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品读经典,光亮人生。听众朋友,大家好!我是你们的老朋友:李进花。
2021年5月22日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同志逝世,已经一年了。 国士无双,风范常在。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院士,为中国经济和世界粮食发展作出巨大的贡献。

我们对袁隆平院士最好的纪念是精神传承,是实实在在的实践行动。学习他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信念坚定、矢志不渝,勇于创新、朴实无华的高贵品质。学习他以祖国和人民需要为己任,以奉献祖国和人民为目标,一辈子躬耕田野,脚踏实地把科技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崇高风范。

袁老的毕生追求,是“发展杂交水稻, 造福世界人民”。为实现这一宏愿,他长期致力于促进杂交水稻技术创新,并将其推广至全世界。毕其一生,专注田畴。播撒智慧,收获富足。稻下乘凉梦,让杂交水稻覆盖全球。
2019年统编高中语文教材的修订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讲述了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科研背后的故事。这位脚踩泥土拼尽毕生精力,用科技战胜饥饿的科学家事迹,刻录学生心田,世世代代相传。
几十年来,他得过的国际奖就有18个,2019年袁老在北京获得“共和国勋章”;所得奖金几百万都捐献给国家的农业科学技术奖励基金会。为培育新的科研力量,袁老把杂交水稻研究看成一项远大的事业,要代代有传人。他要求学生们不仅要重视专业知识学习,还应该放眼了解世界科技信息,必须熟练掌握英语,培养出一大批杂交水稻专家。
世上有两种极端的人,有的人倾其一生要去做伟大的事;有的极端狭隘小人,见不得别人强,以抵毁别人劳动成果而后快。这类小人永远不懂,成大事的人意志如钢,人生来不是被打败的。我们大多数普通的人,如果喜欢追求阳光,追随做大事的人为榜样,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人活着要学本事活得有底气,才能活出属于自己的精彩!
1968年5月18夜里,风雨交加,湖南安江袁隆平的水稻试验田,经历最黑暗的一天。有人嫉妒把丰收在望的700多棵秧苗连根拔起销毁了。第二天早晨,袁隆平发现后就气昏过去,后来在一口枯井里找到仅剩下5棵秧苗,重新栽培成活。 袁隆平带领两个助手转战到云南,推迟了三年杂交水稻终于试验成功,水稻亩产实现翻翻。
在北方我年少时去支援农忙,早晨稻田里的水冰凉刺骨,赤脚高卷裤腿儿下到水稻田里,弯下腰插秧几个小时,稻田里就布满碧绿的秧苗。水里生长的蚂蟥体长稍扁,前后端有吸盘,专吸人腿上的血,回想起来还有些恐怖。
小满时气,当麦黄撞上秧绿,插遍新秧绿满田。俗话说:小满麦渐黄,夏至稻花香。小满节气是收获的前奏,夏收、夏种、夏管,三夏大忙的序幕从此拉开,是农民朋友们一年中又一个繁忙的季节。如果你插下的是秧苗, 秋天你将收获一片稻浪金黄。
随笔感悟:2022.5.21

下面,我朗诵袁隆平写给母亲的信:
《妈妈,稻子熟了》(节选)
作者:袁隆平 朗诵:李进花
稻子熟了,妈妈,我来看您了。
妈妈,您在安江,我在长沙,隔得很远很远。我在梦里总是想着您,想着安江这个地方。人事难料啊,您这样一位习惯了繁华都市的大家闺秀,最后竟会永远留在这么一个偏远的小山村。
安江是我的一切,我却忘了,对一辈子都生活在大城市里的您来说70岁了,一切还要重新来适应。我从来没有问过您有什么难处,我总以为会有时间的,会有时间的,等我闲一点一定好好地陪陪您……哪想到,直到您走的时候,我还在长沙忙着开会。那天正好是中秋节,全国的同行都来了,搞杂交水稻不容易啊,我又是召集人,怎么着也得陪大家过这个节啊,只是儿子永远亏欠妈妈您了………其实我知道,那个时候已经是您的最后时刻。我总盼望着妈妈您能多撑两天。谁知道,即便是天不亮就往安江赶,我还是没能见上妈妈您最后一面。
太晚了,一切都太晚了,我真的好后悔。妈妈,当时您一定等了我很久,盼了我很长,您一定有很多话要对儿子说,有很多事要交代。可我怎么就那么糊涂呢! 这么多年,为什么我就不能少下一次田,少做一次实验,少出一天差,坐下来静静地好好陪陪您。哪怕……哪怕就一次。
妈妈,每当我的研究取得成果,每当我在国际讲坛上谈笑风生,每当我接过一座又一座奖杯,我总是对人说,这辈子对我影响最深的人就是妈妈您啊!无法想象,没有您的英语启蒙,在一片闭塞中,我怎么能够阅读世界上最先进的科学文献,用超越那个时代的视野,去寻访遗传学大师孟德尔和摩尔根?无法想象,在那个颠沛流离的岁月中,从北平到汉口,从桃源到重庆,没有您的执著和鼓励,我怎么能获得系统的现代教育,获得在大江大河中自由翱翔的胆识?无法想象,没有您在跟我讲尼采,讲这位昂扬着生命力、意志力的伟大哲人,我怎么能够在千百次的失败中坚信,必然有一粒种子可以使万千民众告别饥饿?他们说,我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我知道,这粒种子,是妈妈您在我幼年时种下的!
稻子熟了,妈妈,您能闻到吗?安江可好?那里的田埂是不是还留着熟悉的欢笑?隔着21年的时光,我依稀看见,小孙孙牵着您的手,走过稻浪的背影;我还要告诉您,一辈子没有耕种过的母亲,稻芒划过手掌,稻草在场上堆积成垛,谷子在阳光中毕剥作响,水田在西晒下泛出橙黄的颜色。这都是儿子要跟您说的话,说不完的话啊……

【人物简介】
袁隆平(1930年9月7日-2021年5月22日),男,汉族,生于北京,无党派人士,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人。享誉海内外的著名农业科学家,中国杂交水稻事业的开创者和领导者,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无党派人士的杰出代表,“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湖南省政协原副主席,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原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中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共和国勋章”荣誉获得者,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原主任,湖南省政协原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发明协会会士,湖南农业大学名誉校长,第六届、七届、八届、九届、十届、十一届、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委。
编辑制作:
快乐相伴,原名李进花,系济南市高校退休教师,经常编导和担任各类型公益活动文艺晚会的主持人,多次参加省市朗诵比赛获奖 。 一个热爱有声语言朗诵艺术、背景音像配乐的爱好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