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苦难之旅 哲人之道 -----读《追梦》感言 张平义
看完《追梦》(回忆录),自觉心潮澎湃,激情难抑,如同亲随树斌经历了一段艰辛的生活历程。眼前仿佛看见了马克思为写作《资本论》而泡在图书馆,生活困顿,窘迫到没有鞋子穿;又仿佛看到列宁被流放时,在帐篷里埋头著书,为革命奔走,睡过别人家的地板。
苦难是一笔可观的人生财富,一个伟大人物的造就,莫不依赖这笔财富。树斌的苦难,决不亚于前者,他的伟大与马克思、列宁相比也毫不逊色。正是因为他拥有了这笔财富,才能写出《常道》和《绝对相对论》四卷等光辉著作,人类发展的历史将证明这些著作也是伟大的作品。
《追梦》记述了大量各级官员的升迁调动,所做所为,也记叙了大量底层民众的生存状态,均属亲闻亲见,有名有姓,翔实可信。作者以哲人的眼光,独到的见解,朴实的笔触,描绘了一幅逼真的社会风情图,为文坛史志写作模式独辟蹊径,填补了空白。特别是对文化大革命做了从中央到地方全景式的描述,为历史的研究提供了难得的史料,对当权者行政的利弊优劣提供了鉴别的实据。
不过,我也要为树斌庆幸,这棵“黄河岸边” 的“草” ,虽然经历了太多风雨的摧残,还是顽强的成长起来了,开了花,结了实。为大千世界宣示了亮丽的色彩,体现了自己生命的价值。这是因为,在体现等级的社会里,他幸运地跳出了苦难的泥淖,脱离了底层人群---农民的行列。试想,如果在流离、入狱的生活重压之后,还徘徊在社会的最底层的农民之中,那才是最可悲的。当下,人群里仍然存在着官与民,贫与富之分,一些当权者可以贪腐数亿元逃到国外去逍遥,而处在偏僻农村的贫困户,仍然在温饱线上挣扎。
民瑶说的好:“没钱没人没关系,偷鸡也得坐禁闭” 。好在国家,下决心整治贪腐,加大了帮民致富的力度,但愿在未来的努力中,会尽可能拉近官与民、贫与富之间的距离。
相信,《追梦》一定也会勾起读者对过去那段苦难岁月的记忆,也会使众多有识之士去认真反思那段逝去的历史,增强对未来的信心。
于2014年12月
(作者为民间文学作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