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稀老人董国安:坚守30载抢救濒危野生大青桃
王有震 牛金元
30年前,他在豫南山区泌阳县盘古山东麓大磨村,发现14棵老树龄的野生大青桃,就嫁接培育保护这个品种,注册了“大磨山大青桃”商标。
“被老百姓称之为“仙桃”的大青桃,吃起来有天然蜂蜜味,里外纯青,果肉离核,是一种原生态的自生桃。明清时期在泌阳县尚有广泛种植,上世纪90年代初已濒临灭绝,他倾尽心血抢救保护,使这个品种得以保留、传承与发展。”泌阳县盘古乡董冲村陈道河组村民董玉强对记者说,“这种原生态的自生桃,若不是董老师用心抢救,这个品种恐怕已消失了。3年前,董老师帮助我种植大青桃120亩,今年挂果了,丰收在望。”
村民口中的董老师,名叫董国安,今年75岁,是驻马店老区泌阳县盘古乡供销社退休职工,家住该县古城街道办事处七里岗居委会安庄组。他是一位中级农艺师,早年毕业于汝南园林学校,毕业后一直在原陈庄乡多种经营办公室工作,与林果的发展结下了不解之缘,长期从事研究林果的培育、栽培与管理。
董国安通过查阅《泌阳县志》和相关科技资料,发现原产于泌阳县盘古山区的野生大青桃,是一种原生态的自生桃,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该桃品种极佳,皮薄汁鲜味美口感好,以个大晚熟、营养丰富而闻名遐迩;耐储耐运,抗旱抗病、抗虫能力强,产量高销路畅;还能深加工成桃饼、桃汁,桃仁药用,是肉仁兼用型品种。然而,随着近年来外地桃种的引进,这种原生态的自生桃到上世纪90年代初已濒临灭绝。
1992年春节,一个偶然的机会,董国安聆听盘古乡大磨村段庄85岁的郭明祥老人介绍,他8岁的时候给盘古村一家地主放牛,在盘古山里他亲眼看到过这种大青桃,老百姓称之为盘古爷桃。
为抢救、保护泌阳濒临灭绝的野生物种,董国安披星戴月,翻山越岭,走村串寨,走访调查盘古山区周围林果品种,足迹遍布盘古山及周边的山山水水,沟沟叉叉。他还到临近盘古山脉的桐柏、唐河、确山等地到处寻找。
同年的一天,他在位于盘古山东边猴山的大磨村三岔河自然村仲维湘家,见到了仲维湘80多岁的老妈妈。当他问起老妈妈:“老人家,你见过盘古爷桃没有?”老妈妈领着他来到后山桃园,董国安喜出望外,看到14棵老树龄濒临灭绝的野生大青桃树,就剪了树根部发出的几个小树枝,以此为原种,通过剪枝、嫁接等技术,精心培育38棵野生大青桃,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精心培育呵护。
他经过30年的悉心栽植繁育,提优扶壮,盛果期每棵树可产大青桃50公斤以上,最大果重达300多克。
董国安种植大青桃,养护方法很特别:米醋充当农药,施的都是农家肥。他请养殖户把畜禽粪便攒成堆,都拉地里。“庄上环境好了,我的成本降低了,大家吃桃子也放心了。”董国安说,“前几年一斤卖四块五块,不算送给亲友邻里的,算起来一亩地收入一万五。”
目睹董国安的大青桃受人喜爱,尤其是他无偿的传授管理技术,乡亲们心动了,本居委会和附近盘古乡等十里八村的困难户也跟着干。周边的唐河县两家林场表示要扩大规模,请董国安多育点苗;确山竹沟又来人考察了,他们要发动更多的困难家庭种植大青桃……
董国安的谋划不仅于此:“我想多种一棵大青桃,就多了一棵‘摇钱树’。只要想种,我供种苗,教技术,咱一起富起来。我建议县里把规模种植野生大青桃列为乡村振兴的重要项目,这样既保护了这个品种,农民又多了一个致富门路。”董国安胸有成竹地说。
目前,董国安种植大青桃33亩,在其影响带动下,本居委群众发展大青桃120亩。该县官庄镇马庄村张庄张生立发展几架坡大青桃面积250亩;盘古乡董冲村陈道河组村民董玉强种植大青桃120亩。迄今,该县赊湾、高店、马谷田、付庄、铜山、官庄等乡镇街道种植达1500亩。同时辐射到周边唐河、桐柏、确山、遂平、鄢陵、扶沟等市县,以及江西、陕西等大江南北种植1600多亩。全国种植大青桃面积已达到3100余亩。
30年来,董国安以传授大青桃栽培技术为切入点,助力扶贫攻坚。他致富不忘桑梓,一年四季跋山涉水,走村串户,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骑着电动车或打电话或微信,义务为贫困户、留守老人、残疾人、军烈属、独生子女户等弱势群体提供苗木、嫁接繁育、剪枝打叉、施肥浇水等技术跟踪及销售等一条龙服务,使省内外一大批贫困户逐步摘帽脱贫,叩开了富裕门。
该县赊湾镇段楼村杨岗组脱贫户段省说,“6年前我从董国安老师那里引进大青桃40亩,盛果期每亩30棵,每棵产果80斤,每亩收入一万二,年收入就是40多万。”确山县竹沟镇阮庄村郭新力脱贫户介绍,“我家过去穷的叮当响,2016年通过董国安科技指导,引进大磨山大青桃25亩,我家脱贫致富了,年纯收入超18万,我把小平房改建成了小别墅,还购置了小轿车,这多亏了董国安,没有他就没有我的今天”。8年前,洛阳市伊川县困难户崔亮亮引进大青桃100亩,收入可观,成了远近闻名的小康家庭。
董国安和果树打了大半辈子交道,为了推广发展野生大青桃,成立了“大磨山野生大青桃中心农场”,致力于潜心研究培育野生大青桃,还把自己摸索了30年的“桃经”传授给了很多人。他选育的大青桃先后成功获批“大磨山大青桃”和“董国安大青桃”两个注册商标,获得了国家知识产权证书。
“由于野生大青桃口感、口味极佳,深受市民喜爱,被誉为“仙桃”。大青桃成熟季节是在7月中下旬,这时大青桃成了抢手货,泌阳、驻马店、南阳等地市民都来抢购董国安的大青桃,价格一直上扬,但仍然供不应求。”本庄邻居张富龙说,董国安还计划建个冷库,大青桃要是能坐着中欧班列运到‘一带一路’国家,让外国人也能尝尝泌阳县的大青桃。
一位年逾古稀的共产党员含辛茹苦,用当地濒临灭绝的野生大青桃,嫁接出既保留独特的野桃风味,又融合了现代品种桃优势的大青桃:外表青中泛白,形似心字形的仙桃,内瓤松软多汁,清甜纯正。业内人士说,咬一口,似乡愁,可谓桃中珍品。
据悉,董国安还是革命烈士的后代,父亲董凤祥任解放区泌东县大磨区陈洼行政村村长,1948年被敌人杀害,2014年民政部评定董凤祥同志为革命烈士。
董国安继承先烈遗志,30年如一日致力于林果业的技术研发工作,经过反复的育苗和嫁接,成功地将大磨山区野生小青桃,改良为口感良好、存放期长的优良大青桃,使这一濒临灭绝的野生物种得以起死回生,不断发展壮大,为保护山区生态做出了显著贡献,因此他被誉为“仙桃大王”,获评“河南省最美林业科技工作者”“河南省林草乡土专家”殊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