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先生
文//刘五喜
村子不大,有名望的人不少,八先生就是其中的一个。过去读书人少,他识文断字,大家尊称为先生,又因他辈份高,排行为八,所以又都叫他八爷。在我的印象里,八先生三溜胡须,一付仙家道骨清爽逍逸的样子。他身材高大,腰干直挺,一副乐呵呵模样,让人感觉亲切和蔼。八先生开一间药铺,望闻问切,为邻里乡亲把脉疗疾,无论大人小孩有个啥头疼脑热的,他随手拈几样草药,花个三毛两毛,过两三天就能恢复如初。有年春节,八先生给药铺门上贴了幅对联,“但愿世人皆无病,不怕架上药生尘。”至今记忆犹新,由此也见八先生的处世之道。临近年关,或是正月里,街道照壁处就热闹起来。早饭后j九、十点钟的样子,三三两两的就凑过来,谝闲传,拉家常,天南海北、天文地理,胡吹冒料,耍贫嘴,逗乐子。但见八先生过来,立时,谝到兴处的顿时没有了声音,随手抹掉嘴角的唾沫,说,“八爷,来一段,来一段乱三国”,众人也热情央求。八先生微微一笑,手扶胡须,娓娓道来……“话说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众人或立或坐,用心聆听,生怕错过一句。从开场到结束,一回评书,荡气回肠,听的人如醉如痴。每每到紧要关头,八先生总是要将众人环顾一圈,把头高高抬起,声音提高八度说,“预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咦--”众人故意轰然叹息一声,又央求八先生再讲一回。这时候就有人给八先生递烟锅、划火柴、端茶水,也有人恭维,“八爷说的好!”众人随声附和“就是,就是”,接着就有雷鸣般的掌声响起,于是八先生又开讲下一回了。那时我小,常从大人逢空中窜到最前面聆听。敬佩关二爷的忠勇仁义,常山赵子龙的侠肝义胆,汉相武候孔明的足智多谋,不齿吕布的反复无常,更鄙视周郎的妒贤嫉能。从八先生口中“活三国”中,学做人做事的大道理。八先生今已做古,照壁依旧,物是人非,八先生口若悬河的三国评书历历在目……
刘五喜.陕西省旬邑县职田镇早池村人,农民,喜好诗歌散人,热爱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