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西马村行政村位于白杨镇白杨树街正北二里的地方。北靠半坡山,南望白杨街全景。宜白公路穿村而过,新伊高速呈东西方向横亘其间,阻挡着它与白杨树街的牵手。这里自然资源丰富,有森林、矿石、煤炭等。西马村是白杨镇的北大门,一直是白杨镇的热点地区 。过去有远近闻名的马村煤矿,现在农业开发如火如荼,新的生态农业蓬勃发展,又一次刮起了重振龙马精神的雄风!

白杨镇政府的一大举措,使西马村又一次成为搏击时代的弄潮儿。
千亩有机蔬菜基地是白杨镇政府2021年引进的两大富民工程之一。它的建成,不仅能使所在村每年有几十万元的创收,还能改善所在村千百年来的种植结构,也能给附近乡村农民开发新的就业渠道。这项工程就落实在西马村。
西马村是不会给镇政府丢脸的。这不,工程项目一落实,西马村村委马上就把流转公司看中的土地——村北卯圪垱坡上、宜白公路东侧一千多亩农田进行了定位,并带领村委做好工作、组织相关社组人员把田地流转出来,不拖工程一点后腿;这不,一开春,施工人员就进入工地,平整好土地,规划好沟渠,安装好浇地用地埋管道,等待着施肥灌溉播种了;这不,曾几何时,这里已沟垄纵横,播上了种子,铺好了薄膜,在早晨的阳光下,泛着海浪般的波光,从地头公路上向东望去,耀得你睁不开眼睛。

这个被称为昂首龙马的西马村就是这么牛。在执行上级指示方面,只要是与国有利,与村有利,与民有利的,他们就会立马行动起来,且做得最出色,做得最有成就。
老人们都记得,西马村原来的寨墙是不输于白杨镇的寨墙的。纯白土筑就,墙体四米多厚五米多高,寨墙上的垛子也是土筑而成,有棱有角,比其它地方砖垒的垛子还要整壮坚实。四面有寨门,四角有角楼。这是上世纪二十年代的产物,那时军阀混战,刀客横行,乡里号召各村做好自保,于是村里以胡中奎、王玉才为代表的骨干分子,带领村民,选村东粘性好、有立身、耐风摧雨漂的白土做土料,在最短的时间内,修好了寨子。不但蔽护了本村百姓,而且沾亲带故的外村远乡人也迁居西马村,一直住到现在。这在其他地方是难以想象的,乡绅为之命名曰:平安寨。四周建有八个炮楼,安装着土炮威风凛凛。周围乡亲们都说:“西马村、老是猴、一圆圈盖了八炮楼”(村中我有一个苗姓舅舅叫验楼,即是炮楼盖成后验收炮楼那晚上出生的,父母为他起名叫验楼)。

中年人也会记得,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上级号召丘岭山地植树造林,造福后代。西马村村民在村革委会带领下,利用春节空闲时间,上山植树,从初二到初五,这一干就是连续十年,硬是让本村所有的两万亩荒山披上绿装,两万亩槐树林成了国有矿山的用材林。至今,从白杨镇向西北山上望去,半山腰到山脚那郁郁葱葱的一片,就是西马村的人造林。它带着时代的印记,佐证着西马村人的务实与创造。

那是一个崇尚伟人的时代,有一上级下派的住队干部曾感言:以西马村的石匠技术,以西马村山的细质青石,雕几尊伟人象绝不成问题。那时山上正有石匠在开山起石,支援龙脖水库、西马村矿井建设,听说了这话,觉得说出了大家的心里话。雕伟人像,是他们的宿愿啊!于是说做就做,以寇土江、胡成照、李五葵为首的老石匠们,不畏冬雪严寒,日夜忙碌在石山上。他们起出了材质最好的整块青石,在没有行家指导的情况下,他们手持一张伟人照片,凭着一腔赤诚,历时数月,雕塑出三尊七尺高伟人立像:一尊挥手像,一尊背手像,一尊垂手像。尊尊惟妙惟肖,那或威严、或慈祥、或刚毅的面容,那威武、伟岸的身躯,让所有观赏到的人都啧啧称赞。

改革开放以后,西马村人又站在时代前列,利用本有的大山、煤矿的优势,有经济实力有门道的,开小煤矿、办釆石厂、碎石厂、白灰厂,木料厂,实力有限的跑跑运输:卖煤卖石灰卖石料。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西马村大小厂矿十数个,跑运输的大小车辆数百辆。到九十年代初期,西马村几乎百分之八十的家庭都成了双枪人家(拥有运输车和摩托车)。西马村周围方圆几十公里,公私人家用煤用石料用白灰,都靠西马村自由运输队供应。有一次,我们到嵩县,在白云山下一户人家乘凉。这是一户没有任何商业气息的山野人家,主人六十来岁,刚盖好的新厦房,院里还乱七八遭的。听我说是白杨西马村的,硬是让家人做了三碗鸡蛋茶端给我们吃,说是家里用的煤和白灰都是你村人送的,到现在都还没有掏钱呢?我看了,每人碗里都是三个鸡蛋。生意做到这份上,连我这个很多年不在村里的人都觉得一脸自豪。

这一次,白杨镇政府又把这项工程规划在西马村,显示了镇政府对西马村干群的极大信任。况且这也是党和国家富民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做得好坏,不仅关系到村民的生计问题,也关系到对镇政府决策的态度问题,更关系到对党和国家大政方针的态度问题,西马村人能不以最大的热情配合吗?
西马村有个已过世的老技术员叫马北海,祖籍白杨东马村,生长在西马村。他在上学时曾用这样一首诗来自报家门:
我姓本是一条龙,
北京白塔有我名。
家住东西双龙地,
昂首奋蹄做先锋。
借老马的这首诗,我也附会一首:
千载难逢一机遇,
富民举措送村里。
上下偕心乘东风,
昂首龙马又奋蹄。
诌诗的同时我的眼前似乎已浮现起一片绿色:一垄垄的叶子菜碧波荡漾,种类齐全,应有尽有;一架架的瓜果菜爬满枝头,红绿相间,随风摆荡;一棚棚的角类菜悬挂藤上,长长短短,一嘟一嘟!
听村干部说,借国策的东风,明年,或今年下半年,路西的一千多亩也要流转出去,数千亩的有机蔬菜基地将铺展在卯圪垱坡上。成功后,我们村四周的农田都将迎来新的产业结构调整,到那时,西马村真要成为名副其实的龙马了。
为白杨镇政府的富民政策点赞!

作者简介:王振锁,生于1957年3月,宜阳县白杨镇西马村人。首都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中学语文高级教师,执教于宜阳县第一高级中学三十年。

主播简介:张幸利,宜阳县白杨镇东庄村人,白杨一中优秀青年教师,擅长演讲、朗诵。

(责任编辑:刘志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