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阳沟的时光记忆
文║刘德权
在辽东半岛的最南端,有个大连旅顺太阳沟。她背山向海,北高南低,阳光普照。虽是弹丸之地,却历经甲午沦陷,日俄战争等诸多劫难。也是中国抗击外族侵略的前沿。
走进太阳沟,在3.02平方公里的核心保护区内,百余年的俄式、欧式、日式等十余种制式各异的建筑,随处可见。欧陆风情,东方神韵在这里共存共荣。也是我国现存遗址最多,保存最完整历史街区之一。素有世界露天建筑博物馆的美誉。
走进太阳沟,山林花园近百年。800余棵百年古树,沧桑挺拔;8700多株十余种乔木,四季生姿。每到秋天,这些绿植共同绘就了银杏泛黄,榉叶染霜的彩叶时节。可谓是“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太阳沟,依山傍海,东邻黄海,西濒渤海,南与山东半岛隔海相望。特殊的地理环境,形成了温暖潮湿的小气候。这里的无霜期较短,花儿最先叫醒沉睡的大地,早早地将新绿花衣披在身上。景区内龙柏很多,枝蔓爬满了墙头。这里的秋天却来得较迟,一抹红色伴着沁凉的秋风,出现在行人们的视野里。那份鲜红,映衬着湛蓝的天空,云朵也多了几分娴静。
太阳沟,环境优美,气候宜人。这里曾是俄国小说家笔下的远东啤酒馆,老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私生子计划里的东方莫斯科,日本人曾想把这里建成第二个京都。
太阳沟的历史,源于1860年晚清开始的洋务运动。这里是晚清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也是北洋重镇和大连地区产业工人的发源地。
无论楼里的住户换了多少,一年四季,轮回有序。夏天的树木,枝繁叶茂;冬天的冰雪,晶莹剔透。太阳沟把时间定格在了那里,完整、清晰地保留着历史的痕迹。
走进太阳沟,在历史文化区内,有俄式建筑267栋,日式建筑268栋;还有国家、省、市、区级文保单位几十处。不但文物等级高,艺术价值更高。清废帝溥仪、肃亲王善耆、日本著名间谍川岛芳子、著名学者罗振玉等众多历史人物均曾在此居住。
巴洛克浮雕、哥特式尖顶、罗马圆柱、典型的红砖青瓦小楼,肃亲王府、大和旅馆、关东军司令部等战争遗迹、名人故居,无不印证着往日的风光与历史沧桑。残缺的门窗廊柱,浸透风雨的铁皮屋顶,长满荒草的洋房别墅院落,记录着讲不完、道不尽的历史事件和故事传说。
太阳沟曾是沙俄、日本对中国东北实行殖民统治时期最高权力机构所在地。也是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中心。
走进太阳沟,最著名的景点,莫过于旅顺博物馆,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一级博物馆。经过岁月的沉淀,这座博物馆,已成为建筑之美的典范。馆藏文物6万余件,其中一级文物200余件。犹如一部浓缩的历史史诗,以他独有的魅力与厚重,呈现在我们面前,让人震撼。该馆于1917年开放,融合了古希腊、古罗马文艺复兴时期的特色建筑。精雕细琢,令人惊叹。旅顺博物馆庄重典雅、气质不凡,见证了大连乃至中国近代史。无论岁月怎样变幻,历史终究不会被人遗忘。
日本关东军司令部遗址,是一座历经百年的欧式建筑,座落在中苏友好纪念碑的对面。先后有9任司令官入主该楼,策划“满蒙”独立、“皇姑屯”事件,还有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也是在此密谋、策划的。这里陈列着近300幅珍贵历史图片、图表和100多件实物,展示着罪孽深重的日本关东军,从其建立直至灭亡的历史,深刻揭露了侵华日军、特别是关东军的罪行。
太阳沟的主路宽阔整洁,辅路又窄又长。道路两旁的洋槐枝繁叶茂,花香四溢。一座座矮小的古建筑被掩映在高大的树木之中,显得小鸟依人。沿衔独立的二层小楼,镶嵌着复古的罗马柱;厚重的墙体,似乎承载了岁月的沧桑。但眼前的平静生活,掩盖不了曾经惨绝人寰的过去。
那是1894年岁尾的一天,日军攻占旅顺口。经过4天3夜的大屠杀,约有2万多无辜平民惨遭毒手,血洗全城。城里城外,尸横遍野,血流成河,全城仅留下36个活口,让其处理尸体。制造了震惊世界的旅顺大屠杀惨案。比南京大屠杀还早43年。
百年后的今天,谈起这段历史,日本政府讳莫如深,极力否认。但铁一般的事实,曾经的血雨腥风,是永远也抹杀不掉的。
太阳沟,安详静谧。漫步街头,好似穿越了时空。厚重的历史,鲜明的时代特征,为世界之罕见。太阳沟的老建筑,就是历史的“活化石”,承载着特有的国家记忆。一个旅顺口,半部中国近代史。太阳沟就是这半部近代史的浓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