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 期 作 者 曾 振 华(中国)
海外头条总编审 王 在 军(中国)
海外头条副编审 Wendy温迪(英国)
海 外 头 条总 编 火 凤 凰(海外)
图片来自百度

【古韵词十五首】:
词一:
小重山·高考
文/曾振华
高考来临夏日清,
凉风天地爽,
见真情。
黉堂寂静鹊无声,
开试卷,
浴火获重生。
绝壑此先兵,
寒窗今亮剑,
匣中鸣。
挥戈上阵破坚冰,
锋芒露,
拼搏榜题名。
词二:
调啸词·高考颂
文/曾振华
童雏,书雏,
寒窗苦十年读。
挥笔墨加减除,
考功名清晰熟。
熟晰,熟晣,
研华夏航天机。
词三:
鹧鸪天·致高考学子
文/曾振华
题海扬帆墨馥飘,
金旗揮动胜风招。
抒晖豪壮凌云志,
展翅雄心士气高。
明宽智,静思敲,
峰回路转展文韬。
登攀路上争相竞,
天道酬勤领世骚。
词四:
燕归梁·高考有感
文/曾振华
高考时机又到来。
苦攀念书阶。
三年时段特殊挨。
备迎考、预防灾。
初中小学,
高中大学,
升级上名牌。
多层人次第成才。
全方位、整齐台。
词五:
潇湘神·鱼化龙·
高考感赋
文/曾振华
(一)
鱼化龙,鱼化龙,
驾云腾雾气如虹。
折桂月宫今日事,
书山登顶我为峰。
(二)
鱼化龙,鱼化龙,
潜潭涵养扮平庸。
默默历经寒与暑,
飞升天际始从容。
(三)
鱼化龙,鱼化龙,
险滩恶水巨澜汹。
跃过水门奔大海,
琼林筵宴见芳踪。
(四)
鱼化龙,鱼化龙,
顺流飞跃向苍穹。
潜隐碧潭无影迹,
冲天攀桂入蟾宫。
(五)
鱼化龙,鱼化龙,
一飞解渡劫牢笼。
蛰伏十年终脱困,
飞腾门户向天冲。
词六:
点绛唇·学子吟
文/曾振华
壁影窗灯,
疏星斜月鸡鸣晓。
休言吟早,
复习争分秒。
题海文山,
挥汗知多少?
昂首眺,
笑迎高考,
奋将龙门跳。
词七:
虞美人·学子吟
文/曾振华
莘莘学子迎高考,
日日闻鸡晓。
晨晖读尽月黄昏,
宵衣旰食送別一江春。
寒窗十载磨长剑,
家国情怀念。
书山题海苦行舟,
志在琼林折桂拔头筹。
词八:
清平乐·学子吟
文/曾振华
风流潇洒,
攻读冰霜夜。
满腹经纶迎酷夏,
强手如林争霸。
何言学海无涯,
休愁峭壁难爬。
昂首凌云绝顶,
丹心碧血芳华。
词九:
清平乐·学子吟
文/曾振华
文思泉涌,
挥笔风雷动。
谁说寒山无彩凤?
折桂琼林圆梦。
十年攻读寒窗,
几番强忍饥肠。
矢志题名金榜,
唯求国富民康。
词十:
惜分飞·学子吟
文/曾振华
十载寒窗磨一剑,
今日扬威考点。
好将锋芒验,
有惊无险,过天堑。
题海文山曾博览,
求学何多坷坎?
练就擒龙胆,
雷鸣电闪,风光滟。
词十一:
惜分飞·学子吟
文/曾振华
十年寒窗勤苦练,
映雪囊萤星灿。
烛影摇红晚,
闻鸡起舞惊鸿雁。
学海无涯终不倦,
何惧挥毫征战?
