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律.豫剧大师马金凤先生千古
陈素娜
自幼奔波一戏痴,卅年淬炼铸宗师。
身披铁甲男儿气,手执花枪巾帼姿。
帅旦行当开鼻祖,梨园马派树丰碑。
仙音顿逝九州恸,馨德殊勋青史垂。
——2022年5月29日于郑州
陈素娜简介
陈素娜,笔名李素,河南郏县人。河南省学科技术带头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许昌诗词学会常务理事,襄城诗词学会副会长,曾任《襄城诗词》副主编,时任《诗花烂漫》《知否女子诗词》副主编、《巴黎文学鲁豫分社网刊》编委。喜欢以文字记录心灵感受。作品散见于《中华诗词》《中州诗词》《建安诗苑》《许昌晨报》等报刊杂志,有诗词在全国获奖。
【柳迪点评】
国宝级豫剧大师马金凤,人生传奇,在河南更是家喻户晓,于2022年5月29日去世,此作悼念她。
首联回忆马金凤艺术成长史。马金凤6岁学唱,7岁登台,故而是“自幼奔波”。“一戏痴”写她痴迷戏剧,早年就获得艺名“花蛾子”。到1956年,马金凤从艺已三十年,她去北京演出,轰动京都,被赞为“真国色”“洛阳牡丹”。这也标志着其艺术生涯达到了一个高峰,成为一代宗师。
颔联写马金凤创作的舞台形象。她有三部代表作 《 穆桂英挂帅 》《花枪缘》和《花打朝》,其扮演的角色刚柔相济,英姿飒爽。颈联总结大师对豫剧的贡献。早在1958年,中央工作会议在郑州召开时,毛泽东、周恩来等人就观看了她演出的《穆桂英挂帅》。四次赴京演出,郭沫若、田汉、夏衍、老舍都曾来观看,老舍还题诗:“大众喜颜开,洛阳金凤来,打朝嘲笑谑,挂帅夺风雷。歌舞全能手,悲欢百练材。长安春月夜,鼓板绽红梅。”这首诗是对马派艺术特征的总结和肯定。马金凤对豫剧最大的贡献是新创了“帅旦”行当,这一行当集青衣、武旦、刀马旦等表演程式为一炉,十分独特。
尾联哀悼大师的去世。“九州恸”写作者和全国人民一样,对失去了这样一位德艺双全的艺术家深表悲痛,“九州”还巧妙地嵌入了大师的绰号“盖九州”。
这首哀悼诗在极其有限的篇幅里,高度浓缩了马金凤大师的百年人生。全诗朴实无华,也不用典,但细节的真实准确,却见感情的浓烈和真挚。语虽浅直,情实郁结,因而能够打动人。
柳迪简介:
柳迪,英文名Juliana, 英籍华裔,定居英国曼彻斯特。古诗词爱好者。有诗词、点评见于多家网络平台。社科类学术论文见于国内多家社科学术刊物上。为梅亭诗社总编,副社长。唐宋风韵诗社执行总监。晓岸听风诗社副社长,云帆诗友会编委。
✍✍✍✍✍✍✍✍
读柳迪老师点评拙作《豫剧大师马金凤先生千古》有感
拜读柳迪老师对拙作《豫剧大师》的精彩点评,感触颇多!我进知否较晚,对您了解不多。今天得知才女老师是位华侨。您虽远在英国,可对故国的豫剧大师却是如此了解,令我惊叹不已!正因您对马金凤老师的出身、经历、艺术成就等等了如指掌,所以对拙作的点评细致入微,言简意深,针对性强,善于拓展,便于读者对豫剧大师做多方位的了解,有利于故国戏剧艺术的传播与传承。才女老师的赏析文章,使拙作添彩许多,可谓是对拙作的拓展与再创造。
知否女子诗社社长田幸云老师对柳迪老师的点评文章非常赞赏。她说:“喜欢读柳迪点评的诗评!才女作品棒!”此语流露出社长对才女点评的由衷喜欢,也是对拙作的嘉勉鼓励!多谢社长抬爱!多谢柳笛老师耗费时间与心力点评拙作!由衷的向您道一声:辛苦了!
诗海苍茫,感恩知否相遇!知否女子诗社不仅拥有实力强大的编辑队伍,更有博才锐智的赏析团队,每期都可读到赏析老师的精彩点评。岁月悠悠,艺无止境,知否才女携手前行!我们坚信: 知否一定会绽放出更加绚丽的艺术之花!
——陈素娜(幽兰)2022年6月8日于郑州
作者/图文:陈素娜
编辑:泊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