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底鞋情结
文/绣岭
如果解放鞋使我难忘,那么布底鞋则更是让我难忘。

好我是穿布底鞋长大的,每当想起布底鞋,就想起母亲做鞋子时的神态、动作和她所付出的艰辛。
我小时候穿鞋子很费,一双新布鞋差不多穿1个多月,鞋后跟就会磨出大洞。按照这种磨损的速度计算,一年中我要穿坏九到十双布鞋。
穿妈妈手工制做的布底鞋,我差不多穿了18年。那么,这18年中,母亲为我制做的布底鞋到底有多少?估算一下,我穿过母亲做的布鞋,大概在150双左右。尽管是估算数字,足以让我心灵震颤。因为做鞋子很费力,做每双鞋都耗费母亲许多心血,她都付出过辛勤劳动。
母亲多子女,我们兄弟姐妹8人,小时候都是穿妈妈做的布鞋。包括父母在内,全家10口人穿的鞋子,基本都是妈妈手工制做的。如果平均每人一年穿损十双鞋,十人一年就需要制做100双鞋子。不敢想象母亲当年,是怎样做出来那么多的鞋。母亲为我们做鞋曾经付出了多少辛劳?
从前,在晴天太阳好时,母亲煮半搪瓷盆的浆糊,然后把旧衣服或旧被褥的废布料,刷上浆糊,把它一层层,一块块,贴在木板、门板或案板上,让它晒干成硬壳,母亲叫做"背壳子"。
等一张张硬壳子凉干后,母亲用废报纸,剪出不同型号鞋底的样子。再把用鞋底样子贴在背的壳子上,一只只的剪裁下来。然后一层层地用白布带子沿边,最后把几层硬壳底子摞在一起来,最下面一层用白布蒙上表面,把它们用针线缝在一起。这就是鞋底的第一步制做。母亲一次下好十几双鞋底子的模型。
第二步制作,就是纳鞋底。
当年,母亲成年累月地在生产队上工,每月出工28个劳动日。一个月几乎天天在农田里干活。那么儿女穿的鞋子,她什么时候制做呢?
记忆里,母亲一有空闲,手里就不离开纳鞋底。她用顶针把带有麻绳的大针,顶穿鞋底,然后拔针,再快速地拉扯长长的麻线绳子,一针挨着一针,针脚纳得密密麻麻的,只在鞋底心,放出各种式样的图案,如筷子头、万字格,波浪花等等。妈妈鞋底纳得非常漂亮,也非常坚硬。它坚硬得如贝壳、石头一般。
母亲总是晚上,坐在火炉旁,借着炉火的光亮纳鞋底。一个夜晚,母亲可以纳好半只鞋底子。
在生产队劳动的间隙,别人坐着、或躺在田梗上休息。母亲却利用“歇火"时间纳鞋底。别人每歇息一次,母亲就纳鞋底几行。
我们穿的布底鞋90%以上,均是母亲一针一线缝制的。
母亲有做不完的鞋底,她纳呀,纳呀,永远都有纳不完的鞋底子。
她常常一轮鞋子没有做完,孩子们的新鞋,还没有做到头,可先穿新鞋儿女的鞋子就磨坏了。尽管妈妈做鞋速度惊人,但这么多人穿鞋,母亲真是鞋子做不过来呀!我们也常穿着前边"卖生姜",后边"卖鸭蛋"的磨坏了鞋子。
于是,外婆也常帮着妈妈,给我们姊妹兄弟做鞋子。每次去外婆家,她总让我带回一大筐,提前做好的不同型号的鞋子,回家给弟弟妹妹穿用。外婆不知道帮助我们做了多少布底鞋!
长大以后,我觉得学会做鞋,是生活的必须。读高中的暑假,我跟着妈妈学做布底鞋。妈妈给我剪好了鞋底的样子,教我知何下鞋底,砌鞋底、纳鞋底、做鞋帮,再把鞋帮上在鞋底子的上面。
通过学习与实践,我的手被麻绳捋破了,红肿了。这让我懂得布底鞋,千层底,万针线,制作鞋子实在不容易!妈妈和外婆为我们穿鞋子,付出的太多太多了。我倍加思念她们。
通过劳动,第一双布底鞋我独立做好了。鞋帮是用蓝绿色的格子布做的,鞋底是用三层白布包裹纳成的。鞋子的样式及花色都十分漂亮,我十分高兴。

这双鞋子,至今还能记得它的样子。把它穿的脚上非常好看,穿上自己做的布底鞋去上学,我心里美滋滋的,因为,我会给自己做鞋了,这能减轻母亲的一份辛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