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愿文学之树常青
文/李元成
近日,印功老师发《华文月刋》,隆重推出甘肃名家名作名篇,文中反复提到的著名军旅作家张嵩山,使我眼前一亮,难以释怀。
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弄得我真的到了连续失眠难以入睡的程度,勾起诸多往日回忆,仿佛又回到了江城武汉九峰锦牛山腰那火热的军营。
清楚记得, 四十多年前,我还是个从陕西富平入伍刚满一年的新兵蛋子。受营首长指令,自撰内容并完成营区出黑板报任务:“脚如锤,地如鼓。咚咚咚,军营大练兵。行如闪电,吼似雷鸣。立正一行柱,稍息十排松。踢脚四面直线,抬腿百步张弓。跑步倾一盆天泼暴雨,齐步刮几阵扫地狂风……”因此,受到营首长书面嘉奖并记入档案。
也许,正是从那刻起,因实实在在尝到了文字的“好处“甜头”而不知不觉,悄没声息地喜欢上了文字文学。

后来,由团宣传科推荐,滥竽充数,有幸参加武汉空军举办的基层文艺通信骨干理论学习班,主讲人正是时任武汉空军政治部文工团创作室创作员张嵩山老师。那时,张老师刚30岁,就已是大名鼎鼎的军旅作家,后来很快就成了享誉军内外的知名全能高产作家。体裁涉及小说、诗歌、散文、报告文学、电视电影剧本等;而且都是轰动全国的大手笔;描写的也都是与时俱进的大事件及风云人物。如《凌云壮志》《垂直打击》《解密上甘岭》巜南线战争》《一个傻子和一个瓜子市场》《中国第二大专案》《重兵汶川》巜傻子沉浮录》等等。竟然有的作品和内容引起了各个时期军委、中央领导直至小平同志关注,并有小平同志论点论述收入《邓小平文选》三卷之中。这一切,也许都是因为张老师最初是由一名黄继光所在部队入伍士兵→班长→书记员逐渐成长起来的作家,才有了如此丰厚的人生阅历,厚重的生活积淀,强力的底气积蓄!
受张老师一番“吹”之说和励之“鼓”,一个卫生兵的我,竟不自量力,不务正业,废寝忘食地做起了文学梦来,几次差点误了正事而受到严励批评。后来逐渐发现,自己根本就不是这犁上的铧。再说,也反复经历见证了太多因嘴惹祸,因文遭秧的人和事。一度认为,文字文学对我而言,就是个可怕不可及的变色龙。还算好,自知自明,自省自悟,迷途知返早,没上文字当,没受文学骗,没被文字文学捉弄,被第三者插足。
后来从部队到地方工作几十年,整天忙于工作,累于生活,远离疏远了文字。直到前几年退休后,闲来无事,为了止止心慌,才重拾文字,读读看看,写写画画,充实自己空荡的内心。
从来没有像今夜这样细致入微地回顾与文字的关系缘分。每一个汉字,甚至每一个标点符号都像欢快跳跃的音节音符,在我内心奏鸣,唱响心灵深处的颂曲赞歌。
说句不自谦的实在话,我从小还算灵娃,学习一直还比较努力。从小学到初中,学习成绩优异,长于数理化,弱于政语英。小学五年级的时候,同班刘慧玲和几个值日扫地女同学趁机翻我书包偷看我日记,让我发现,羞得我一脸通红并追打她们;初中毕业时老师布置的最后一次作文巜毕业后的打算》,破天荒地被当作范文在全班宣读;高中两年,赶上文革“闹革命”荒废学业,拿到了一生永存档案的最高学历一一高中毕业。别说文学,就是文字也没多识几个。确切地说,是脱盲识字很少的人。
在当时社会上思想禁锢、精神单一、文化匮乏的年代,军营文体文艺文化生活显得十分活跃,浓厚浓烈。正是在这所革命大熔炉里冶炼洗礼,淬火成钢。多学了一些汉字,读到了大量的报纸报刋,雄文书籍,文化方面有了实实在在的提高。仅基于这点,当兵无悔,无悔当兵。真是“当过兵后悔一阵子,没当过兵后悔一辈子。”
细细分析半个多世纪自己所走过的人生之路,文化之旅。风风雨雨,文字文学伴我一路同行,是那样美好美丽,那样多姿多彩,那样神秘传奇;使我不虚此行此生;使我生命、生活、人生丰富多彩,有了文字文学的青梅竹马、初恋情人、痴恋爱人、第三者插足、红颜知己、蓝颜知己的过往,如今又相约夕阳黄昏,携手向前,一路同行。

今天,也许是人上年纪了,看淡了一切。文字对我而言,不再那么新鲜惊奇,激情四射;那般让我痴情,废寝忘食,热恋痴迷。其实,自打文字与我见面、相识、互亲、互动、交谈、交流、交心以来,我就始终认为,它对我而言,是养心不养身的东西。如今,它确实是我每天的精神食粮,精神依托;互为可靠可信的忠诚忠实朋友,蓝颜知己;天天与之开心交流,心里充满阳光,内心充满充实充盈与欢乐。日后也能“坐上轮椅慢慢看,坐上摇椅慢慢摇,坐在对屏慢慢聊。”
若有诗书藏于心,岁月从不败美人。张嵩山老师是国家一级编剧、作家,更是我们武空战友,是武空乃至中国空军的骄傲,无疑也是文学长秀林里的常青树。
但愿,文字文学,它像常青树植根于你我及所有文学爰好者心灵深处,让我们生命之树常青。

作者简介:
李元成,中共党员,退役军人,富平县医院退休职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