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祭拜炎帝等祖宗圣贤的时代意义
文/黄太闻 图/一善融媒
今天(农历四月廿六日)是中华人文始祖炎帝神农氏的生日,在湖南炎帝陵有相关的祭拜活动,由于疫情影响,规模不大,但仪轨中道,礼式讲究。

我们都是“炎黄子孙”,今天,既然是祖宗的生日,请问有多少人记得呢?有多少人实施祭祀呢?说到这,就是关于孝道的话题了。忘掉祖宗,叫“忘本”,“数典忘祖”这个成语就是这个意思。《中庸》有言:“践其位,行其礼,奏其乐,敬其所尊,爱其所亲,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孝之至也。”论孝,列祖列宗皆不能忘,贤祖圣宗更不能不敬。

这不是“道德绑架”,而是“好意劝善”。
今天,笔者从家族学和福学的角度谈谈祭拜炎帝的几点时代意义:
第一,正本清源。人生如一条河流中的一滴水,也像一棵大树的一片叶子。与一滴水,一片叶子不同的是,我们的人生还可以“复盘”和“溯源”,还可以找到“脐带血”和“信号源”。礼敬圣祖,追溯正脉,是生命能力的纯化,联通和加持。为什么我们是“炎黄子孙”?为什么我们能叫“龙的传人”?我们不能忘本,不能离经叛道,否则我们命薄如纸,命贱如草。
第二,道统传承。炎帝、黄帝等圣贤都是中华道统的创始人,开门人,他们那里有一把打开中华文化宝库的钥匙,忘记他们,就意味着把钥匙给丢了。比如说炎帝神农氏他有很多伟大的发明,制陶,造箭,建房,种谷等自然不必多说,尝百草辨百药就是中医的创始,想起“中医药是打开中华文化宝库的钥匙”这句话,我们觉得炎帝手中有钥中之钥呀!
第三,孝治天下。百善孝为先,孝以祖为天。中华五千年,诸子百家,历朝历代无不以孝为德,孝治天下。今世不管是要努力实现民族伟大复兴,还是倡导大家生第三胎,我们都要以孝为主导,以家庭教育来助推爱国主义教育。人有三不孝:无祖,无亲,无后。其实,三者并重,某种意义上还相辅相成。
第四,幸福信仰。祭拜祖先有一种民族自豪感和家族认同感,这是一个民族和家族自尊、自爱、自立、自强的力量之源,等同于目前提出的“四个自信”,是我们幸福感、荣誉感、安全感的来源。没有这个对祖宗,对圣贤的信仰,国家何谈力量,民族何谈希望?

朋友们,我们的生命能量来源于祖先,礼敬祖宗就是打通我们的能量通道,挖深拓宽我们生命之源,我们不仅不能忘了我们的来路,而且还要记住为什么要出发?

中华民族从来都是一个爱戴祖先,礼敬圣贤的民族,所以,我们的“祖训不忘”,“美德永传”,“人丁兴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五千年从不中断,而且有愈发光芒之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