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旗袍美女如诗,唐诗宋词中流淌的魅力
作者:牟洪营 朗诵:阿红
红尘陌上,烟水之湄,那一朵女子,如莲娉婷,恬淡素雅,水心柔骨,不染纤尘,明媚安然。在静好的时光里,独守清欢;揽一份诗意,引得清风自来。没有牡丹的高贵,也没有玫瑰的娇艳,那一朵女子,只愿为莲。一袭恬静素雅,携一抹浅笑于静好的时光里,独守一方纯净的天空,将一帘素淡的风景镌刻在梦的心湖上。
以一颗莲心,在岁月的枝头摇曳成安然的守望,风雨来袭,依然独自芬芳,只要岁月无伤,她便安然无恙。她坚强隐忍,恬淡轻盈,不艳不媚,不张不扬,不愿与世俗为伍,喜欢近山听水,她不贪繁华,不恋喧嚣,只愿在轻绽的时光里,做最真的自己。
温婉而静寂的清晨,那一朵女子,喜欢将心安放在唐诗宋词中,一壶淡茶,一卷诗书,一捧光阴,独守一个人的清欢,在红尘浮世间婉约了一份静美,润了一段如莲的光阴。一朵女子,行走在文字间,铺一纸素笺,不为书写悲喜,只为那一笺字的清幽,在温润的文字中,将心安放,任生命的潮水涌动,我自安然。
“一袭青衣,染就一树芳华,两袖月光,诉说绝世风雅。”旗袍真正的美在于没有娇柔造作的修饰,简单的一袭青衣,就能带来一地的芬芳。无需浓妆艳抹,栀子花一般的素丽淡雅,就已经足够回味良久。旗袍又如同流泻的月光一样,有点清冷,却高洁风雅别有意境。其真正的韵味需要细思慢品,方能了解其精髓。
“锦袍炫丽仪态娇,圆臀玉腿细柔腰。痴迷竟日旗服美,饱览娥眉乐陶陶。”旗袍是精致优雅的代名词,因为旗袍做工精细,精致的绣花栩栩如生,缂丝、镶嵌等工艺让旗袍的美更加美轮美奂、多姿多彩。“圆臀玉腿细柔腰”,旗袍将女性的形体艺术之美诠释得最为贴切生动,如同婀娜摇曳的花朵。肤如凝脂、娥眉细腰,女子穿上旗袍,美丽心情由内而外地散发。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这是李白《清平乐》中的节选,描写的是杨贵妃雍容典雅的玉容,其美艳让人见到云就能想到霓裳羽衣,看见花就能想到其美妙容颜。
旗袍女子之美也有着异曲同工的意境。旗袍翩跹女子袅娜,美丽的衣裳衬托下的佳人更加楚楚动人,让人情不自禁地想到云朵的烂漫,花朵的娇艳。“俏丽若三春之桃,清素若九秋之菊。”既有春季桃花的芳菲烂漫、妩媚鲜丽,又有九月菊花的清秀傲骨,旗袍女子之美是多变的、神秘的,也正是因为这样,女子的美才更加可爱,旗袍也才有了更婉转的神韵。
旗袍诠释得了优雅,诠释得了活泼,可以将少女的天真烂漫和女性的成熟端庄,都一并包容在服饰的气质之中。“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旗袍是女性形体美和气质美的最佳呈现,穿上旗袍女子的美是加倍的,如同放大镜一般,更加凸现。
北方有佳人,倾国又倾城,穿上旗袍的女子不就有着这样倾城的魅力吗?最是一种含蓄的美,更是叫人“辗转反侧,寤寐思服”,旗袍女子惊艳的美,哪怕只是一眼的邂逅,竟可以叫人念念不忘。
“沉鱼落雁鸟惊喧,羞花闭月花愁颤。”这首诗是描写女性容貌之美的,看似与旗袍并无直接的关系,但是谁又能否认穿上旗袍之后的女子,无不有着沉鱼落雁之美呢?在烟雨的江南撑着一把油纸伞,从青石板小巷经过。戴望舒《雨巷》中的丁香姑娘,只是一个背影就足够令人魂牵梦萦。倘若正面相逢一个面容姣好、玉臂纤腰的旗袍女子,那该是怎样的惊艳? 旗袍美如诗,却将诗的灵动转化为更饱满生动的诠释。顾盼回首中,举手投足中,旗袍女子的每一个动作,都恰似这诗意的语言,最终构成了旗袍生动完整的气韵。
(一)
锦袍素雅身段娇,春风拂柳展妖娆。
舞步轻盈惊四座,醉眼周郎瞩小乔。
(二)
锦袍华贵淑女娇,玲珑曲折现苗条。
媚态横生销魂处,飘然漫步飞燕骚。
(三)
锦袍炫丽仪态娇,圆臀玉腿细柔腰。
痴迷竟日旗服美,饱览娥眉乐陶陶。
(四)
白云山上白云飘,旗袍美女齐过招;
绿柳新荷雨里摇,亭亭玉颈小蛮腰。
(五)
青竹曾记白云游,不见人儿现媚娇,
玲珑体态碎步袅,自古美人穿旗袍。
旗袍美人美诗,穿越古典之美。红尘往事,滚滚如烟,散去;恩怨情仇,岁月淡化,忘记;功名利禄,瞬息万变,舍弃;无数华年,白驹过隙,悄然离去。在时光长河中,飘散的、忘记的、舍弃的、离去的,都是无关紧要的,唯有最终留下的才是值得我们珍惜的——古香雅韵旗袍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