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5. 正掷轮相
作此语已,然后手执木轮,于净物上而傍掷之。
前面所讲,是是第四科,至诚启白。现在这是第五科,正掷轮相。现在把应该做的事都做完了,现在就占察了;占察,就要掷这个轮相。
“作此语已,手执木轮”:说这个话之后,然后手拿着这个木轮。执,就执持。“于净物上而傍掷之”:净物:或者一个干净的布,或者一个干净的纸,或者干净的木头,都可以的。就往这旁边一掷,然后占验自己的善恶。
今天我看有很多人都要睡觉了,大约做工做得太多了,很辛苦的,所以少讲一刻钟。
I2. 明以自例他
如是欲自观法,若欲观他,皆亦如是应知。
这是第二科,说明了自己,那么就可以知道其他的人也是这样的,所以这叫以自例他。
“如是欲自观法”:像这样自己观察自己的占法。“若欲观他,皆亦如是应知”:你要是想去观察其他人的善恶因果报应,也就是像观察自己的一样,你应该知道。
I3. 明占已详察(分二)
J1. 明所现 J2. 明不现
今J1
占其轮相者,随所现业,悉应一一谛观思验:或纯具十善,或纯具十恶,或善恶交杂,或纯善不具,或纯恶不具。如是业因,种类不同;习气果报,各各别异;如佛世尊余处广说。应当忆念、思惟、观察所现业种,与今世果报所经苦乐、吉凶等事,及烦恼业习,得相当者,名为相应;若不相当者,谓不至心,名虚谬也。
这一科是前边第三,占已详察;占察完了之后再详细观察。不论自观、观他,并须如此谛察。在指示明白你占已详察这一科,又分出二科:第一科,明所现;二,明不现。现在这是明所现。所现,就是现出你的善业、恶业;或者纯善业、或者纯恶业,或者善恶业都没有。第二,明不现;说明你所观察的这种业它不现。
“占其轮相者”:占察这种轮相这个人,“随所现业,悉应一一谛观思验”:随你所显现出来这种业报、业果,应该每一个轮相,你要仔细地来观察、来谛观,思惟它应验的这种感应。
“或纯具十善,或纯具十恶,或善恶交杂”:或者占察这十个轮相,都得到纯善,没有其他恶夹杂;或者你恶业重的,具足十恶,没有善;或者有善、有恶互相交杂。“或纯善不具,或纯恶不具”:或者这十善一个也没有,或者这十恶一个也没有。这都有种种因缘,才这样子,后面会说明白。
“如是业因,种类不同”:像这样子的业报因缘,都有不同的种类。这个“类”字,在小本子经上印着“顾”字,那是个错字。大约他原来把这个“类”字,写得像一个“顾”字,印的时候就像一个“顾”字。本来这是“类”字,你要是一个“顾”字,就没有法子讲了。这个善恶的业因,种类不同,或者善多恶少,或者恶多善少;或者只有善的业因,而没有恶的业因;或者只有恶的业因,而没有善的业因。
“习气果报,各各别异”:因为他所种的因不同,所习的业也不同的;种善因就结善果,种恶因就结恶果,所以习气果报各各持别不同。“如佛世尊余处广说”:这种的详细道理、说明,就好像佛在其他的经典所说的。余处,就是其他说法时候所说的;或者好像说《地藏经》,就有种种的果报;说《弥陀经》,有往生西方,也是一种业所说。
“应当忆念、思惟、观察所现业种”:你应当想一想、自己静坐起来研究研究这个问题,观察所现的业种是怎么样子。就是你受什么果报,所现的什么业种。比如你在前生好杀生,今生就多病;你前生不杀生,今生就没有病。
“与今世果报,所经苦乐吉凶等事,及烦恼业习”:和今生所受的这种果报,你所经过的,或者是苦、或者是乐,或者是吉祥、或者是凶险等事,及烦恼事。这个就看你自己所遭所遇,你要是尽种善因,一定就是遇到很多吉祥的事,很多快乐的事;你要尽做恶因,在前生尽造恶来着,一定就受很多的苦果、苦报,遇到很多危险的事情。
