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源流诗苑】
第644期[优秀现代诗](含其他)周刊
再创新佳作,传播正能量!
(作者文责自负;部分图片来自网络,若涉侵权,请通知删除;排序不分先后。)
神州源流诗苑
2022年5月22日
1. 母亲
文/田雪阳
一生耕种这块土地
像牛一样的脾气
不分白天与黑夜
四季手里都拿着锄头
种出高大挺拔的大树
她的背埋葬在这土地上,像镰刀
拄着一根木棍,守望着大树的明天
2.大地之上
文/汤文来(福建)
仰望星空高耸
亲爱的父老乡亲
向往光明虔诚顶礼慈悲为怀智慧之心
膜拜道为骨儒为表佛为心
深入红尘众生为依入什么场显什么相
三人行必有我师独善吾身
不要拘泥寄人篱下与乞丐同行
生活本是一场戏爰恨情仇一切皆无常
大浪东去浪淘尽
爱过了恨过了一切皆为泡影
沉晰了就省悟了心无杂念
干净
安之当下清静随缘即便死亡来临
弥留之际也要将莲花种满世间
次第花开衣袖香满
爱如星光暖流汹涌心中
3.五月向着快乐出发
文/王佐臣(上海)
不能让今春灰色日子
玷污韶华诗章
无论疫情疯狂多久
都不可忘却微笑
切莫辜负心坎上阳光
与坚定信仰
在人间永不会无路可走
男儿何惧暴风骤雨
让不安统统滚蛋
把烦恼焚烬
乘着五月清零的东风
唱首歌向快乐出发
大叫一声全球听得见
我们上海胜利了
穿行在茂林间
文/王佐臣(上海)
走进茂林间
聆涧溪淙淙枝叶沙沙
心似鸟飞雀跃
穿上金甲与银杏比美艳
提着灯笼
邀石榴聊天斗趣
择悠觅静远离喧哗
回首人生过往
我倍加感慨
这神秘又温馨去处
蕴含纯真和灵感
谢仲夏米兰绽蕾迎客
牡丹含笑举杯
没城市车马声打扰诗兴
父爱
文/王佐臣(上海)
不苟言笑的老爸
笛声让枝头鸟拍翅欢舞
笑起来像孩子
每每叹息使记忆破碎
活着时比山路曲折
升天后又留下好多问号
如今喊破天
已悲不见他灯下沉思
父爱曾经的泪
浸泡着对人生无奈
父爱是冬天暖阳
呵护儿女驱散家门隐影
深沉大爱胜似江涛涌
宛如泰山巍澜心坎
4.病房见闻
文/二老头
一,孝女感人
喂水喂饭对父亲,
洗脚洗脸有耐心。
接屎接尿从不烦,
感天动地孝女亲。
二,不孝之子
临床农村一母亲,
治疗用款三万金。
儿子媳妇暴怨言,
硬将亲娘拉出门。
三,人间真情
普通病房住六人,
来自城市和农村。
一人有事众人帮,
又见人间有情真。
四,医护人员赞
医生护士穿梭行,
诚为患者解病痛。
白衣天使皆感人,
病房内外有真情。
5.组诗《我的老母亲》
文/风啸青花
(一)都市
垂暮的光阴
我带您来到了这里
不知南北东西
我知道您
默默的忍受着孤寂
一根拐杖
支撑着您的身体
默默的您
静静等待着儿女
盼望着我们的归期
(二)拐杖
曾经的您
总是健步几里
后来到步履蹒跚
有了一根钢制的拐杖
我嫌它不够档次
换了根龙头梨花给您
您拄着它行走
多么的富贵轻盈欢喜
仿佛走回了曾经那个自己
(三)轮椅
潮湿多雨的天气
很快淘汰了这根龙仗
如今的您
回归了童年时期
家里有助步车
蓝天下有轮椅
可您总是不停的唠叨
让我自己再走几里
(四)医院
您的腿与众不同
粗壮好比象蹄
柔亮的似羊脂白玉
