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后晨兴散步,镜湖之畔看到成片丛生的小草,通身挂满雨露,透过晨曦,散发出晶莹光泽和沁人心脾的香气。查百度识图,才得知这些小草的名字一一“知风草”。没想到如此不起眼的小草,竟然被赋予如此涉风近节的名字,不由使人想到“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唐太宗诗,语出《旧唐书.萧瑀》)的名言。太宗所谓“劲草”,具体是指什么草呢?我们不得而知,大概是讲有气节,有独立品质,有不屈精神,砥柱中流的忠正刚直之士。

关于风与草,孔子也曾有言:“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论语.颜渊》)。侧重点完全放在君子当修德以率。风,是指君子,特指官员;草,当指属民,指百姓。为官者,要做百姓表率,做群众榜样,以自己的言行,移风易俗,保证政令畅通,促进治理。但接下来的“草上之风,必偃”,又显然忽视了群众、百姓、公民的历史主动性与社会基础作用。

在上古,贤德的君王,都注意倾听民意,甚至利用“采诗”制度,去“听风”。古代的“采诗”,或可以理解为执政官“采风”,而远超越文学艺术范畴。诗歌,民谣,实际上已经成为执政官的风信标。
今天下午翻朋友圈,有历史上搞“运动”的统计。在极左思潮影响下,时常会刮“风”,而不是采风。由于风所从来倒错,难免会违背民心,岂不可惜。(2022.5.28.旭光于镜湖之畔)

李旭光简介
祖籍山东,吉林松原人,军人出身,退休前曾供职于乡、县、市(地)、省党政机关。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民族史学会辽金契丹女真史分会理事,中国楹联家协会会员;吉林省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吉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文学创作一级。
散文《秋来查干湖》,收入2011年《中国散文精选》、刊于《光明日报》、《作家》、《大家散文》、《诗选刊》、《散文选刊》、《语文主题学习》(上海教育出版社)等书报刊,被《学优网》、《第一文库网》等语文学习网站眷顾;《查干淖尔之冬》发表于《大家散文》、《人民日报》,收入《人民日报》散文精选《风在诉说的时候》;《中华典籍引领我的生活》,获《光明日报》社、“国家古籍保护中心”有奖征文优秀奖;《百余年来洮霍两河注入查干湖以及松嫩两江与查干湖沟通的文献与图舆》,在全国辽金史年会宣读,刊于《东北史地》,收入《辽金史论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三石·九石》等几十篇札记、随笔、诗歌,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诗刊》、《人民文学》、《美文》等报刊发表。
楷书《金刚经》入选首届华珍阁杯全国书法大赛;楷书《盂方·盂圆》获建国七十年“翰墨云桥杯”全国书画邀请赛优秀奖。
《踏青集》、《方舟·方舟》、《查干湖畔的辽地春捺钵》等文集在作家出版社、吉林出版社出版。(2019·10·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