你现在你们各人学佛法、研究佛法、听经,在这个地方,就应该特别要注意了。你们每一个人应该回光返照,问问你自己:我是烦恼多、是快乐多?我这个烦恼从什么地方来的?我的快乐又怎么样有的呢?学佛法的人,就在这里要占察你的善恶了!烦恼多,我一定在前生没有做好事;所以今生脾气也大、烦恼也大。啊!拿见到烦恼比馅饼还觉得香,吃起烦恼一顿一顿地往饱那么吃。吃的烦恼多了,把肚子气得也大了;肚子气大了,就像个鼓似的,这就因为烦恼来的。那么因为你宿生不做善业,尽做一些个恶事;所以今生烦恼就重、烦恼业就重。
“得相当者,名为相应;若不相当者,谓不至心,名虚谬也”:你要是和你所占察的相当,这叫做相应;你要是和你所占察的不相当,这就是因为你没有至诚恳切的心,你好像开玩笑那么样子,所以就得不到感应,这叫做一个不实在的、不真的。
比如你占察十善,你就得到这个善,对你自己所遭遇也是很吉祥的,这就是相当的;如果你所遭所遇不吉祥,尽发生意外,那么你占察得到纯善,这就是不相当、不相应的。你尽遇到苦恼的事情,你得到十善,这也不相当;你尽遇到吉祥的事,你又得到十恶,这也是不相当的。那么这里边的详细分别,在后面会说明的。
J2. 明不现(分二)
K1. 俱不现 K2. 有所不现
今K1
若占轮相,其善、恶业俱不现者,此人已证无漏智心,专求出离,不复乐受世间果报;诸有漏业,展转微弱,更不增长,是故不现。
这是第二科,说明了占察你善恶业,为什么不现,是什么原因?这又分二科:第一,俱不现;第二,有所不现。现在这是第一,俱不现。
“若占轮相,其善、恶业俱不现者”:假使你占察轮相的时候,善业、恶业都不现,也不现善、也不现恶;“此人已证无漏智心,专求出离,不复乐受世间果报”:这因为这个人已经得到无漏的智慧了,所以他专求出离三界,不愿意再受世间这种善恶的果报。他已经行菩萨道了!
“诸有漏业,展转微弱,更不增长,是故不现”:他得到无漏的智心了,所以他这一切的有漏业就渐渐地薄了、渐渐地少了,你这个欲心不长了,所以就不现这种善恶果报的轮相了。一切有漏的都微弱,就是它不长了。什么叫做有漏的业呢?你贪,这也是有漏;瞋,也是有漏;痴,这也是有漏。也就是你的欲念重,这就是漏。你不要以为欲念是一个好东西,这就是有漏;令你堕落到三恶道里去的,就是因为这个欲念。现在这个有漏业,就是说的你的欲念。
K2. 有所不现
又纯善不具、纯恶不具者,此二种人,善恶之业有所不现者;皆是微弱未能牵果,是故不现。
“又纯善不具、纯恶不具者”:又者,有都是善也没有恶、都是恶也没有善的人。“此二种人,善、恶之业有所不现者”:这两种人,无论善业、恶业,也都不现的原因。“皆是微弱未能牵果,是故不现”:是因为他善也很少、恶也很少;因为很少的关系,牵不动这个果报,所以也不现出来。
礼拜天要有两位居士在我们这佛堂举行结婚典礼;那么,这次应该大家知道怎么样念这个偈颂,都很熟悉的。上午举行仪式,从九点半钟开始;谁愿意来参加的,我相信也一定会有好东西吃。这是一个消息。
还有我们现在这个地方,这是挂衣袍的,所有男界的衣袍可以挂在这个地方;女界的衣袍可以挂在箱子里边去。那么现在把男女的界限分清楚一点,将来把房间做好了,更应该分清楚一点;因为我们修道的人,要去欲断爱--去这个欲心,减轻了这爱心,不要尽打妄想。男女若不分清楚了,有的时候就令人造罪业了,就令人打妄想;现在讲这部《善恶占察业报经》,这就是令我们人明白这个业的来源。所以在这个清净道场,人最好不打妄想!
