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学诗札记(631一640)
学诗札记(631)诗人最大的魅惑力,一定不是那些早已完成了的分行文字符号,而是长久的缄默。
学诗札记(632)自然界几乎涵盖了现代诗中全部的困惑、梦呓、悲悯、理想、真理、道路、生命及更多可能性。
学诗札记(633)写诗需要大智慧、大思维、大文化,而不是雕虫小技式的所谓文学艺术。

学诗札记(634)诗是诗人对人生和灵魂的最本真的态度。
学诗札记(635)现代诗创作除了强调情、理、象、韵、气、言、空间、节奏、色调等诸多必不可少的营养诗素之外,更应注重有效挖掘诗人潜意识的巨大空间视阈。
学诗札记(636)作为诗人,当他直面自然并进而去有意识表达自然时,所表现出来的许多东西,远非诗人肉眼中的现实、客观、纯粹的自然。童年的意思是说,诗人用浸淫着孤绝文化个性的慧眼观照的自然界和大千世界林林总总的“碎片”存在于诗人灵魂深处最隐秘的地方。换言之,诗人的本领和价值诉求就在于完美鲜活地呈现出那些卓异的不可见的内心世界。

学诗札记(637)德国古典哲学认为,自然界中有生命的动物或植物,其形体的各个部分因有生气灌注,周身才活了起来,进而成为一个有机的元生命体。传说塞浦路斯国王皮格马利翁竟然鬼使神差般地疯狂迷恋上了一尊象牙制作的少女艺术雕像,并发誓永不再娶别的美女。从这个意义上看,经典文艺作品不但具有鲜活可人的生命力,而且还拥有自然界生物无法比拟的卓异的灵性伟力和超凡脱俗的艺术张力场及足以撼动心灵的魅惑力与感召力。
学诗札记(638)艺术作品的丰盈内涵与深厚的向心内驱力是其独特生命力和启悟力的集中体现。对于一个诗人、画家、音乐家,或者作家、舞蹈家、雕塑家、书法家等诸多艺术工作者而言,充盈的艺术直觉语境、率性天成的个性魅力以及瞬间迸涌而出的艺术灵感,可谓至关重要。

学诗札记(639)在优秀诗人身上,我们总会吮吸到作为艺术家所必须具备的虔诚、深厚、内敛、气度与无处不在的艺术个性,还有敏锐的洞察力、广博的学识、丰富的感受力、深刻的思辨力以及勇于怀疑一切的批判精神。

学诗札记(640)德国著名画家、诗人,其诗生前从未示人的保罗•克利擅长用富含童真与野趣的极简甚至呆板笨拙的笔墨艺术地表达“宇宙的灵魂”,而我们东方艺术家大都习惯于以饱蘸丰赡文化内涵和多维精神内核的笔墨抒发“灵魂的宇宙”。两者矛盾吗?答案自然是否定的。因为艺术家不管是从自然落笔抑或从心灵起飞,最终都要上升至形而上的精神峰巅。唯其如此,创作出来的东西才会有新气象、新能量、新境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