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事杂谈》四
作者/三木秉凤(周凤森)

《道德经》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与自然,本无所远!人就是自然界的产物,生于自然,取于自然,恩于自然,归于自然。什么是自然?自然就是本然,而不是自然界!道法自然,并不是大道要效法自然界,而是效法它自己本然的样子。 当今之人,最大的悲哀是心死,是人心与自然之心的脱节,这体现于对环境恶化的麻木和对社会公事的漠视。 偶而宁静下来,让灵魂也挣脱欲望休息一会吧…

我们可能一生都是士兵,可能永远成不了将军,但不能放弃将军的的理想和志向。 人可以失去一切有形,包括身体,但人不能没有灵魂…不能成为行尸走肉! 知识储备,来自勤奋刻苦与顽强不怠。慢慢人会明白,人生智慧原来就是知识的规律性升化…
子贡问孔子,有一字可终生受用乎?子曰:“恕”,然后补充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恕就是“如心”一样,表里如一!宽恕别人,就是放大了自己的心量… 我们的心本来无边无际,和宇宙同其心,与万物同其志。但我们不相信这一点,所以依旧是人间凡夫俗子… 圣人和凡人的区别,不是来自庄严的外表与超人的智慧,而是来自不被世尘所染的心… 不是物之别而是心之别!
每天都想着为周围奉献些什么,久而久之,博爱就不再是一句口号… 我们从未真正拥有过什么,最多算是为天地临时保管了东西… 灵魂的世界越大,肉体的欲望越少,当灵魂充满天地时,这个世界都是你的… 人的视野越远,生命轨迹越长… 我们生活的越简单,越与大道距离就越近…

《道德经》言:“轻诺必寡信”。当我们举棋不定时,不要轻易作出承诺,否则麻烦将一直跟着你… 最理想的谈判,是先打掉对方的期望,然后又让他看到希望。 也许君子闲暇之时的无意之言,会让你做出了一生的正确决定…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此犹启蒙教育,不是告知孩子如何品鱼,而是带领他如何打鱼,古之圣道王者,先以身作则,后率天下同行。身教的作用永远大于言教。让童蒙之子的性情、气质、风格、举止等基本固定下来,这叫定性。人只有“定性”了,他的人生才算刚刚开始…
【世界大同文化传媒】由三木秉凤先生创建。三木秉凤本名周凤森,1968年生,山东潍坊营里人,专业法律,道学、哲学、文学、世界古典哲学及战略学爱好者。
在中央十九大精神的指引下,为传承经典文化,延续中华文脉,提升民众文化素养,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三木秉凤团队于2017年 2月正式创建了【世界大同文化传媒】这支网络文化队伍。该团队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初衷,与中央同频,与民族共振,以文化自信促文化复兴,以文化复兴促文化繁荣,以文化繁荣促文化大同,以文化大同促世界大同。
自建队以来,不断吸引全国各地共识之士加入团队,现已有二十多位主编老师,文章发布于新华网、搜狐网、腾讯微博、新浪微博、都市头条等多家媒体。在此欢迎全国各界有识之士自愿加入,为这支文化队伍发展壮大,为中华文化光耀四方一起努力奋斗。
编者按语:文化是民族的灵魂!传承优秀文化是民族的责任和使命。以三木秉凤(周凤森)先生为首的【世界大同文化传媒】创建以来,一直在弘扬传播民族优秀文明文化,增强民族文化的软实力,为实现民族文化自信而努力奋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