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
文/飞流沙
五月花雨清,静看星月明
遥思春好处,独饮数须更
香粽米,味甘芳纯
赛龙舟,谁与争锋
汨江水湍千余载
朱门铜臭几时新
贯看春水,笑看风云
端午魂
文/浪迹天涯 (湖南)
五月的每一块河石
都锈满了绿苔
江面上,震声一片
龙舟竞渡的鼓点
激起民族灵魂的张扬
一个个脱手而出的粽子
融进缅怀的长歌
那是撕心裂肺的哀唱
灵魂搁置千年
石头是你怀中唯一的依托
离骚的厚重,天问的无奈,怀沙的忧思
时而掩卷,时而狂怒,时而仰天长叹
都化作了纵身一跃
滚滚东去的江水
把痛楚撕扯的如此辽阔
点燃的薪火在波光里闪耀
一杯雄黄把傲骨酿成老酒
与你在江边对饮
让灵魂在纯净的波光里
自由吟唱
追屈
文/陈国民
西阳西沉
高天流雲
乐歌悲唱
《九歌》为将士也为自己唱起了挽歌。
倡导变法
惨遭陷害
流放江北
巜离骚》抒发愤忿树起了词赋殿堂
青蒲独生
黄酒潸然
粽子含泪
辈辈摇撸在汩罗江上为贤臣良子
楚才多艺的屈原《国殇》
这都已有二千余年
文/晓君一生何求
艾草和棕子的眼睛,都望着一种方向。山川河流
汨罗江太深。一年只有这一天,才托起
一片片粽叶
饮一杯雄黄酒。一片汪洋的水,默诵《天问》
行吟《离骚》的人,跃起
大风吹着《九歌》
一个站起来的过去,龙舟齐发。他看见
一条巨龙的脊背上,端正的人间
敞开五月的胸怀。再一次《问天》
此刻,我在一条石板的巷子里,闻到了清香
文/王文成(安徽)
喝一碗雄黄酒
为端午壮行
带着香包
驱除所有的害虫
举起菖蒲的烟火
为快行的龙舟照路
门头的艾叶
是归家的标记
棕香远飘
点燃游子的乡愁
糖糕是香甜的心愿
油角填补思乡的心灵
此时我坐在汨罗江畔
流水不语我追忆前情
念给屈原
文/涧之燕(山西)
一江浪花告诉我
你正在引领诗潮奔流不息
早已不生楚王的气
伟岸旁堤柳下,你
观龙舟赛上花落谁家
听雷鸣般的鼓点
还踏着楚辞的节拍
其实粽子艾草早已
身附你的灵魂一次次被神化
你是人们心中的诗父
更是否极泰来的神
走过端午
文/陈铠(黑龙江)
汨罗江水多长,悲伤就多长
楚辞有多灿烂,敬仰就多久
不因时间逝去而遗忘
龙舟一划就千载
粽子一品就千年
楚辞宛如烙在身体上的胎记
跨越时空流淌血脉的脐带
那《离骚》的版面
于历史的长河中始终激情澎湃
巜天问》的封面
于时空的长途中一直漫漫求索
巜九章》历史的画面
于红尘的乾坤中探索答案
所有追求在九州的版图里传唱颂扬
岁月不是很公平
红尘也不是很太平
有些世迹会被雾霾掩埋
有些真理会被风沙无情抛弃
但三闾大夫的情和爱
楚辞的精神和信仰
既没有被岁月的风雨侵蚀
也没被红尘的沧桑断送
始终在华夏的沃土上铿锵传颂
五彩线被岁月深情拉长
越长就越思念
艾叶粽子被历史包裹沉醉绵长
越长就越清香
粽是微笑粽是长情粽是魂牵东方
粽是痴情粽是铭记粽是酩酊中华
锣鼓声中龙舟又扬帆起航
三闾大夫如愿的盛世
托画家绘一幅历史宏伟蓝图
沿汩罗江水道
请他喜欢的龙舟快递捎去
端午节,我拿什么呐喊
文/梅松(安徽桐城)
端午节的到来
桐城的乡风
无怪看到家家门户插蒲艾、点香盘
甜咸棕子沾嘴溺香,品尝呋长……
更多人,不论上下
百分百都知道今天的节日
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为什么要纪念,意义何在谁人都不知道……
自古到今思国忧民有多少
时代的发展出现什么大变化,一件件,一桩桩
破产下岗、疫情自我隔离
六O后青黄不接,霉事不断,生活艰难……
翻演着历代社会不公,穷富现状
信仰在百姓心中失去希望
明朗的天熏瞎了人们双眼
经受二遍苦二茬罪泪目流淌……
还有谁能充当屈原、为劳苦大众说话
毛公光芒,神归何方
难得糊涂,卖红芋,辞官回家
为官之道,忧乐先后范仲淹,正官救星何处寻……
呐喊何用,借此呻吟
和平的天地虚构和谐咏颂
公平公正失去领空
一切精神的学习都是形势排场,雷响无雨,愁乐悲肠……
忆屈原
文/冯干劲
一枝艾叶束门窗,
糯粽香飘万户忙。
竞渡龙舟思屈子,
九歌天问永流芳。
七律 端午感怀
文/邓炳生
轻舟战鼓响云天,楚粽含香汨水跹。
败国忧心思阜盛,忠臣落泪盼酣甜。
悲歌百曲怀仁士,奋笔千诗缅德贤。
敢问苍天谁罪过,奸邪陷害落辛酸。
七律 壬寅端午祭
汨水狂涛任自流,河边又见赛龙舟。
平安阜盛催天问,幸福和谐向世讴。
报国尤当怀远志,忧民果敢献奇谋。
年年酒洒忠魂祭,裹粽江中敬意投。
其他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