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稿人员名单:
曹艳玲 张万路 石跃强 闫玉琦
田庆瑞 陈燎毅 妙 华 张生平
乔大庆 李英贤 徐秀珍 颜景泉
冯明胜 李成东 雨载鹰 鞠伟红
张兴军 俞政海 方少春 王明和
丁俊英 李平来 齐 宪 邹新兵
范子夫 陈守邦 心 语 贾建山
曹连志 尹远志 雪 原 .田家宏
王建华 黄昌才 杨少伦 龚志富
汪勤文

话端午
曹艳玲
又逢端午绿山川,遍地清新漫九天。
水上龙舟掀碧浪,书中律句染豪笺。
离骚一曲真情颂,屈子千秋厚德传。
艾叶葫芦门外挂,大街小巷粽香鲜。
步张兴军先生韵 写在端午
张万路
汨罗浪急没贤臣,百姓常疑不是真。
热血满腔归渌水,清虚一梦化仙神。
千船青粽难消念,万里长风不释因。
红粉玉楼来往客,能有几个识真人。
.端午节
石跃强
五月端阳至,家家艾草香。
彩丝莲叶绕,米粽口唇尝。
把盏雄黄酒,悬胸绣锦囊。
民风传百世,故土寄情长。
端午忆屈原
闫玉琦 (河南)
王聩空遗恨,华章秀万峰。
举国皆醉客,环楚有独明。
秋蕙春兰少,申椒菌桂青。
灵均千载没,今古颂歌声。
壬寅端午吟怀
田庆瑞
年年五月嘉初五,杨柳枝头露水光。
虎艾甄然秦楚地,龙舟竞渡汨罗乡。
何多作赋思高节,为有招魂咏九章。
诗意盘餐青粽叶,荷包赠与对歌郎。
端午祭屈原 (新韵)
文/张生平
重逢端午墨毫催,敬吊屈灵正气威。
云暗楚空鸿影去,汨罗水寂雨烟随。
离骚万古昭明月,天问千秋闪日辉。
在世安邦勤立志,许身殉葬烈名魁。
.

话端午
文/乔大庆
五月薰风沐粽香,龙舟划桨话端阳。
千秋轶事传神韵,万载奇闻隐岁长。
介祭荒山冤屈子,伍尝刎剑殒曹娘。
离骚天问题悲壮,莫忘鸡冠酒一觞。
注:介,指介子推,伍,指伍子胥,屈,指屈原,曹,指曹娥,鸡冠,指鸡冠石,雄黄的雅称。
端午祭屈原(新韵)
文/徐秀珍
端午佳节粽溢香,龙舟竞渡祭忠良。
举贤明法三闾贬,含恨投江八斗殇。
一曲离骚千古恨,九章天问万年创。
情忧社稷丹心献,巨著鸿篇谱乐章。
注:(闾:古代25家为一闾。)
端午
颜景泉(连云港)
高咏诗词酬午日,离骚唯有众民欢。
荷包驱瘴千家富,碧水竞舟十里观。
数载招魂悲楚仕,万人抚卷叹原官。
悬门绿艾添光彩,注酒青蒲洗漱安。
端午忆屈原
冯明胜(武汉黄陂)
忠魂一去倍多情,竞渡胸田感慨生。
不效菖蒲趋习俗,但求艾酒话升平。
河山美锦萦心见,气韵灵珠满眼明。
千载贤愚虽瞬没,离骚万古亦纯清。

端午祭屈平
李成东(北京)
汨水涛涛水自流,江间老少舞龙舟。
迎风逐浪凭天问,解粽飘香任客投。
纵越千寻寻万里,难消一念念三秋。
年年痛洒冤魂泪,谁又青丝变白头。
忆端午
文/雨载鹰
每至端阳怀屈子,儿时记忆似分明。
马莲叶裹三围紧,糯米枣添四角盈。
浥露釆蒿分月色,催舟击鼓逐涛声。
香囊草帚胸前佩,粽剥香飞满石城。
端午国风
鞠伟红 (吉林)
串串艾香粽,排排笼上蒸。
团团情义散,粒粒楚风凝。
屈子文辞逝,离骚赋吊凭。
九歌诗壮烈,爱国志攀增。
端午吊屈原
张兴军
龙舟粽子祭忠臣,每至端阳意笃真。
正气回旋山与水,雄文震慑鬼和神。
怀沙饮恨千般恨,天问询因百种因。
誓死抗争心不变,如斯为国一先人。

