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颖先生《母亲节寄怀》简析
王楼(内蒙古)
母亲节寄怀
郭颖
旧时家院见萱堂,哭醒倏知梦里娘。
待哺襁中汲母乳,承欢膝下捣儿裳。
七旬老泪皆成血,六子咽声俱断肠。
回首流年怀往事,人间可奈叹无常。
这是一首文情并茂、情真意切的佳作。主旨明确,笔墨集中,文字凝炼,手法灵活,读后,受益匪浅。
现就我个人的理解作一简要解析,与大家分享。
首联,“旧时家院见萱堂,哭醒倏知梦里娘”,起笔从梦境写起。首句说在从前的老院子里见到了母亲(萱堂),下一句与首句构成转折关系,说,可是哭醒之后才忽然明白是在梦里见到了母亲。这样开端,手法巧妙,既表现了对母亲怀念之深之切,也为全诗确定了主旨和感情基调。
颔联,“待哺襁中汲母乳,承欢膝下捣儿裳”,这一联转入对母亲的追忆。出句说,我婴儿时吃母亲的乳汁。对句说,我童年时在母亲身边玩耍,见母亲在给我洗衣裳。字里行间洋溢深深的感恩之情。
这一联对仗十分工整。
颈联,“七旬老泪皆成血,六子咽声俱断肠”,这两句继续追忆,追忆母亲去世时的极度悲痛。出句用夸张手法,说七十岁的我老泪纵横,以至于眼泪变成了血,极言悲伤至极。对句说,六个子女撕心裂肺的痛哭令人痛苦到了极点。“俱断肠”再用夸张手法。“咽(yè)”,即抽抽答答地哭,也可说泣不成声,表现极度悲痛。
这一联对仗做到了词性相对,结构一致,句式相同,极为工巧。
尾联,“回首流年怀往事,人间可奈叹无常”,以感叹人生无常收束全诗,深化主旨。
这首诗格律严谨,构思巧妙,思路顺畅。首联从现实写起,且巧用梦境起笔,中间两联追忆往事,最后一联用感叹人生无常收束全诗,意味深长。这样布局,实为别具一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