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易》以教育为主题的卦,是第4卦——蒙卦。
序卦传曰:屯者,物之始生也,物生必蒙,故受之以蒙,蒙者,物之稚也,物稚不可不养也。
蒙卦的上卦为艮卦,艮为山,下卦为坎卦,坎为水,合在一起就是六爻卦画的蒙卦,《易经》的卦名为山水蒙,简称蒙卦。蒙卦的卦象很多,有水有山,有险有阻,山下面流出来的泉水,刚刚流出来,刚刚出山,已经出来了,但还是涓涓细流,还小,还是物之稚也。山下出泉的这幅画像给我们的意思,引申出来,就是需要对人类小孩加以妥善合理的引导教育,启蒙教育。
《易经》有句话叫做:初难知而上易知。从人的角度来说,一个人刚刚出生的时候,大家都会对他(她)抱有很大的希望,却不容易知道他(她)以后会发展成什么样子,但是,等他(她)发展到最后,等他(她)老了以后,很容易就知道他(她)一生的结果是什么样子,等他(她)老了以后,再明白过来,岂不就晚了吗?
蒙卦
卦辞: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利贞。
大象: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
上九:击蒙,不利为寇,利御寇。
六五:童蒙,吉。
六四:困蒙,吝。
六三:勿用取女,见金夫,不有躬,无攸利。
九二:包蒙,吉。纳妇,吉;子克家。
初六:发蒙,利用刑人,用说桎梏;以往吝。
大致意思:初六,要进行启蒙教育,贵在树立典型,以便防止罪恶发生;如不专心求学,而是急功冒进,将来必然会后悔。九二,周围都是上进心很强的蒙童,希望获得知识,这是很吉利的。如果迎娶新媳妇,也是吉祥的。由于渴望接受教育,上进心很强,所以连孩子们都能够治家了。六三,不能娶这样的女子:她的心目中只有美貌的郎君,不能守礼仪,也难以保住自己的节操,娶这样的女子是没有什么好处的。六四,人处于困难的境地,不利于接受启蒙教育,因而孤陋寡闻,结果是不大好。六五,蒙童虚心地向老师求教,这是很吉祥的。上九,启蒙教育要及早实行,要针对蒙童的缺点,先发治人。不要等到蒙童的问题彻底暴露再去教育,而要防患于未然,事先进行启蒙教育。
蒙卦六爻,两阳爻是治蒙者,四阴爻是蒙者。初爻与上爻相对待,初爻用刑以发蒙,上爻用兵以击蒙。二爻与五爻相对待,二爻为治蒙之主爻,包容广大而与五爻相接;五爻为童蒙而求教于二爻。二与五两爻相对待。三爻由于自身的原因而致蒙,四爻由于处境而为困于蒙。三爻与四爻代表自暴自弃而不主动接受教育的人。
蒙卦的智慧六要点:
1、匪我求同蒙,同蒙求我。意思是不是我求蒙昧的儿童,而是蒙昧的儿童来求我。一个孩子的教育成长过程,是要逐步开导和激发的,不是强加给孩子,最终要让孩子感到“我要学,不是要我学。
2、发蒙,发起教育都要重视言传身教,你把自己言行一致,做给他人看!
3、包蒙、困蒙,不要什么都想学,学习要专一,也不要什么都“包”学,这样什么都学不好。老师不要不厌其烦次次“包”教。要重视“思考方法”的教育。要在学生想不明白时,采取开导,举一反三的方法启蒙,让“学”和“教”有机结合,否则则反之,是困蒙。
4、勿用娶女,见金夫,无攸利。做教育的,要做到孔子说的,有教无类,不能说家庭背景好的,家庭条件好的,就好好教,否则就反之。这样的老师不好,最终就像见利忘义的女子,取到家也是不好的结果是一样的。
5、童蒙,任何人,任何年龄段都要觉得自己的知识如同“儿童”,要谦虚好学,活到老,学到老,这样的结果一定是吉的。
6、击蒙,是击走蒙昧,对于不往正路上学的学生,给予适当的处罚,教育和呵斥还是要的。
综上所述,从蒙到不蒙,是激发,是内驱力,是蒙以养正的过程,终极是吉,是通达,达。
卜筮,是人类从蒙昧进入文明的桥梁,是人类从无知到有知,从感性到理性的必经阶段。为保证沟通高级信息(天),屏蔽低级信息,占卜必须具备四个条件:无事不占,无疑不占,不正不占,不诚不占。只有正心诚心才会沟通高级的能量信息。对同一件事,第一次诚心占卜时是太极状态,信息沟通量是一(100%),所以能得出正确的预测。假如再一次占卜,则是两仪状态,信息沟通量是二分之一,正确率只有50%。第三次占卜是四象状态,沟通量是四分之一,正确率只有25%了。这就是能息跌落的原理。能息跌落原理最早的理论源头就在《周易》蒙卦:“亨。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利贞。”
《中庸》曰:“至诚之道,可以前知”。“贞”者守正义,至诚不二之心谓之“贞”;“贞”者占卜义,贞人就是先知。守正为体,占卜为用。假如心邪不端,即使是第一次占卜,也没有正确率可言,所说:“易为君子谋,不为小人谋”。这就是“利贞”。
《易经》中蒙卦向我们揭示的这个道理就是:学习主要还是靠自己,父母、老师这些人,只是适度地去引导、去启发他的学习兴趣。这个启发要适度,不能过分,如果老师家长天天逼着孩子去学习,结果往往会适得其反,他就越来越不愿意学习了。
蒙卦上卦是:学习者的态度,下卦是:教学者的心态。学生不动,如山如止,很难长进。老师是水,不能乱动,水可以滋润万物,但也可以泛滥成灾,老师要像水一样,是一个智者,该流则流,要懂得节制,免得水一下流光。
孔子作结论:“蒙以养正,圣功也。”蒙卦最主要的是要了解自己的本性,才叫自性,才是你的智慧。启蒙的目的是要导正。
南怀瑾老师认为:中国文化的教育思想、政治思想,都取用这个蒙卦。中国古代的教育,以人格的教育为主。现在不同了,现在是生活的教育、技术的教育,古代教育的目的在“养正”——完成一个人格,这是圣人的事业,是一种功德,不是今日动辄讲“价值”所可比拟的了。在蒙卦中还看到,中国古代不但政教不分,而且还包括了现代的法治,就是所谓“刑教”,包括了法律的管理,刑教不分。譬如犯了法判罪,罪有轻重,在《易经》蒙卦的思想,判刑也是一种教育,如家里孩子犯了错,只好责打几下,这也就是蒙以养正的《彖辞》观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