怀屈原
俞政海
一年一度过端阳,万户千家奉粽香。
欲探平卿何太息,离骚天问九歌章。
端午祭屈原】
方少春
久日何劳苦祝禳,薰风时拂绣旗黄。
榴裙半染丹砂粒,桂子初抽绿髓浆。
百草丛生青冢饭,双柑花覆錦云房。
一杯且醉菖蒲酒,二觉凉秋鬓欲霜。
壬寅端午有思
王明和 (湖北 宜昌)
世代英名刻史碑,魂归故里艾菖随。
离骚雅韵弘诗赋,橘颂情怀激帼眉。
浩气如虹千舸竞,青山不老九州垂。
终为玉碎贞颜葆,谱写悲歌气节维。
端午祭
丁俊英
楚江渺渺骚人远,白鹤久旋凄唳言。
角黍逐流遥慰藉,长歌击节念忠魂。

端午
齐 宪(黑龙江)
感颂千年粽叶香,离骚壮志刻忠良。
星辉荡气诗魂美,日映回肠德耀芳。
虎啸青峰英影在,龙吟绿水楚民殇。
嫦娥舞泪冲天愿,锦梦中华爱国彰。
端阳佳节吊屈原
邹新兵(湖南 岳阳)
有口偕碑赞誉高,端阳凭吊仰诗豪。
忧民未遂心中愿,救国徒倾腹内韬。
楚地含悲千滴泪,罗江饮恨万年骚。
龙舟竞渡掀洪浪,化作中华崛起潮。
端午抒怀
陈守邦(连云港)
端午驱瘟插艾蒿,门悬蒲剑镇邪妖。
昏君佞贼终亡国,志士忠臣宁跃涛。
天问离骚铭后世,诗魂喜泪看今朝。
伟人率众除冠疫,致富神州举世标。
端午祭屈原
陈守邦(连云港)
城乡端午鼓声喧,糯粽龙舟祭屈原。
刻竹离骚千载颂,捶胸天问九州尊。
举贤保境遭流放,除弊兴耕受苦冤。
国破汩罗沉逝水,青青香草慰忠魂。

端午节
文/心 语 (山东 潍坊)
夏姬红翠抹轻妆,赶宝珍珠五月尝。
侧畔斜飞龙去水,高蒿正挂野来香。
楚天歌舞犹宵短,汨岸离骚几梦长?
有凤来仪花覆锦,江山无意负炎黄。
端午节
汪勤文
一
每逢端午晒雄黄,防病驱邪保健康。
艾插门窗添异彩,青蒲浸酒溢芬芳。
二
符可驱邪端午节,粽能益智健身康。
家家户户纳祥瑞,骚客怀情写锦章。
词/曲
双调望江南·端午近
陈燎毅 (福州)
端午近,南国正熏风。漏屋偏逢连夜雨,溃堤又遇涨潮洪。大水退流东。
龙舟赛,祭正则于今。报国无门湘水恨,忠魂依旧楚山心。共把九歌吟。
注:正则为屈原,其《九歌》等为楚辞名篇。
【正宫·鹦鹉曲】端午感怀
妙 华
忙忙碌碌人生路,时至夏日又端午。满头白发拂青丝,已倦凡尘凄苦。 〔幺篇〕夜来灯下品诗书,晓起理渠方物。落花流水荡无存,看懂后皆能彻悟。
八声甘州•端午(中华通韵)(柳永体)
文/李英贤
看小溪清碧荡粼纹,波光镀箔银。近堤边留步,采撷艾叶,素手留馨。翠绿藏踝微冷,湿露浸遥神。远念屈原处,端午英魂。
“余幼”奇服好此,上下求索志,不悔初心。感楚王昏聩,不解爱国贞。唱《九歌》、《离骚》《天问》,涉汨罗、哀怨殉严遵。时空转、中华诗祖,激励前臻!
(严遵:严格遵从操守。)

