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系列小说《玉儿的人生片断》之五
玉儿下乡
文/刘玉伟
浪去当兵的第二年年初,玉儿也和城市里的知识青年一样,响应毛主席的伟大号召,来到渭北山区,在一个叫秦家河的村子里,和另外七个同班同学住了下来。他们是去年11月份报的名,经过审核和去派出所迁户口等手续,直到今年年初才被学校用大卡车送到了这里。
浪的哥哥海开始想让玉儿到他们村插队,玉儿问过学校的老师,他们说这不能算下乡,只能算是返乡,以后招工和上学都不能享受知青的待遇。
玉儿的爸妈开始也有那个想法,本来还想让玉儿就留在城里。玉儿也问过老师,他们说如果不去下乡而选择留在城里,就算是待业青年了,以后国营单位要是招工的话,首先选择的也是能响应党的号召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待业青年除了街道小厂,就是自谋职业。玉儿的爸妈想了又想,就同意玉儿和同学们一起下乡。
玉儿的七个同学也都是铁路子弟,四个男同学也都很喜欢玉儿,当他们知道玉儿的男朋友是现役军人后,就都打消了想要和玉儿好的念头,又把目标定在了其她三位女同学的身上。
秦家河村的人都姓秦,几乎没有一个杂姓,这在其他村子是很少有的。玉儿一到村里,村民们都说玉儿别说是这村里,就是公社和县里都是数一数二的漂亮女知青。
秦家河大队共有四个生产小队,一共来了三十多名知青,玉儿他们分到了一小队,其他三个小队也都安排了七到八名知青。
秦家河大队的领导从安全和其它方面考虑,把女知青都被安排在了大队和小队干部的家里,男知青则被安排到队里最穷最困难的人家里。
秦虎是大队长还兼任着一队的小队长,他就对玉儿他们说,你们既然是来接受再教育的,就应该知道农村的苦和农民的难。
玉儿被安排在大队党支部书记秦兴的家里,他的大儿子秦生虽然说比玉儿小两岁,但生早就定了娃娃亲,兴管的也很严,生是不敢对玉儿有任何非分想法的。
玉儿和同学们都知道,队里这样按排也有他们的私心,知青到队上后,国家要免费供给他们每个人半年的口粮,男女每月都是45斤,还有半斤菜油。女知青饭量都小,和队干部在一起吃饭,多少都能给队干部们省一点。
男知青就是饭量大点,和村民们搅在一起粗粮细粮搭配着吃,也能解决那几家困难户吃粮紧张的问题。他们也知道,知青们家里都有钱,他们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在队里也干不了几天,不是回西安就是去县里玩。这些粮油基本上算是补贴给村民了。
村里小学原有的女教师嫁人走了,兴想让玉儿去小学当教师,玉儿也同意了。玉儿自从到农村后就主动教村民们唱歌,还给大家念报纸读文件,她那标准的普通话也让村民们都很喜欢。
兴对玉儿说,学校教师风吹不着日晒不着,就是除了周日外,天天都要给学生们上课。我问过其她三个女知青,她们都不想干,怕影响了她们平时回西安和逛县城。
玉儿开始也有点犹豫,但她想了想还是同意了。她对兴说,叔,我在村里的小学当教师,不会影响我以后招工出去吧?
兴看了看玉儿,拍着胸脯说,这你放心,只要你干得好,不论招工还是上大学,队里都会让你先走的!
兴刚刚36岁,他18岁结婚,20岁有的大儿子生,他喜欢留寸头,前额头很高,发际线过早的后移。他眉毛齐整,眼睛明亮有神,中等身材匀称而结实,就是现在也算是村里最俊的男人。他也经常参加队里的劳动,手上也有厚厚的一层老茧。
兴还对玉儿说,学校的教师不论男女,每年都记300个劳动日的工分,没有暑假但每年都按正月十五前的两个月放寒假,你不比他们在家里待的时间少,他们是零散,你是比较集中。
玉儿从小就喜欢教师的工作,她经常听她妈妈说,他们家在城里住的时候,她四五岁时就喜欢把院子里的小朋友们叫到一起,她把家里的小桌放倒在地上,在上面胡乱地写写画画,就这样给小朋友们上课。
村里的小学只有两个班,另外一个秦老师有四十多岁,是村里唯一的上过高中的人。他右脚有点跛,教四到六年级,班上有三十多个学生。玉儿就教一到三年级,班上有四十多个学生。
玉儿到学校后,也和以前的教师一样每天先上一年级的课,二三年级的学生就背过身去自己看书。轮到二年级时,一年级的学生就转过身去,轮到三年级了,二年级的学生再转过去,天天都是这样上课,学生们也都习惯了。下午基本上都是复习上午的课和写作业,谁有不会的,玉儿就去给他们个别辅导。
玉儿到学校后,还把教学生们唱歌跳舞,还有画画、做操、跳绳和做游戏等活动也都承担了起来。队干部和村民们都说,玉儿当了学校的教师以后,学生们都变得活泼开朗起来,许多不爱学习的孩子也喜欢学习了。玉儿还自费给学生们买学习用品,下雨天还背着小一点的学生过河,把他们一个个都安全的送到家里。
那一年的五一前夕,县上要求在知青中评选学习毛主席著作的积极分子,大队和小队的干部一直推选玉儿,玉儿同时还被评为县上的优秀民办教师。
(未完待续)
刘玉伟,2022年5月24日于西安市大明宫铁路小区。

刘玉伟简介:笔名晓柳,老三届,老知青,老党员。近几年来在中国诗歌报、红印文学社、书香文学传承社、乡土蓝田、知青网、作家前线等网络平台发表小说、散文、诗歌等2000多篇。是中国诗歌报的会员,中国爱情诗刊的再线诗人,作家前线和情感文学的签约作者,西铁老年诗词研究会会员,西安市未央区作家协会会员,西安市作家协会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