宛若膨胀闪光的球体
我想要她们瘦下去
您喘息着告诉我
我是看不到重孙女了
在那一刻里
泪水模糊了您
我却是需要您
和未来共见光熙
我搀扶着您
不停的去卫生间嘘嘘
摇晃的身躯
不敢让我放松您
在艰难中挪动
大概我今后也如此
病房里的老妪
羡慕着那个美丽身体
洗喂嘘寒无微不至
女儿就是贴己
恍然间明白
哦 这就是个儿媳
(五)菜盒子
问您午餐咋个样吃
您说就要菜盒子
我陪吃了一个
感觉不是那个味息
当初的您系着围裙
专注着烙着一个个饼
精心将蛋打入韭菜里
那个芳香扑鼻
思之令我垂延欲滴
曾经多少亲朋好友
慕名希望来此一吃
您的笑容灿烂
激励了汗水如洗
现在我却是奢望
何时可以饕餮再吃
(六)未来
您说要是送我去养老院
我就死与你
我说只要我健康
您我就一定不会分离
我会数着您根根白发
留待我暮年苍桑的记忆
待到那一天来临
我会送您到目的地
那里有一个半世的期许
有一个思君在等您
在这个世界里
你们将化为永世的夫妻
6. 我和你
文/田雪阳
我住在你的山下
中间有一条河
河岸立着一只乌鸦 俯视着
我从山坡走下 拿着你送给我的蜜糖 画着钱、高楼……
我和你 不再是爱情的诺曼蒂克 不再是浪漫的花园 田间的小巷 麦秸摇曳的风
我和你
城市与农村的距离
一个放牛娃 追赶着落日的黄昏
7.王佐臣评褚向平《青春的影子已遥远》
读了褚向平老师《青春的影子已遥远》,令我心中升腾无限忧伤。是呵!“再读多少遍经文,也无法挽回化成灰烬的光阴”,青春从掌心滑落,一去不返了。
文友啊,我俩对远去的青春,虽是一样感慨,却不同的情怀。你好在还有“重新修饰”,与“安葬涩涩的忧伤”的豪迈,我却活在云里雾里,难以自抜。年青时曾觉得人老去是十分漫长之事,如今才知青春已遥远。那红花绿草般的勃勃生命活力,还有被爱寄于厚望的柔情月光,尽在作者诗行中,“发出轻轻的呼唤”。褚向平先生他活跃在当代诗坛,文字意涵雄浑,作品涉及人生,人性,人格。以及社会的方方面面。这首回眸青春的散文诗,通篇忧而不伤,充滿几度夕阳红,彰显乐观主义精神,教人刮目相看。没料想,青春还没来的及说再见,人就匆匆老了,那芬芳岁月如影如幻,像云烟渐行渐远。
读着褚向平老师的这首诗,让我不由又想起从前狭长弄堂,煤炉旁,眼睛会说话的姑娘,斗室里,大树下,和学友们争论国家大事,那面红耳赤的情形,还有敢把皇帝拉下马的雄心大志。然岁月如梭,那可歌可泣的血性,胆量,与不识愁滋味的朗朗笑声,远去,越来越远了……
一附原文一
青春的影子已遥远
文/褚向平(河北)
我还没有摊开
最后的底牌 还没有
抵达心中的空山
只敬了三杯酒
青春的影子便消失在
一座美丽花园
回眸 池塘边
一朵莲花用她的慈悲
发出轻轻呼唤
饱经沧桑的心
为之一颤 你知道
再读多少遍经文
也无法挽回化成灰烬
的光阴
如今 疲惫不堪的生活啊
总要随手拭掉几滴潸然
夜寂的时候
替流年再叹上一叹
而梦终归是另一种遥望
我可以重新修饰
可以安葬涩涩忧伤
但不可以借自己的余生
结出
荒谬的
奇形怪状
8. 落日
文/田雪阳
山河褪去 一切都苍白无力
宛如一位女子散乱的头发
火红的苹果残忍的被罩住
一个星球转动着另一个星球
一代人替代着一代人
