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我们《诗词书画群英社》两个群主办的《翰墨诗香》微刊,陆续推出了多位老作家的作品,都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其中缪荣株老师为多位出书作者写的序已经推出了十二集,每集的点击人数都迅速上万,这期是他的第十二集,希望广大读者继续赏读。
缪荣株老师是江苏省泰州市德才兼备的作家,他的作品在加拿大和中央省市级多家报刊刊出1000多篇,其中10多篇获全国、省市奖,30多家报刊选用(详情见个人简历)。我刊聘他为顾问。
编者 2022.6.6

《姜堰票据收藏》序
缪荣株
摆在我面前是一本《姜堰票据收藏》,里面是20世纪50年代前后的1000多张票据,有些票据曾在姜堰、泰州、扬州等地参加“泰州、姜堰60年前票证珍藏展”。
2015年,姜堰镇72岁的老人樊荣义有远见,收藏了千余张票据,用以记录姜堰过往的经济发展史。每张票据都是一段历史的真实记录,见证着社会的变迁和发展。这些票据涉及交通运输、医疗卫生、商业、企业等多种行业,真可谓是20世纪50年代的“百科全书”。樊荣义原是胜利布厂总账会计,40多年前,他在厂里整理财务账目时,看到了一些旧票据,按规定,这些票据应该销毁。他远见卓识,认为票据虽小,但记录了社会的一段历史,销毁了很可惜,就有意识地保存和收藏这些票据。退休后,他把千余张各类票据分装在90个镜框展板,把住所搞得像个展览馆。

藏品“泰县文明旅馆”的发票记录了一段真实的历史。1939年秋至1940年春,陈毅三进泰州城,先后两次下榻泰县(那时泰县县城在泰州)文明旅馆楼上12号房间。泰县文明旅馆位于当时泰州坡子街和天禄街的拐角处,在同春杂货店东隔壁和大观园浴室西隔壁,虽不大,但居住条件较好。这张“泰县文明旅馆”的发票,客人入住三天,价格36000元,相当于现在的3.6元。
一张“荣汉中学民国二十八年的国文试卷”古老而新奇。这张试卷的考生名叫丁颐龄,考试内容跟现在的初中语文差不多,包括“删去各条中不同类型的字、补充原文”等条目。荣汉中学是江苏省姜堰中学的前身。姜堰中学文理科5名考生已连续几年在全省名列榜首。看了试卷,就触摸到了姜堰和姜堰中学的教育发展史。

收藏品里有两张茶叶发票,一张是洪义泰和茶叶店的,一张是胡源泰茶叶店的,这两张发票见证了130多年前,徽商为了躲避太平军在徽州的战火,到江苏来发展的史实。前国家领导胡锦涛祖上四代人都曾生活在白米镇腰庄村(今白米村24组,百姓游园圆沟内),并在黄桥、季家市、姜堰、白米镇、泰州、上海先后开过7家茶叶店,为地方公益事业作出了贡献。
为了寻找记忆中的老姜堰,樊荣义和几个老人在姜堰镇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发起成立了见证姜堰联谊会,并邀请我作顾问,不定期地召开髦耋老人座谈会,收集有关资料。为了研究姜堰粮食行业的发展史,樊荣义花了两年多的时间走访并召开各种座谈会,实际考察,绘制了20世纪初下坝粮行、东大街、南大街商家分布图。现在,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物质、文化的需求越来越高,喜爱收藏的人越来越多。民间收藏由来已久,草根高手也层出不穷。但一些人时收藏的理解还有一定的误区,认为只有像央视“鉴宝”里那些才叫收藏,一宝贝几十万、几百万、上千万、上亿。殊不知,那种“高端”,可遇难求。实,做个生活中的有心人,做个草根收藏族,也有无穷的乐趣。日常生活中少东西都是我们收藏的对象,随着时间推移,事物变迁,收藏的物品一定会某个时段显示出它的价值来。像不流通的人民币、各种不再使用的票证,哪是一张老照片或是一场门票等等,无不以时间的久远而蕴生价值。尘埃落定,时光所赋予的历史信息,将会在这些老物件儿上熠熠生辉。

泰州军旅作家、诗人唐怀林对收藏颇有研究,他在一篇文章中说:“价值不等于价格。不在物品的价格贵贱上做过多的纠结,是草根收藏最起码的心态,在参与,乐在其中。藏品不分贵贱,不分大小,都或多或少地保存着时代烙印,而里面蕴含的哪怕只有一丁点的信息符号,也会让读取者无限放大,从而完成一段历史片段的追忆、愉悦。”這是我们草根收藏者应该具备的态度。




樊荣义,退休工人,2022年80岁


缪荣株,男,1944年1月生,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人,1968年12月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泰州晚报》专栏作家、姜堰区作协副主席。主编《泰县金融志》《姜堰名人》,分别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凤凰出版社出版。先后在《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报告文学》《中华散文》《雨花》《福建文学》《新民晚报》《扬子晚报》等中央、省、市报刊发表文学作品1000多篇,多篇获全国、省市奖,30多篇作品被《散文选刊》《今日文摘》《小说精品》《小小说选刊》《微型小说选刊》《民间故事选刊》等入选。出版小说集、散文集5本。2020年第四期《今古传奇》,2020年6月中国作家网发表长篇小说《银行风云》。此外,60万字纪实文学《胡锦涛和姜堰》,主要叙述高祖胡沇源13岁 在清·道光年间(1833)到苏北东台茶叶店学徒,一直写到胡锦涛中学毕业,其间126年的家族史。纪实文学从2018年1月27日每周五在加拿大多伦多《大中报》读书栏目发表,至2021年底,已发202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