痛饮琼林宴,
豪情壮志冲霄汉。
词十二:
浣溪沙·学子吟
文/曾振华
风歇天晴丽日曛,
偏逢开考遇高温。
花香鸟语景宜人。
阅卷审题思缜密,
挥毫著墨抖精神。
锋芒初露染霞云。
词十三:
摊破浣溪沙·学子吟
文/曾振华
学海行舟伴锦鳞,
披霜沐露读晨昏。
水到渠成圆绮梦,
跃龙门。
妙笔生花争折桂,
文思泉涌著雄文。
静待题名金榜日,
唱乾坤。
词十四:
蝶恋花·学子吟
文/曾振华
投笔离场回故里,
翠叶荷香,
绿树榴芳绮。
雏燕初飞心暗喜,
蟠桃新熟甜无比。
梦幻童年犹眷忆,
精彩人生,
帷幕重新启。
应似鹏翔穹碧际,
当如龙啸蓝洋水。
词十五:
小重山·学子吟
文/曾振华
快意题名金榜时,
寒窗十年苦、
有谁知?
三更灯火五更鸡。
欲择卷、
犹叹日迟迟。
学海漾涟漪,
泛舟追绮梦、
了无期。
春花秋月彩云飞,
霜染鬓、
昂首唱新诗。

【诗词十一首】:
诗一:
寄语高考学子
文/曾振华
似火骄阳开大考,
莘莘学子寄寒乡。
十年苦海书言志,
今岁诸生试剑芒。
胸有成竹铺锦绣,
心怀妙笔赋华章。
鸿鹄翔越题金榜,
共跃龙门穿碧窗。
诗二:
为高考学子助力
(通 韵)
文/曾振华
喜看春园花溢香,
莘莘学子竞芬芳。
争雄科场挥椽笔,
翘首尊堂待校旁。
十载寒窗伏案苦,
一张考卷在胸藏。
但求金榜名高中,
展翅鲲鹏广宇翔。
诗三:
贺神舟十四号
发 射 成 功
文/曾振华
逐梦飞天上九霄,
银河系里赤旗飘。
星空探索新高度,
自古中华有舜尧。
诗四:
观2022年高考
作文题材有感
文/曾振华
妙手源于苦练功,
从来俗手不精通。
宜将本手为基础,
坐隐人生硕果丰。
注:妙手,俗手,
本手,围棋术语。
坐隐 :围棋别称。
诗五:
夏临碧池赏莲花
(平水韵)
文/曾振华
莲池绿树柳梢扬,
靓影华亭起绚光。
朵朵荷花容里笑,
晶晶露水叶中藏。
登枝喜鹊争歌奏,
戏浪金鱼卧底翔。
洗面微风心腑悦,
炎天夏日享清香。
词一:
踏莎行•沉淀
(新 韵)
文/曾振华
沉淀千秋,
流播百代。
离骚韵境何慷慨!
三闾哀怨有谁知,
汨罗深处埋澎湃。
泪饮欢程,
酒添愁脉。
恨时不踏平安塞。
却怜纫佩总秋兰,
如今绽放长河窄。
词二:
小重山 • 芒种
文/曾振华
芒种炎天西畈乡,
好村酸苦累、
不悲凉。
抢收过后插禾秧,
忙日夜、
田陇度时光。
下放好儿郎,
杜鹃晨旭叫、
恋难忘。
耄年追忆历沧桑,
人生路、
百感诉衷肠。
词三:
鹧鸪天 五溪端午吟
文/曾振华
长河碧水终北归,
城南旧事实难追。
枇杷树上黄熟透,
紫燕空中低急飞。
端午雨,靖州梅,
人生多少梦相随。
轻吟屈子离骚韵,
岁月无情白发催。
词四:
山花子•端午今昔
文/曾振华
史上端阳壮烈多,
投江屈子小曹娥。
烈女忠臣殉大义,
令悲歌。
冤事悲情成既往,
新时代里驱邪魔。
政治清明民拥护,
现祥和。
词五:
满庭芳 莲湖晚语
文/曾振华
四面环山,
丛林隐阁,
卷帘花气侵衣。
斜阳点水,
白鹭过南陂。
难得偷闲片刻,
同相聚,
喜上霜眉。
频嬉戏,
胡论一二,
把盏忘时宜。
几多灯下语,
潇潇洒洒,
是是非非。
漫琢磨,
原来半世无知。
心里数声叹也,
时难再,
欲凑无辞。
樽前我,
唯诗兑酒,
一阕雁南飞。
词六:
喜迎党的二十大
文/曾振华
忆南湖启迪,
掀起惊涛,
万里轻蹄。
铸初心明律,
看燎原星火,
燃宇红晞。
戍疆固土思变,
妙笔绘丹旗。
喜改革新经,
宏图盛世,
东屹神曦。
噫唏。
复兴梦,
踏平风雨路,
廉政清晖。
还青山绿水,
庆富民安业,
开拓新机。
一带一路联体,
科技振雄威。
举旗又攀登,
同心奋力丰史碑。

高考之日话“高考”
文/曾振华
“高考”,虽然是现代才有的名词,而实际上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历史,众所周知的科举制度,就是中国古代的“高考”。
今天就是一年一度的高考之日,因此就来聊一聊“高考”这一话题。
