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翠青,女,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人。任教18年。擅长写诗歌、散文,酷爱诗词,她的作品多发表于《呼和浩特文艺》《托克托报》《乌兰察布教育导航》《云中文艺》《中国矿业报》《闽西日报》等,部分作品各电台朗诵播出。


或春日晴婉的荷塘边
或夏夜习习的晚风中
或秋蝉声声的歌鸣里
或冬晨飞花的冰雪中
我总是思想着
一些从未见过的事
我总是怀念着
一些素未平生的人
他们,巍然屹立于华夏大地之上
纵然历史的皓月千年横度
然而每每念起他们的名字
依然灵魂闪烁、岁月生香
当我走向历史的风云
云蒸霞蔚、百舸争流
当年,盘古氏开天辟地
一声巨响之中,开启了一个清明的世界
从此——人,继续劈地开天
当我走向历史的风云
踏着脚下的碎石,穿越百年古木
自然的风雨来了,我们学会了:勇斗天魔,团结相守
天空电闪雷鸣,闪耀的智慧,
迎来了暗夜里永恒的光明
当我走向历史的风云
乘着茫茫夜色
踽行于每一个厚重而沧桑的文字间
用心灵触碰着每一段寒光侠剑的岁月
用灵魂感受着每一个长歌当哭的黄昏
我铭记着这样一些地名:
长勺、巨鹿、赤壁、淝水……
我念起了这样一些名姓:
曹刿、项羽、刘备、关羽……
他们抵达到哪里
哪里便闪烁成历史永恒的坐标
他们波动的生命曲线
是人生最惊绝的一次高空跳跃
是万里关山的威严,又一次震颤了大地
当我走向历史的风云
沿着华夏文明之路
于山河草木,滚滚风涛间
极力想象着人类曾经的过往
不断构筑着一些伟大的生命形象
赞东坡
命运多舛,豪气万丈
“一蓑烟雨任平生”
“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一支铁笔铸昆仑,终得涅槃重生!
念贾谊
可怜夜半虚前席,
不问苍生问鬼神!
长长的夜,无处安放的耿耿忠心
君王一语碎轻尘!
想李白
怀抱一轮清月
飞墨横空,把酒当歌
飘扬狂舞的人生
或许是压抑太久,或许是苦难太深!

当我走向历史的风云
在这片广袤无垠的土地上
每一角山河、每一寸土地、每一粒沙尘
每一块碎石,每一片砖瓦,每一个田垄
它们,都有过自己的血雨腥风
推开沉沉的历史之门:
我的心,悲伤而激愤
在列强的铁蹄之下
那一双双惊恐而绝望的眼睛
血淋淋的刺刀之下那蠕动着的将死未死的生命
推开沉沉的历史之门:
泪眼朦胧中,我看到了无限光明
无数的勇士前赴后继,视死如归
在血与火中
谱写了一曲曲斗志昂扬的民族赞歌
铸造了一个个英勇不屈的钢铁英魂!
——

刘胡兰,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董存瑞,舍身炸碉堡,革命光辉照乾坤
赵一曼,面对敌人严刑拷打,宁死不屈
还有,那永远活在歌声里的少年英雄王二小,虽死犹存!
……
我,独自走向历史的风云
脚下是厚厚的积雪
耳畔是千年的朔风
山河无恙,岁月宁静
我站在黎明前的黑暗里
坚强地微笑在凛冽的寒风中

【层林尽染老师点评】
读胡翠青老师的诗,一点感触,不知是否准确,与诗友们交流。
这里没有曼妙轻盈的温柔可以品评,作者用凝重,冼练的笔触,运用比兴的手法告诉读者一年四季令她魂缠梦绕是灵魂闪烁,纵然皓月千年的名字。
接下来无论是走向历史的风云,还是推开沉沉的历史之门,作者都把每一段历史,每一个历史节点上的伟大生命形象作了细致的描述。增加了历史的厚重感,和民族的自信心,
赏读全诗,如饮甘露,不仅有美的享受,更是一次灵魂的净化!

