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孝亲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先辈传承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孝亲敬老的传统美德,也因此被世人誉为“诚信礼仪之邦”。“孝亲敬老”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更是当今世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端午佳节,白杨镇高头村热闹非凡,全村老人齐聚村委会大院看大戏,享受免费理发、吃水果、吃粽子、吃饺子的优惠待遇。此举彰显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新面貌。作者回乡,耳闻目睹,深有感触,即兴写作了此文!

清晨,电话响起,是母亲。
“娟,你今天回来不?”
“回去的,昨天不是和你说了!”
“你就放假一天,在家休息休息吧,不用来回跑了。村里让老年人今天中午在一起看戏、吃饺子,去年端午节你回来了我都没去……”母亲似乎有些遗憾。
“啊!好好好,你想去就去,我回去再说。”
放下电话,收拾好东西,驱车回家。

天空蔚蓝,热气扑面,地里的麦子已经收割完毕,零星一些打成捆的麦秸尚未拉走,麻雀成群结队地在地里觅食。
不到四十分钟,已到村口,昔日安静的小村庄热闹非凡,节日气氛浓厚。村头人来人往,络绎不绝,人人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遇到二叔和三叔,他们兴奋地告诉我,这是村里举行道德模范颁奖仪式和端午节活动,让老人们一起看戏、吃粽子、吃饺子,还为老人免费理发呢!你爹和你妈在那边看戏,你去吧!

院外,两位理发师在为老人免费理发,他们和老人亲切交谈着、询问着;院内,几十位老人坐着,村里的戏剧爱好者正在尽情表演,他们虽穿便装,也没化妆,但唱腔或铿锵有力,或委婉缠绵,个个字正腔圆,如果不看装束只听戏,还以为是专业演员在唱呢!老人们边谈论着麦子的收成、秋庄稼的播种,边拍手喝彩;年轻人穿多其中,递凳子做服务。

我到人群中找到父母,一路都是熟人打招呼,说着“娟子回来了!”“娟回来了!”哎,分外亲切!
和母亲说了几句话,她说已准备了鸡肉土豆,让我回去做我们自己的饭,她看完戏吃过饺子就回。正说着,看到小时候的玩伴五娟和利婷,也来找母亲,也是同样待遇,让自己回家做饭自己吃,说完老人们哈哈大笑,继续看戏聊天。我们这些嫁出去的闺女也是难得相见,边往村里走边相互询问孩子年龄,顺便回忆一下青春岁月,有唏嘘,有叹息。是啊,眨眼间,我们这些昔日的小姑娘都已逾不惑,奔知天命而去了,但见到儿时玩伴,似乎又回到从前,找到了以前的影子。

和二人分别,我拐进了村委会,那儿正在包饺子,村里年轻媳妇们正在大显身手,一个虎头虎脑小男孩也在帮忙。她们有人揉面,有人擀皮,有人包,分工有序,动作娴熟,配合默契,边包边聊着孩子的成长、村里的变化、邻里间的趣事,气氛和谐,其乐融融。谈笑间,一排排整齐的饺子就摆在那儿,个个白亮饱满,像笑脸一样透着幸福。
饭后,父母都回到家,他们说起今年说起村里的戏越唱越好;说起中午吃了西瓜、粽子、饺子;说起谁谁身体还挺好,还能吃两碗饺子呢……

一碗饺子一份情,尽管同住一个村,乡亲们平时都是各忙各的,村里借助这次表彰会和“饺子宴”系列活动,让大家聚在一起拉拉家常,既宣扬了道德模范,弘扬了传统美德,又促进了邻里之间的交流,让人感受到了敬老爱老的村风民风。
天气热,饺子热,相信老人们心里更是热乎乎的,也相信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们村经济发展会蒸蒸日上,村风文明会焕然一新!

作者简介:黄俊娟,女,白杨镇高头村人,中学语文教师,喜欢写作、旅游等。

诵读者简介:玉华,本名郝玉华,河北省怀来县人,中学英语高级教师,爱好广泛,尤喜播音、唱歌、旅游等,用声音传递人间的真善美,用脚步丈量祖国的好河山。

(平台主编:刘志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