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这个稿件放置在平台编辑的案头,少说也有三个月了。它是主编在帮助恩师张瑞法老师校对书稿《春风桃李花开时》的间隙,刻意留存的。之所以迟迟没有在平台上发表,皆因写的是怀念逝者,带有伤情,或是灰色调的。但每次目光触及,又常在心里自问留存的理由,只因作者在文中所流露的情感,朴朴实实,真真切切。念及此,中午就急急将电子文稿发给了郝玉华老师。不一会儿,就收到郝老师如下的回复:OK,晚上交作业。但让我没有想到的是,不到半点钟的时间,即已在微信里收到了郝老师所谓的音频“作业”,心里禁不住感动起来。郝老师随后又附言道:我外甥女不喜欢这类伤情的作品!这话,让我的心情随即由亢奋又消沉下来。片刻思忖后,我回复曰:伤情类作品我也不大喜欢,只因这篇文章字字句句流露的是真情!郝老师又回复我曰:我也能理解这真情一类的作品,珍贵!今天编辑此文,这大概是前前后后的一些因由了。

石捞兄弟生于 1956 年农历八月十四日,于 2017 年 2 月 22 日病故,享年 61 岁。
石捞兄弟是我四叔保亭的长子,我们叔伯兄弟八个,石捞弟排行老六。
在我心中,石捞是个倔脾气,脾气一上来,他从来不示弱。与别人争论,总是要弄个水落石出,一争到底。石捞兄弟总是坚持自己的立场,不是墙上草两边倒的人,从来不说半句违心的话。原则性争论他从不相让,没有半点调和的余地,从不随声附和,也不看风使舵。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总是以理服人,摆出大量事实,阐明自己观点的正确性。
石捞兄弟是个大孝子。我四婶早逝,四叔轮流住在三个儿子家,每家待一个月。每逢轮到石捞兄弟家时,他为了更好地照顾老人,就和四叔挤在一个床上,四叔晚上一有啥事,他能及时照料。一到冬季,石捞兄弟就去野地拾柴火,给屋里生火让老人取暖。到了夏季,又轮到石捞兄弟家时,为了不让蚊虫叮咬老人,他就给四叔买蚊帐驱蚊虫。四叔生病了,他昼夜守护病床,给老人喂茶喂药,擦屎刮尿,照顾得十分周到。

石捞兄弟有一个贤妻。常言道 :“妻贤灾祸少,子孝父心宽。”石捞兄弟处理家务事全凭妻子赵姣朋,石捞兄弟一点闲事都不管,所有家事姣朋都出头,如借东讨西、家里搞建筑、置办贵重物件等,都是姣朋操心。石捞不管家务,但他教子有方。大儿子帅伟,学了装修技艺,技艺精湛、服务周全、态度和气、生意真煊。帅伟把家里的房子建得非常美观,装修得新颖别致,在蝎子山村也是数一数二的。二儿子明帅,大学毕业,在郑州工作,发展得不错,买了房子,还买了车子。两个儿子聪明能干,生财有道。由于两个儿子都有本事,娶的媳妇也都非常贤惠。我记得老大儿子帅伟和媳妇李英英刚结婚时,婆母姣朋外出打工挣钱还债。那时正好我四叔轮到他家,英英刚刚过门,在家还是个娇闺女,啥活也没有干过,可是当了新媳妇,就开始做饭。做好饭先给爷爷端去,再给公公端。 要是不懂事的媳妇,遇到这种情况,绝不会吃这个苦,不管三七二十一,直接就回娘家去了。

老二媳妇阮静祎同样很好。明帅和静祎大学毕业后都留在郑州工作。生了孩子需要人照看,明帅叫他母亲姣朋去郑州照看孩子。我们都知道婆媳关系很难处理,能好好住在一起的特别少。有一次,姣朋从郑州回家,正好我也从洛阳回家,一见姣朋,我还没开腔,姣朋就说 :“三哥,我到明帅那里,静祎特别懂事,我俩相处得很和睦。她不嫌老人脏,经常给我买衣服,有好吃的总是让我先吃。星期六、星期天就带着我到公园看一看,有时还带我到外地旅游。我这一辈子可有福了。你兄弟他没有这个福分,要是他还活着,俺家的事都过完了,还真能享两天清福呢?”我听了非常高兴,一百个放心。 孝顺老人是俺张家的传家宝,我们要永远传下去。
我和老伴在洛阳居住了16年之久,每当回到老家时,只要见到石捞兄弟,他都非常亲热,总是说:“三哥,你不种地,少啥说一声,我给你送去?”

前几年,石捞兄弟在山东省打工晒盐,患了一场大病,最后得了个后遗症---精神病。村里好开玩笑的人,见到石捞兄弟去地里回来背一捆柴火,总是吓唬他说 :“捞,柴火给我吧?”石捞兄弟总是怕的舍不得,说 :“我不给!”就是在石捞兄弟患病期间,我只要回去到南大路(他在南大路住),他见到我就说:“三哥,不走了,到咱家吃饭吧?”有时吃了饭,他再三说 :“三哥,你常年不种地,缺啥少啥,你要啥给啥,咱种的菜,你拣着挑着吃?”
今天,我脑子里总是回忆起石捞兄弟,他叫我“三哥”时的语气总是那么亲热,总是那么亲近。每当我回到老家,只要走到石捞兄弟家门口,仿佛还听见石捞兄弟在喊叫“三哥”!

石捞兄弟走了已近三年,我再也听不到他喊“三哥”了,我心里一阵痛楚,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似的落在地上。
愿石捞兄弟在九泉之下安息吧!

作者简介:张瑞法,男,1938年生,现年84岁,洛阳市宜阳县白杨镇蝎子山村人,退休教师,常年居住在洛阳市。晚年生活充实,下棋,习字,著文章,皆为所好。

朗诵者简介:玉华,本名郝玉华,河北省怀来县人,中学英语高级教师,爱好广泛,尤喜播音、唱歌、旅游等,用声音传递人间的真善美,用脚步丈量祖国的好河山。

(责任编辑:刘志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