蝌蚪繁衍着无数个落日
9.淡然评王佐臣《走进红五月》
“红五月”是极其有意义的,历史上五月大事遍及世界,却很少被诗人顾及和注意,似乎人们习以为常,但诗人却选择她作为切入点,以此来传递一种不被人们注意又具有一种普遍意义的敬畏对象,可谓是写状态里的一个亮点。当我们读到“巴黎公社震耳的枪声/与南京路上“五卅”血水/携一缕浅夏的芬芳/催人泪飞”,看到了“走进红五月/字里行间任风吹/活着不能报国为家/七尺男儿愧对”这简单的线条和点睛之笔,也让读者同时看到了诗中蕴藏的力量。诗人的这种家国情怀,一方面在“宣示”着自己的情感,另一方面也在引导着读者,去用真情呵护前辈们用鲜血换来的“今日和平岁月”学会让敬畏和崇高,成为当今人世间最生动最贴切的语言和行动。
一附原文一
走进红五月
文/王佐臣(上海)
五月像石榴花如火如荼
阳光打开心扉
蝴蝶流萤浪漫诗行
回忆和展望紧随
巴黎公社震耳的枪声
与南京路上“五卅”血水
携一缕浅夏的芬芳
催人泪飞
将山作砚用海书相思
张扬想象力
托起梦雄伟走进红五月
字里行间任风吹
活着不能报国为家
七尺男儿愧对
10. 稻香时节,我们呼唤你
·李炜·(贵州普安)
稻香时节,我们呼唤你
思念五月的夏天
你的生命陨落
在国殇之痛缅怀的亲情里
常忆起你身影清瘦满脸沟壑
常忆起你纯朴善良平易近人
在田间与泥水促膝谈心
早迎稻香晚送蛙鸣
像呵护孩子一样
直到破土、发芽、拔节、杨花、灌浆、成熟
生长血脉力量与骨骼生命
当我饥肠辘辘,端起香喷喷的米饭
回忆童年与饥饿抗争逃荒要饭的情景
泪水忍不住模糊辛酸的泪痕
这个时节,所有的稻谷都在呼唤你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你是我们热爱与敬仰的老人
感恩有你,掀起一场民以食为天的革命
拯救万民肉体饥饿的灵魂
稻花香里说丰年,实现禾下乘凉梦信念
让我们崛起民族脊梁,挺直腰板
播撒仁爱与悲悯
拥有传递人民幸福的绵远
11.致520
作者 沉默
520
一个充满爱的日子
一个温馨而甜蜜的日子
是爱情的悸动
是刻骨的心动
今生今世,遇到你
是我最大的欣喜
许一个天长地久
我的心只为你心扉独守
说一句莫失莫忘
我的爱只予你心动情长
万水千山,只与你同游共享
千言万语,只诉与你一人心房
深深眷恋深深念
你是我最美的相见
款款情思款款盼
你是我生命的终点
爱里缠绵字里盼
唯美的情话在泛滥
梦中牵绊醒时见
绝美的声音在耳畔
520
为你写一首情诗
诉说对你的思念无限
为你赋一言祝语
愿你无羌愿你永康健
520
祈愿你在爱的氛围灿烂
祈愿你执着的希望实现
520
同祝天下有情人不负遇见
同祝千里共蝉娟永远相伴
12.不朽的诗篇
文/王佐臣(上海)
钻进风口
又跳出浪尖灵魂哟
对于命运鞭打
死神威逼仅付之一笑
去追那自由云彩
约谈深海之鱼
把梦邮递花丛中的彩蝶
任情感杯底溢曙光
上苍
尽管偏颇不公平
但须谢谢
苦难启迪我忠贞与爱
远去岁月携笑与泪
与袅枭炊烟咏不朽诗篇
13.回光返照
文/汤文来(福建)
收回
漂泊海角天涯的足印
双眸炯炯有神
潮红着脸
额头分泌着汗
时间一直在回忆