【山高林密老师的点评】
《当我走向历史的风云》这是一首长篇叙事诗。诗人笔下牵引着一幅历史过往的画卷,人物的灵魂静卧在抒情的怀抱里。豪迈而动人的描写,使情节充满了悲悯。贴近灵魂的抒情,给人至深感人的艺术效果。作品具有人性的深刻和灵魂的重量。
第一节:诗人通过四季轮回变化的风景描写,抒发内心的想法和感慨。面对流逝的时光,深思“一些从未见过的事”,追忆“一些素未平生的人”。这是对自己所感知的外部世界,进行哲学层面的概括与思考。
第二节:诗人针对历史上许多人和事,抒发悠长、深重、甚至激烈的感慨。诗人写道“每每念起他们的名字/依然灵魂闪烁、岁月生香/”。这不仅仅是对他们的歌颂,也是对后人的一种昭示。表达出对他们的怀念与敬仰。
第三节:诗人出入古今,神游在晨钟暮鼓的天地间。“当年、盘古氏开天辟地/一声巨响之中/开启了一个清明的世界/”。诗人描摹历史、褒贬人情,构筑人类情感的自然发展和民族的精神流程。这是对时代和历史的盘点和剖白。
第四节:诗人阐述人类与大自然的关系。“当我走向历史的风云/踏着脚下的碎石/穿越百年古木/自然的风雨来了/我们学会了勇斗天魔/团结相守……/”。表达了与天斗、与地斗乐观的精神世界。
第五节:诗人的抒情蕴涵一种内在的尖锐,体现出某种声色鲜明的道德力量追求。“……踽行于每一个厚重而沧桑的文字间/用心灵触碰着每一段寒光侠剑的岁月/用灵魂感受着每一个长歌当哭的黄昏/”。从文化角度切入,以饱满的情绪传达自己的心声。
第六节:诗人深度追求意境的理性思维,以激情演绎心声。让读者感到一种直率的真诚。“我铭记着这样一些地名/长勺、巨鹿、赤壁、淝水/我念起了这样一些名姓/曹刿、项羽、刘备、关羽/”。历史过往在她笔下被深入解剖,形成了思想色彩鲜明的表意描写。
第七节:歌颂古人让情节成为情感涂染的美好风景。“他们抵达到哪里/哪里便闪烁成历史永恒的坐标/他们波动的生命曲线/是人生最惊艳的一次高空跳跃……/”。大气凌然的文字,具有一种穿透力。
第八节:诗人的心曲千回百转,心里描写穿透千年而来。“沿着华夏文明之路/于山河草木、滚滚风涛间/极力想象着人类曾经的过往/不断构筑着一些伟大的生命形象/”。从而加大了思辨力度,形成一种清晰朗健的艺术风格。
第九、十、十一节:诗人通过东坡、贾谊、李白历史人物的歌颂和赞美,表达了古人的价值观和对生命的感悟。诗境载起对人生和岁月思考的重量。情节深度开掘,使主题和诗意更具有艺术张力。
第十二节:诗人注意构建那些逼近生命本质的大意象大境界,使诗意在清晰和透明的状态中显得更为豪迈和高远。“……每一角山河、每一寸土地、每一粒沙尘、每一块碎石、每一片砖瓦、每一个田垄/它们、都有过自己的血雨腥风/”。它们有着一种难以言传的弹性张力品质,给予我们面对生活的力量。让我们以更高的视角看待历史发展的今天。
第十三节:对于外寇入侵和嗜杀成性的恶行,诗人的愤怒激情溢于言表。“推开沉沉的历史之门/我的心、悲伤而激愤/在列强的铁蹄之下/那一双惊恐而绝望的眼睛/血淋淋的刺刀之下/那蠕动着的将死未死的生命/”。诗人用历史背景来构建自己的诗意内涵,情节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意识。
第十四节:反抗斗争作为一个战争文化意象,它是人类英雄主义的象征。诗人写道“推开沉沉的历史之门/泪眼朦胧中/我看到了无限光明/无数的勇士前赴后继、视死如归/在血与火中/谱写了一曲曲斗志昂扬的民族赞歌/铸造了一个个英勇不屈的钢铁英魂/”。诗人借助历史的沧桑来抒发悲悯情感,语境中表现出深刻敏锐的洞察力。
第十五节:诗人重点缅怀先烈,悼念为国捐躯的英雄们。刘胡兰、董存瑞、赵一曼、王小二等英雄们虽死犹荣。诗歌在书写历史和现实时表现出了比较直接的社会性。充分表现出诗人的灵性和智慧。
第十六节:结尾处诗人注重表达人生命运中的某些体验和感悟。在历史的坐标上,在时光的流程中,诗人找到了英雄的价值所在。“我独自走向历史的风云/脚下是厚厚的积雪/耳畔是千年的朔风/山河无恙、岁月宁静/我站在黎明前的黑暗里/坚强地微笑在凛冽的寒风中/”。这是对生命本质和价值的追问与寻找。
整首作品:诗意明细、抒情直率,洋溢着一种痛快淋漓的大气。情节丰富、内容饱满,主题表达到位。坦荡的抒情与描写,凛然如大野雄风,读后让人为之一振。

【萍水相逢老师的点评】
《当我走进历史的风云》这首现代诗是诗人满怀豪情回顾历史慨叹人生的精典之作,一幅豪放大气的历史画卷,一声发自内心呐喊!诗人以五千年文明文化精髓用激扬文字谈古论今。
第一小节:
诗人含情脉脉,指尖划破岁月年轮,观风花雪月,听鸟叫蝉鸣。笔下生辉,拉开展示历史风云的帷幕,打开走向历史风云的大门。诗人写道:或春日晴婉的荷塘边/,或夏夜习习的晚风中/。或秋蝉声声的歌鸣里/,或冬晨飞花的冰雪中/。
笫二小节:
我总是思想着/,一些从未见过的事/。我总是怀念着/一些素未平生的人/。诗人带着疑惑和怀念之情陷入人间世态炎凉的无限遐想之中。
第三小节:
他们,巍然屹立于华夏大地之上/,历史的皓月千年横度/。然而每每念起他们的名字/,依然灵魂闪烁、岁月生香/。回顾历史,有多少英雄豪杰载入历史史册,他们的英魂与皓月长明,与山水共存。
第四至第十三小节:
诗人详细的展示和阐明自从盘古开天辟地创造了大千世界,穿越百年历尽沧桑,多少民族英雄,忠心报国。英勇斗争,迎来久恒的光明。多少文人墨客挥毫泼墨,指点江山。抒写人生,盛气凌人。可见诗人对历史了如之掌,巧妙用典,掷地有声。
第十四至第十七小节:
诗人着重倾诉侵略者的穷凶极恶,践踏祖国大好河山。怀着悲痛的心情回望千年历史,抒发情感,赞美英雄。
结尾:
山河无恙,岁月宁静/,我站在黎明前的黑暗里/,坚强地微笑在凛冽的寒风中/。诗人从容自若,观览历史风云。
整首作品层次清晰,语言丰富多采。落笔惊风雨,如行云流水。修辞手法运用得当。用典精妙,彰显诗人深邃的文化底蕴。就像走进了历史博物馆,将一幅悠久的历史画卷展现在读者面前,回味无穷!大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