但是我们人人不是证果的圣人,所以这种不干净的思想,常常会发现出来;发现出来你有这种不干净的思想,就造不干净的这种的业,你这个业也就不清净了!所以我们现在要一点一点把打妄想这种思想消灭了它,好用功办道。
那么我现在不敢在这儿吃饭。为什么呢?因为这不单吃得太好,又吃得太多。有的人护持师父,用那么大一个碗,几几乎乎就等于把那个锅完全给我抬来了,给我一个人吃。我看见旁人那个地方没有这么多,我这个地方太多了;所以又吃得好、又吃得多。我没有这么大福报,所以现在我自己愿意受一点苦。
那么有的人知道我,自己就那么供养少少的东西;但是我不知道我愿意、不愿意吃这东西。因为我不能说哪个东西我愿意吃;若愿意吃的东西,就会又来得很多了。所以无论好的、不好的都一样吃,我自己不会吃得太多了,这是我现在对大家讲一讲这个因缘。吃得好,又吃得多,这是好事情;但是我觉得这是一个苦的事情,做很多工的。
H3. 占后诫劝
若当来世,佛诸弟子,已占善恶果报得相应者;于五欲众具得称意时,勿当自纵,以起放逸。即应思念:由我宿世如是善业故,今获此报;我今乃可转更进修,不应休止。若遭众厄种种衰恼不吉之事,绕乱忧怖不称意时,应当甘受,无令疑悔,退修善业。即当思念,但由我宿世造如是恶业故,今获此报,我今应当悔彼恶业,专修对治及修余善,无得止住懈怠放逸,转更增集种种苦聚,是名占察初轮相法。
这是第三科,占后诫劝。就是占察以后,自己得到好的和不好的这种预兆,都应该诫。诫,就是很谨慎的意思、很小心的意思。劝,就是劝你应该往更好的做;不要以为自己得到了好的果报,就懒惰下来了,就不精进了。
“若当来世”:假设在当来之世的时候。“佛诸弟子,已占善恶果报,得相应者”:佛的一切弟子,已经占察过自己的善恶,而且也得到了什么果报的话。这都是佛的弟子才明白这种的占察法;如果不是佛的弟子,就不懂这个方法。
你用这种十轮占察出来或者是身恶、或者是口恶、或者是意恶,这三恶。你单单用占察的方法,占察你这个身恶,你要是没有得到身恶,这就不相应;你要是也得到了身恶,这就相应了。这个方法,后面会详细讲的解释的。所以,你现在先占怎么样子,以后就和那个相同,这就叫相应了。
“于五欲众具得称意时”:你就是自己占那个十善,都得到完全的十善了。这十善,你又占那个身口意,又都得到这个善,那么这就是相应了。称意,就是你愿意有钱就有钱,愿意有色就有色,愿意吃食就有得吃。色这个老虎也来了,名这个蜈蚣也来了!愿意吃好东西,这馋虫就来帮你忙;愿意睡觉,这个懒虫也来帮忙你了,说:“好、好,我来帮忙你,quickly go to sleeping(快去睡)!”啊!这就是称意的时候。
你相应而称意了,不要就自满了;不要说我以前做了很多好事,所以现在的业报都是好的了,我占察这个《善恶业报经》,都是非常吉祥的。啊!这一吉,你说怎么样啊?你就放逸起来了。怎么放逸呢?就是明明知道这是恶的事情,啊!我有那么多善事,现在我做少少恶也不要紧,大约不会堕地狱的,试一试看!这一试怎么样?就越试越堕落;越堕落就越没有法子上来了,这就是恣纵五欲。
恣纵,就是尽量地吃、尽量地喝,尽量地喝酒。啊!喝得越多越好,喝得像一个醉鬼似的,躺到街上,也不知道这是什么地方,以为自己到极乐世界了;即使醒来,还是在街边子上睡。在酒还没有醒来之前,以为见到阿弥陀佛在极乐世界:我这黄金为地,七宝庄严,这是太美妙了!眼睛也看得花花绿绿的,明明没有人,他看见一个人;明明没有鬼,他又看见一个鬼;明明没有老虎,他又看见一只老虎。喔!这什么都有了!可是他看见老虎,也不怕老虎,又打妄想了;想什么,就看见什么。为什么呢?这个就是因为这种醉了嘛!