谢池春慢· 过端午
颜景泉(连云港)
天中难忘,悬艾叶,香囊旺。去毒又攻邪,儿女红丝藏。欢乐过重五,朋友来歌唱。夏天炎,风扇畅。月初端午,龙渡人人壮。正逢五月,驱气味,
庭乡放。 点缀襟头风,香气菖莆抗。念念那能忘,问候藏心上。香荷袋,中药创。细尝角黍,禁吃荤腥酱。
忆江南·端午节踏青四阙
李平来(双辽)
城西采,风景绿芳郊。端午踏青游廿里,熹微白甸采香蒿。一阙念奴娇。
城西采,最忆草原韶。电厂水屋龙拓道,高楼大厦现今朝。十里野花飘。
城西采,其次忆山坳。油路村村通大道,牛羊腹满见园巢。山下鹿嬉遨。
城西采,再忆少年翱。踩踏轻风低拌月,沁人心肺采蟠桃。一曲放歌辽。
水仙子•端午节祭屈原
范子夫(江苏)
天边白浪遇流云,眼里青山祭故人。轻风昨夜传愁绪,思君未见君。
清名万代珍。情不尽。爱似春。投粽迎神。
鹧鸪天•端午节(晏几道体)
贾建山(郑州)
五月端阳阡陌幽,艾香门插辟邪流。
即今世事清名在,忆昔贤才厚德修。
飞鹤去,梦云浮。离骚一曲赤心愁。
繁华盛世湘江约,国富民康万代秋。

虞美人•端午祭
文/曹连志
骄阳五月山河沐,节日年年复。每逢端午粽飘香,怀念故人又祭、汨罗江。
九歌号角声传远,爱国千年赞。史书一卷裹红尘,秉笔直书浓墨、记诗人。
清平乐.端阳怀思
王建华(河北承德)
端午今又。赛事龙舟斗。触动忧思心头诱。怀念诗人情厚。
拒谏抱恨投江。九歌天问华章。抒写离骚绝唱,流传千古吟殇。
调笑令.端午悼屈原 (词林正韵)
文/黄昌才 湖南长沙
端午,端午,粽抛汩罗深处。菖艾黄酒驱虫,锣鼓呐喊赛龙。
龙赛,龙赛,民族精神永在!
注:赛龙,指赛龙舟。

现代诗
端午感怀
曹艳玲
又见翠染峰川
时闻鸟儿歌声甜
一年一度的端午节
让人感怀和联想
大街小巷
粽子飘香
惬意的绿蔓
自由生长
彩织万物
是那么撩人 养眼
艾叶 蒲草 葫芦
荷包 龙舟
竞相登场
奔流不息的汨罗江
你可记得
屈子的离骚
九歌 九章 天问
还有好多名篇佳作
至今传颂
百世流芳
永远传唱

又逢端午
文/雪 原(吉林)
每年的这个时候 过端午节
内心总有少许的沉重
端午 一个带着汨罗江沉重叹息的节日
这一天 我们就会想到2300年前的楚国
我们就会想到一个人
那样让人怀念 让人敬仰
这一天 一片片翠绿的棕叶
张开灵动的翅膀
家家户户 把日子
用棕叶包裹的严严实实
用汩罗江的水煮日月星辰
用五线绳串起《离骚》《九歌》《天问》……
这一天 华夏民族的子孙
无论身处何方
都过得崇高而神圣
都在用汨罗江的水和香甜的糯米
喂养龙的传人的精神和灵魂
这一天 每个人的心里都揣着美好的祈盼
祝愿华夏民族繁衍兴旺 生生不息
祝愿我们伟大的祖国祥和康泰 源远流长

西陬山诗词文学社微刊组织机构
顾 问 : 曹艳玲 陶兴亚
徐正然 张万路
王海棠 孟宪康
张兴军 顾丛林
社 长 时明生
副 社 长 陈守邦
常务副社长 颜景泉
名 誉 社 长 刘同保 倪传德 古长银
主 编 时明生
主 审 孟宪康 陈守邦
编 委 黄宝昌 刘玉斌
汪勤文 薛有毅
吴凤余 孟宪英
执行主编 颜景泉
本期制作: 颜景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