一生。十几个昼夜昏迷不醒,水米不进,
日夜竭力抢救,终于起死回生。医治十载、重伤转轻。仰天长啸、不甘消沉! 拙手抖笔、泪洒毫端,三个春秋、苦成长篇回忆录《蹉跎年华》,约30万字。赠送亲朋好友,多获好评! 2002年8月13日在长安作协常务副主席王渊平的带领下,长安电视台闻讯前来摄像采访。后来播放了4遍。2002年8月20日《长安报》专题报道。2004年春,在长安区残联会长张萍的带领下,一行五人前来专访。后来此事被收录在《共创美好明天》之书中。无论炎夏寒冬,坚持笔耕不辍。2012年紧随国家 农村城镇化的形势,在众友的鼎力协助下,为故乡撰写村史。起名:《千年沧桑古鲍陂》。朝乾夕惕,呕心沥血,春华秋实,终于报捷。图文并茂,争相传阅。桑梓流芳,聊慰平生!
数十年来,每逢要事,触感动心,无论悲喜,辄有笔记,积稿成摞。屡屡喟叹:时乖命蹇 但是总不甘心!由于才疏学浅,水平有限。因而习作只能以顺口溜居多,无奈之间 只好望洋兴叹了。但不论优次 每一篇都是竭尽全力,煞费苦心 修改再三,无一篇不是倾吐心血凝结而成的。因而,且不管别人如何看法,甚至不屑一顾。但他自己永远是敝帚自珍、弥足珍贵的。2016年冬集结成册,取名:《诗苑雅韵》。诗选书成,引起多方关注,备受左右好评。
2017、2、17、长安电视台前来摄像采访,2、20晚及后来长安新闻播放了多遍,并发到了腾讯视频网上。2016、12、入编由陕西柳青文学研究会编辑的《长安文学集结号 — 长安作家及作品名录》。仅一农民 又非作家、忝列风雅之班,都岂不有辱大雅之堂?惭愧,惭愧!
2017年春末夏初,有幸赴北京一游,大开眼界。归来乘兴撰写游记《春暖京华》,意为留念。也可为没去过北京的人作一些简略介绍,亦乃初衷。2018、5、4、在“京兆文学”网上首刊(第一期)。实在没料到,反响强烈,评价颇佳。第一天就有500多人阅读,这些天来阅读者陆续竟逾千人。还有许多人抒情留言,热诚点赞。喜出望外,甚感欣慰!

者相关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