这个醉,不单单是酒醉,烟醉也一样。有人用大麻,一用上,就飘飘欲仙,觉得自己忽忽悠悠在云彩里面一样,腾云驾雾的样子,觉得很自在的。等这种烟的力量过去了,怎么样?就觉得又头痛、又有腿酸、又想要睡觉,眼睛又睁不开的样子,总是觉得不够精神,就再来一口;来一口,就有精神了。等精神过了,再来一口;放不下了,总要用这个东西。
这就像被蛇咬了似的,你总也不会好了。那个毒蛇咬上了,你这个肉一天比一天烂得深一点,一天比一天坏得多一点,坏来坏去坏死了;死了他自己也不知道:“喔?我怎么死的?”见到阎王爷,问阎王爷:“我怎么死的?”阎王爷说:“我也不知道!”阎王爷也不知道你怎么死的。判官就说:“你被毒蛇咬了,因为毒太厉害了,所以现在你就死了!”他这时候才知道,原来我是被蛇咬死的。请阎罗王给他判断这个案:“它把我咬死了,我应该也把它咬死了!”阎罗王说:“好!你也去做一条毒蛇去,再把它咬死!”就互相这么咬,这就是试一试看的关系。
五欲,就是财、色、名、食、睡。财这个东西最坏了,财这条蛇,咬死不知多少人;色这条老虎,也不知道咬死多少人。名等于蝎子那么毒、等于蜈蚣那么毒,也把人害了不知多少。食,吃东西。今天果逸说她吃得太多了,我给她算一算,为什么她吃得那么多呢?喔!原来是因为好吃,忘了多少,吃饱了才知道多了;没有吃饱的时候,她那个贪心说:“那个不错,吃多一点!那个也不错,吃多一点!”这么样子。那时候不知道吃饱、没吃饱?吃完了之后没有房间了、没有 room了,才知道多了。所以,讲法也讲不出来了,把吃的东西都给压住了、压到底下了。所以你看!这是食。
最后要不得的,是一个睡。这个睡虫,人人和它做一个最亲蜜的朋友;你想要醒,它就叫你睡。这睡虫在什么地方啊?我告诉你们,这个睡虫在你那个鼻子尖上。它给你一咬,你就要睡了。最好你若不睡觉,你把你那个鼻子用力一捏一下,那个虫子就跑出去了;跑出来,你就醒了,不会睡觉了。这是我告诉你们一个秘诀。可不要把鼻子捏下来;若捏下来没有鼻子了,那最不好看了。
“勿当自纵,以起放逸”:纵,就是把它放开了。你不要自己纵放开来,因为你要是一把它放开,就不守规矩了。好钱,有了就随便用;色也有了,就随便不守规矩了;名也有了,这也是一个很好的;利和食也随便了。
修道的人应该想:我应该吃少一点,世界上还有很多人没有饭吃呢!我吃少一点,留一点给世界没有饭吃的人吃啊!你这样观想,你还敢吃多了吗?要省下自己所应该吃的东西,给世界上没有饭吃的人吃。若这么样想,这就不放逸;你要是不这样想,就要以起放逸了。不守规矩,就是放逸。这就是戒止你,叫你不要这样子。
你不要五欲具足了,你就发起狂来了,不守规矩:“守那个干什么?能有什么用?受戒的人都是最愚痴的!守规矩的人都是最愚痴的!你看我们自由自在,忽天忽地,愿意到天上去就到天上去,愿意到地下去就到地下去。这有多自由!”这一自由啊!就到天上去,到那个非非想处天去了;你想不到的地方也到了,到地狱,要到十八大地狱、五百小地狱、千千万万的小地狱,到那个地方去了。
“即应思念”:即刻就应该想一想。想一想什么呢?“由我宿世如是善业故,今获此报”:我在前生因为尽做好事,种了很多善业的缘故;所以现在我得到五欲圆满的果报,今生五欲才很多的、很圆满的。“我今乃可转更进修,不应休止”:我现在应该辗转更加精进,来增加我的修行,不应该停止。不应该我走到这个地方,我以为满足了、够了,我还应该更加努力再修行!
