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农家
作者/古榆苍劲
拾掇起遗忘在心灵犄角旮旯的那份真诚。诗人们把它拿捏成一束束凄美的赞歌;音乐家们把它谱写成优美雅致的乐章;作家们把它融入报告文学、散文、小说、剧本的美文里;而农民呢?他们一没有得天独厚的音乐天赋,二没有妙笔生花的宣纸笔触。他们有的只是那副无坚不摧坚挺的脊梁和一颗汗珠掉在地上摔八瓣的坚韧耐力!
他们无愧于人类历史的真正创造者,用他们的智慧和勇气把收藏在心灵犄角旮旯的那份真诚镌刻在额头皱纹的深壕里和眼角眉梢的鱼尾纹里,寄托在世代传承的血脉里。传统文化的积淀在子子孙孙的欢声笑语中显得愈发厚重和深邃。越坚韧,日渐驼下的脊背,越是能够负重前行,毫不推辞,托付起对心灵负责的使命担当;不言放弃,担负着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历史重任。

睡在农家土屋的火炕上,坐在农家院落的葡萄架下,吃着农家大海碗盛放的大锅菜,唠起农家嗑儿,哪一样不实在?
有不少农家子弟,一朝“鲤鱼跃龙门”,便很快丢失本引以为自豪的淳朴、本真、率直的个性,东施效颦、邯郸学步、人云亦云地学城里人的样子,结果人家的东西没有学成,把自己的东西也忘记得差不多了,弄得丑态百出,贻笑大方。这是地地道道的背叛,是对道德的忤逆,是对生命的亵渎!
什么东西最珍贵?没有被尘埃沾染过的东西最珍贵。
天然的崖柏、不施粉黛少女的脸庞、写在日记里的点点滴滴、采风时写下的随笔、写生时保留的原始底稿……这些都未经任何雕饰,才最值得珍惜!创作本无过错,但是,刻意去雕琢,去伤害性地刀砍斧劈,轻则“伤筋动骨”,重则“危及生命”,因而,不管是什么东西,即便是拿去升级改造,也首先得顾及到事物原本的核心内容,就像爱护自己的心脏一样,敬畏多多,谨慎多多,然后再去加工,否则,做出来的东西,会面目全非,如果没有十足的把握,那么就保持事物的原汁原味,也就是人们经常说的“清水出芙蓉,天然自雕饰”。这绝对不是危言耸听,现实的确如此。

其实,生活就像是一把锋刃,有其两面性。我们在传承和发扬前人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的同时,必须有所取舍,舍得方能更好地延续,这并不是两个阶段,而是事物的一个整体的两个方面,相互联系,密不可分。
好多东西往往被埋葬在生活的底层,需要更多的有心人去不断地探索、挖掘、发现。
预寻觅真实的东西,请移步农家。那里可以使你有超然的洒脱;那里别有洞天,天地一新;那里的一切都耐人寻味!
2022年6月10日

作者简介:崔和平,网名古榆苍劲,1970年3月生,平山县合河口乡人,现为平山县民政局干部,平山县文学评论家协会会员,龙吟大观园公众号常务副主编,2014年被评为“感动平山十大人物”,平山县第九届政协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