跋涉的双脚踩踏着丽江古城
装满五味杂陈的胃在黄河花园口
挠痒痒后脑勺的手抚摸着长城
坦胸露背站在三沙海岸
没有万贯家财留给子孙
两袖清风叶落归根
投入大地的怀抱微笑着容颜
安详
缓缓地闭上眼
14.母亲节随感
作者 沉默
也许,只有在这一天
父亲或者母亲
才会在生活的字典被提起
才明白,父母的辛酸与期待
我们总有种种理由
告诉父母很忙,很忙
父母却是
无条件的理解和包容
父亲节,母亲节
是父母期待的
因为在这一天
儿女们会放下手里的一切
奔赴有爸有妈的家
母亲会在几天前
奔波于菜场与家之间
为的,是让孩子们
永远记得这个家
家,也会在这一天
热闹起来,忙碌起来
爸妈的脸上洋溢着笑
端上每一道
儿女们想吃的菜
看着孩子吃得津津有味
他们多希望
这一天,过的慢些
再慢些
夕阳西下,守着冷清的饭桌
这个家又归于了平静
独留下父亲的叹息
和翻看日历的母亲
母亲在掰着手指算
下次相聚的日期
却不知
这一桌子的残羹剩饭
要几天才能吃完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
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
珍惜每一天和父母相处的日子
在亲情面前
一切的解释都是苍白的
趁父母还在
你还有机会报答养育之恩
别在失去以后才后悔
记得
世上最遗憾的就是
树欲静而风不止
子欲养而亲不待
15. 我凭什么来追求你
文/田雪阳
万人之中 我是一根偏远的矮草
你我之间是一座山 你看不见山底的我 我仰望不到山上的你
我是一根矮草 你脚下的草
你匆匆吹走的草
我凭什么来追求你 一根没有营养的老草 没有绿叶来撑伞 也没有坏卫工人为我打扫
我拿什么来追求你 骨头的根来向你表白 赤裸裸的爱你愿意吗 陪我做一根流浪的矮草
16.一枝梅评王佐臣《立夏》
春梦,虽然随着时光慢慢隐退走远,但作者还是很怀念的。“今夜将心中思念/托付长箫/虽没明月美人相伴/然浪漫诗风荡漾于胸谷”,你看这几句就写出了作者对明媚春光的怀念,而且这种怀念还是浪漫唯美的。人生就是这样嘛,我们有对美好过去的怀念,更要有对未来的憧憬和向往。“桃杏轻轻地走了/荷花仙子又款款而来/向蹉跎致歉/为不认输的明天喝彩”这几句就把自己对夏的欢迎向往的情愫抒发出来了。王佐臣老师这首诗既想告诉我们时光易逝,要倍加珍惜,同时又提了我们不要总生活在过去里,更要放眼未来,迎接更美好的明天。
一附原文一
立夏
文/王佐臣(上海)
春梦
听任时光巡演
爱
伫青草池塘幽处呢喃
今夜将心中思念
托付长箫
虽没明月美人相伴
然浪漫诗风荡漾於胸谷
桃杏轻轻地走了
荷花仙子又款款而来
向蹉跎致歉
为不认输明天喝彩
头颈失去蛋网独自泪涟
立夏凭栏声声唤娘亲
诗评者简介:
孟红梅(河北),网名,椰子树 (微昵:一枝梅)。一个喜欢文字的女子,闲暇时喜欢用婉约、灵动有温度的文字抒写自己的情怀 。一直深信:诗,是从心里流淌出来的一首歌。目前已有多篇作品散见于《中国诗歌报》《长江诗歌》《江南传媒》《阳光家园诗歌》《浅墨诗社》《文心织语》《河南科技报》等微信平台及纸媒。
17. 第一次