“科举”即分科举人(选拔人才)之意。我国真正的科举制度可追溯到隋文帝杨坚,继行于隋炀帝杨广。隋朝统一全国后,隋文帝把选拔官吏的权力收归中央,废除了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隋炀帝爱好文学,置进士科,以“试策”取士。这便是后代科举考试的先河。又设明经科,这标志着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从史书上看,杨广推广科举选仕制度,并非是政治作秀,当年确实是出于选拔优秀人才的需要,也确实行之有效。到了唐代科举场上走出了“状元”,即进士第一名。用今天的话说就是考场上的冠军。这一至今仍充满魅力和活力,并为众人所艳羡的名字,则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武则天的发明创造。此后“状元”一词就成了优秀学子的代名词了。在状元之后的第二三名,分别叫做“榜眼”和“探花”。
古代的科举考试时间也是十分固定的。一般分为乡试、会试和殿试。乡试的时间在阴历八月份,即秋天在省城举行,因此称为“秋闱”;会试在次年阴历二月份举行,殿试在三月份举行,因此又称“春闱”,在京城举行。考试的内容有严格的规定,就是《五经》和《四书》。学子们光看书光知道内容是不行的,还必须把四书五经这样的经典全部背下来,谙熟于心,甚至某句话在某行都记得一清二楚,再加上几倍于原文的注释,那真可谓是书山文海。并且还要用毛笔,按规范书写,一丝不苟,字体还要漂亮,那真正的才是十年寒窗啊!
会试录取者即称为“及第”,即名“进士”,然后参加由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成绩分为三等:一二三甲,一甲只取三名,第一名称“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合称“三鼎甲”,都赐“进士及第”;二甲取若干名,都赐“进士出身”;三甲取若干名,都赐“同进士出身”。大凡金榜题名者那是无尚的荣耀,春遍江山荣及第,喜随人物集重门。那是十年受尽寒窗苦,一朝成名天下闻。更有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之荣耀。更有幸者还可能成为东床快婿,招为驸马爷。从此平步青云,光宗耀祖。因此科举制度也就成了读书人梦寐以求宿愿。也难怪那些范进们一旦中举而喜极发疯了。
尽管科举制度是如此的吸引莘莘学子,但亦有许许多多有真才实学者,榜上无名。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人张继,苦吟诗人贾岛,宋代苏洵,陆游,明代归有光,画家唐伯虎,《本草纲目》的作者李时珍,《儒林外史》作者吴敬梓等等,都是榜上无名者,但他们在中国文学史上都是不可多得的明星。事实证明科举可成才,但并非唯一的道路。只要博学为人类做出贡献,同样是永垂青史,为后世所景仰。
今天高考,愿天下有志之士均可如愿以偿。最后引用我写的两首小诗《题高考学子》来作结。
七绝二首 题高考学子:
其 一
十载悬梁读华章,
踌躇满志赴沙场。
龙门一跃终归海,
金榜题名报高堂。
其 二
修身岂止为齐家,
再挂云帆济海涯。
但得功成锋脱颖,
安邦定国壮中华。

曾振华,网号云飞扬或湘西渔夫郎,首届茅盾文学诗歌奖百强诗人,华夏文圣孔子奖及新时代优秀诗人,国家中兴100伟大诗人,长城诗歌奖十大杰出诗人、毛泽东文学奖十佳明星诗人,亦是极具影响的书法家,系怀化市作家协会会员,现供职于怀化市气象局。多年来,在国家、省、市主要宣传媒体及国内多家网络平台及微刊发表诗(文)上千(首)篇;其书法作品多次在省、市书法比赛中参展并获奖,多首(篇)作品已编入相关书籍中。世界楹联中国诗人作家网文学顾问、理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