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徐丽,前郭县作家协会会员,松原市《朗读者》读书会创办人,《心象学》学科领域好声音诵读第一人。松原市电影电视艺术家协会总通讯员。现任《北恒之声》文化平台主编、《若曦文萃》栏目主编。《幽兰飘香》等多家有声艺术平台在线作家、诗人、主播。2020年获得《幽兰飘香》有声艺术平台特殊贡献奖。同年获得《北大荒读书耕会》文学创作优秀奖。2021年,两部徐丽文集《生命中那些流淌的故事》《林海雪原往事》(106篇文章,记录林海雪原往事的作品文集)捐赠给海林图书馆。多种不同风格、不同题材作品被编入国家级、全国百强报纸、省级、市级报刊、书刊——《民族文学》《河南科技报》《河南经济报》《松原日报》《青年文学家》《文学百花苑》《渤海风》《文学讲坛》《松花江》《萧乡文学》等。

端午情思 话习俗
作者 : 徐丽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龙节,正阳节,天中节等,节期在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2006年5月,国务院将其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自2008年起,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将其列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端午节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节日。
端午节是个有故事的节日。回望风烟滚滚的历史。
千年前的五月初五,汨罗江畔,你——屈原,内心充满矛盾和无奈,多么希望能够报效国家,为国效力,可是天妒英才,不识人才的大王,昏庸无能,不给你机会。把大好江山毁于一旦,你眼睁睁地看着国土一次次侵蚀,直到再无楚国存在。大江汹涌澎湃向东流去,你的心随着这江水起伏不定,江水流逝了多少沧桑,楚国已不复存在。而你更感到前路迷茫,“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你轻轻地哀叹,眼角留下难以掩饰的泪水,一滴滴是那么晶莹,发出多么柔弱的泪光,苍白的脸色中勾住过去,遥望蓝天,长长的哀叹一声,无奈的吟唱起一句句诗歌,歌声响彻天地,哀怨的声音中,表达了你对国家对人民的热爱之情,表达了你怀才不遇的无奈心情,表达了你对人民处于水深火热的哀怜之情。但不管你如何,可“伯乐”却不识“千里马”。你的一腔热血只能演变成满腹悲愤,你无奈发出千叹万哀,都掩盖不了你那悲痛的心情!汨罗江边,大风狂吹江水,更加汹涌悲愤地拍打着江岸,一男子轻轻一跃,就此殉身!中华大地上少了一个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从此中国传统节日中就多了一个耐人寻味,有故事的端午节。你可知道,就在你询身之后,有多少人为你泪流满面,直到今日仍有多少人为你感慨不已,你那可歌可泣的爱国情怀,让我们赞叹不已,身为炎黄子孙的我们,一定会继承和发扬你的爱国精神,从你殉身的那天起,“赛龙舟”和“吃粽子”的习俗便出现了。并且一起成为端午节的特色,端午习俗和你一起成为中国历史的传说,为了纪念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和缅怀爱国精神,一部《离骚》使中华文化增添了新的活力,一个端午节,使中华民族拥有传奇的一面,一种爱国情怀,更使中国人民的情操更加高尚!而这一切都是源自 纪念你,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

在传统节日中,论民俗之繁多,只有端午节才能和春节可以比拟。两节都有着祈福消灾,驱邪祛病等礼俗主题。寄托了人们迎祥纳福的愿望。端午节在历史发展演变中,杂揉了多种民俗为一体,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热闹喜庆习俗,全国各地因地域不同而又存在差异。
端午节吃粽子。自古以来,在中国各地盛行不衰,已成为中华民族影响最大,覆盖面最广的民间饮食文化之一。粽子的形状分为锥形,菱形,三角形。每年初夏时节,各种各样的米粽便伴随着端午节脚步的来临,迫不及待的粉墨登场了!米粽不局限于红枣的一种,八宝,豆沙,肉丁,果脯等各种馅儿的粽子,缠着不同颜色的丝绳,个个玲珑玉翠,让人口水肆流,垂涎欲滴!这种“吃”表面上是一种温饱满足,但实际上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它借助“吃粽子”这种形式,表达一种丰富的心理内涵和历史文化。“吃”的文化已经超出了“吃”的本身。获得了更多深刻的社会意义,如:色,香,味,型,又讲究营养,这是一种时代的进步。

端午节赛龙舟。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活动。在中国南方沿海一带十分盛行。是古代龙图腾祭祀的节日礼仪。赛龙舟历史悠久,乃遗俗,传承至今。是多人集体划桨竞赛。龙舟竞渡前都要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先要请龙祭神,在端午节前要择吉日,从水下起出。祭过神后,安上龙头龙尾,再准备竞渡,人们祭祀龙神时,多祈福,风调雨顺,事事如意。
端午节,用艾草叶上的露水洗脸和挂艾草。每到端午时节,百姓人家都要起个大早,去河边或江边用露水洗脸,洗去晦气,来赢得一年的身体健康。并且把采回来的大把大把艾草,悬门户上,以禳毒气。这是由于艾草为重要的药用植物,可制艾绒治病灸穴,又可驱虫,五月艾草含油最多,功效最好,能驱病防蚊祛邪。在家门口挂几株艾草,散发特殊的草香味,伴着露水的清新气息,夹杂着米粽的清香,给这样一个早晨,增添了浓浓的端午气氛。
端午节系五彩线。顾名思义,五彩线就是用五种颜色的绣花线搓成的。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着五方五行的五种颜色,青,红,白,黑,黄,被视为吉祥色。端午节系五彩线,曾是很流行的习俗。传到后世,即发展成为长命缕,长命锁,香包等许多种漂亮饰物,制作也日趋精美,成为端午节特有的民间艺品。在端午节这一天,孩子们都要在手腕儿和脚踝上系上五彩线。等到端午节的过后一个雨天,把五彩线剪下来,扔在雨水中,意味着让雨水将瘟疫疾病冲走,谓之:可祛邪,带来一年的好运。

端午雨。端午时节下雨,南方称之为:龙舟水,端阳水,洗龙舟水,能去晦气,带来吉祥。而北方则认为端午无雨是丰年,端午下雨,鬼旺人灾。此种习俗在很久以前就存在。清朝诗人赵怀玉诗中有记载:“端阳无雨是丰年”的农谚。
古老节日,流传千百年来,仍然有着极强的生命力,是传承古老文化的载体,古老节日的由来和古老文化密切相关。端午习俗和端午文化,是老祖宗留下的文化瑰宝,它不仅清晰地记录着中华民族 先民 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和文化内容,也积淀着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内涵。端午情思话习俗。千百年来源远流长的端午文化,绵延了绵绵不绝的灵脉,使端午文化和习俗在中华大地上生生不息。
——丽子为端午节而创作

大连有声文艺编辑部
总编:徐丽
收稿:丽子
审核:北方二丫
编辑:北方的云
执行总编:林海丽子
大连有声文艺编辑部收集散文诗歌。思想性艺术性非常精彩的文学作品,可用好声音演绎。投稿微信:林海丽子150438727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