文/田雪阳
一颗星碰撞着另一颗星
一朵花迸开的另一朵花
一个人点燃的火
在北极星的湿地里
地鼠爬出洞穴、彩虹提着灯
笼,
阳光射出的光 , 一根木棍的距离
18岁的成人礼,一口井在沙漠里
18.月光撒下的情诗
文/王佐臣(上海)
点亮一座座记忆城池
是月光撒下的情诗
风挽起疑云
读着那莺歌燕舞般文字
缘分早沦为往事
梦仍轻唤她的名字
浦江摇曵背影
像夏花朵朵挂满相思
想你时
无处将书投热泪滞
心跳脸红感受辗转时空
可否佯装全不知
邀月光情诗
举杯与我今夜大醉之
19.躺在榻上看电影
文/汤文来(福建)
回忆
幽深的江湖波涛暗涌
挺而走险逆水行舟波峰浪谷
挣扎在诡异漩涡里总希冀一鸣惊人
没有几把过硬的刷子是揽不到瓷器活
嘴上没毛办事不牢多少疯狂风花雪月
不都成了秋后的茄子存在也是躯壳
活着日渐形销影枯走着逼仄
淘汰在光阴里阳光越灿烂
给风带动下的空中粉尘越扑朔迷离
尤其活跃投掷给大地的阴影忽长忽短
暴露众目睽睽之下
挂在月光下多少名利客机关算尽
扶搖直上能上云霄又有几个
朝辞黑发暮成雪或双鬓斑白
打捞着漏洞百出的人生
20.一组古风作品
古风.端午抒怀.屈原
文韦振宇
忠魂浩荡憾乾坤,
离骚招魂泣鬼神。
屈子赋诗留风骚,
九歌谁解向天问。
举贤修法无明君,
强国扶弱少良臣。
悲楚消亡忧安民,
联齐抗秦梦俱焚。
泪罗呜咽高贤逝,
英灵长歌荡九州。
古风 洮阳八景咏
文/ 韦振宇
古城狄道多景观,
洮阳八景誉陇原。
北岭横云生紫烟,
南屏积雪争娇艳。
洮河流珠泛莹丹,
宝鼎停云驻峰间。
玉泉涌月波潋滟,
西湖晚照夕阳染。
东岩伏冰六月寒,
卧龙佛寺传千年。
古风.暮年重游莲花山
文/ 韦振宇
登山踏春攀峰间,
暮年再上莲花山。
瀑布飞泻落龙潭,
奇峰玉阁入眼帘。
苍雾劲松连金殿,
绝壁铁索惊胆寒。
故地重游思绪远,
人是物非时境迁。
感概青春风华年,
豪气凌云傲山川。
游曹家坪牡丹园
文/韦振宇.古风
寻梦牡丹四乡觅
慕名驱车曹家坪。
千亩牡丹迎客宾,
花香扑面芳香馨。
姹紫嫣红多娇姿,
众花之中显菁英。
天色国香竞风流,
驻足留影陶醉心。
奇葩异卉不胜举,
花都之乡扬誉名
古风.曹家坪上花香飘
文/韦振宇
紫斑牡丹出临洮,
曹家坪上花香飘。
改良育种换新貌,
风姿绰约千层窕。
五彩缤纷领风骚,
馨香芬芳满枝俏。
国色天香妩媚娇,
闻名陇原天姿傲。
【神州源流诗苑】周刊
主编: 源流诗纪 (中国现代文化报近体诗部主编、国际诗苑总顾问等)
副主编: 帘子 (中国现代文化报近体诗部编辑)
副主编: 天水 (国际诗苑编辑)
副主编: 萧锦良(江河一石,兼主管)
副主编 笔架山人 俞春林(江西省诗词学会会员、红井诗社副社长、《红井格律诗词》副主编等)
编辑 独秀山人丁宪杰(中华诗词学会、安徽省诗词协会会员;安庆市诗词楹联研究会副会长)
顾问: 孙丽华(华夏诗社编委会副主编)
编委: 源流诗纪、帘子、萧锦良 (江河一石)、天水、笔架山人俞春林、独秀山人丁宪杰
编辑制作: 神州源流诗苑(都市头条认证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