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交加的日子去野餐
整个春天不见雨,干旱持续了近两个月,为了抓住最佳出苗期,好多农民开启了浇地模式。更加令人费解的是五月二十多号就出现了零上三十度的高温天气。风一直刮,云时常聚,天气预报偶尔显示会飘雨,但终究是辜负了祈雨之人的一片痴心。前几日终于下雨了,却是由人工助力实现的,天气预报的精准度值得怀疑了……
昨日午后,言及两年来未落地的野餐计划,多少有些怅然。看着大家满含期待的目光,遂决定付诸实践,此提议一出口,出现了一拍即合全员参与的良好局面。随后拿出纸笔与两位姐姐商议此事,不消一袋烟的功夫,愉快地敲定了翌日辽河大坝野餐行的相关事宜。吴哥扫了一眼手机,说天气预报显示会有雨。我则自诩为刘天师,还炫耀了以往选日子的种种得意,并依照今春的干旱和之前的人工降雨高呼天气预报不准,一定不会下雨,引得大家一同质疑天气预报的科学性。好在清醒过后给自己留了退路:伺机行事,依天气而动。
今早醒来,发现外面风好大,遂通知大家取消行动并约定改日再行。指令发出后,心里生了老天没能成人之美的抱怨。老许又提出了一套方案,大家一致点赞,我们摆出了风雨无阻的架势,无论怎样都要小聚了。
六点钟光景,外面并不冷,有大风,沙少许;七点钟,风沙如常,乌云开始密集;八点钟,风猛沙狂,黑云压城;九点钟,天空开始飘雨,风势减弱;十点钟,风停雨止,天色渐明;十一点,在兵分四路集齐食材物品后,我们两车八人满载而赶往辽河大坝了。
路上时间并不久,尽管跟丢一段路,还是很快会师了。鉴于平原开阔地无遮挡之故,风好大,我们纠结于要不要在此埋锅造饭,终是因了吴哥的坚定支起了炉灶。席哥吴哥负责引火做菜,我们姐妹六个兵分两路去挖菜。将小超老许安置完,我去了挖大脑瓜一组。满心里期待着可以收获的更多一些,毕竟刚刚下过了雨,结果就发现了两小撮大脑瓜植株,少的可怜。她们几个调侃都被我们挖光了,毕竟我们夫妻先后来了三次啊!
雨,很快落下来,我们两组人马陆续赶回营地,栖身于大树底下,免了淋雨之苦。他们哥俩儿忙着劈柴填灶,我们几个负责摘野菜。如此小境,怎能没有白酒助兴?尤其语文组活动,更该添一分“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的雅兴。于是拉了小超去买酒,荒郊野路多坎坷,换做吴哥做司机了。上了大坝雨愈发大了,我俩沿着大坝进村找商店,绕来绕去寻不见啊,后来经丈夫指点在一村民家买到了白酒。这户卖酒的人家,无论如何都找不到商店的感觉,没挂牌子不说,仅仅两间平房,装修简单,在后面的小隔断里摆了几壶蒙尘纳垢的酒壶……哦,这就是传说中的“酒香不怕巷子深”吗?
绕回营地后,雨下得愈发大了,众人合力搭建遮阳伞,许姐家有干货啊!八成新的雨布任我们几经折腾,终是撑起了一片“艳阳天”。淋雨的问题解决了,嗖嗖的西风挡不住啊,临时餐台搭好了,塑料凳子备齐了,坐不下去啊,太凉了,大家拿了餐具围锅食之。于是乎就出现了一个搞笑的画面:风雨交加的日子里,一群人挤在红伞下的大铁锅旁站立吃饭,脚下是湿冷坚硬的水泥长堤,身旁是树叶沙沙的白杨,前方是如阴的绿草和流淌的河水,后面是如波涛般涌动的麦浪和密布的坟茔……好在语文人可以超越本我活出第二境,于是乎几人接力诌了一首打油诗“来到辽河边,安营白杨下。撑起遮阳伞,吃着大锅炖。袅袅炊烟绕,蒙蒙细雨飘。嗖嗖西风紧,嗞嗞炉火旺。品肉又喝汤,驱散心头霜。”旷野间回荡着我们几个傻傻的笑声,引得喜鹊鸥鸟来凑热闹……
酒,老许小酌几口;肉,众人实难吃光;菜,玲姐掐来几根;果,没能入口一颗;水,大半用来灭火。刷洗大锅、浇灭火苗、清理垃圾、盛装饭菜、收纳伞架、清空炉膛……无需多言,众人分担,以雷厉风行之势打扫战场,这一刻感受到了集体的力量之强大,真不是嘴上说说那么简单的事儿。
归途中,又一次迷失方向指挥失误,好在小超车技了得,所以没能耽搁太久。此行,冷并快乐着,在三起三落的情绪波动下终是将野餐计划落地了,但愿所有人都平安,不要感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