好像你读书,你读会一篇,是开了一篇的智慧;你不要说我够了,我就开这一篇的智慧就得了。那么,你还应该再开第二篇的智慧,向下去读去。好像果逸现在这《楞严经》不知道记得多少了?那么以前所记的,不知现在都丢了没有?那么没有记得的,又不知道又得到了没有?所以,你若得到了,这就是没有休止。要是以前的也忘了,现在的也不想它了,未来的那更不学了,那就是休止了。
学佛法是不应该休止的,应该一天比一天精进,一天比一天学得多一点。说:“我没有办法啊!I can't take it!(我受不了了!)I can't continue. I stop!(我没有法子继续,我休止了!)”修道就要往真的修,不要夹杂这种不清净的因缘。往真的修,就是不要存一种攀缘心,不要存一种求名的心,不要存一种求利的心,这才能清净其心;清净其心,才能生出真正的智慧。所以在我们金山寺这里的规矩,就是决定不存一个攀缘的心。
那么,在这每一天的 lecture(讲经)完了之后,一般听众,外边的就应该回到家里去,研究你所听的 lecture,不要在这佛堂里边乱讲乱说的,佛堂里边不能讲话的。因为什么呢?要存一种的恭敬心,毕恭毕敬的;这十方诸佛菩萨都在这里,我们怎么可以随随便便地乱讲乱说的?在佛堂里边,没有重要的事情,任何人不可以讲话的。彼此谈话,要是有什么问题,我们自己里边的人,可以慢慢地讨论,不要在佛殿里边随随便便的谈话。我们总要想:十方诸佛菩萨就在我们头上,我们如果乱讲,这是对佛不恭敬;你若做这种的观想,你任何的时候还敢讲话吗?还有时间来讲话吗?
你们各位想想:我们现在在一个开始的期间,我们每一个人,必须要认为我们这个佛殿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你们各位应该知道,到外道这个教堂里边,也不可以随随便便讲话的,都是很小心、很恭敬的;没有那么随随便便,愿意讲什么就讲什么,愿意说什么就说什么。
大殿里边,保持一种清净的气氛,任何人不能在佛殿里边来随便谈话。到这里,或者你打坐,或者你看经,不要啰啰嗦嗦地讲东讲西、讲南讲北。不单在佛殿里要这样子,甚至于你回到自己家里,也应该恭恭敬敬的,好像佛菩萨总在你头上看着你一样的;也不可以放逸的,所以不可以随便乱讲话的。那么说:“我也不是个哑巴!”你不是个哑巴?你讲多了就会哑巴的;你现在不是哑巴,将来恐怕就会不会说话了!这有一种危险的性在里边藏着。
那么,外边的人想要来研究佛法可以的,make an appointment(约时间),在白天的时间,你愿意请问什么佛法可以的。因为晚间我们这儿,现在很多的工作,并且我们休息有一定的时间,所以不能陪各位外边的人随便谈话。这一点,不论里边的人、外边的听众,都要特别地留心这一点。你告诉他们,晚间任何人也不 答复问的问题;我们这规矩是这样子的,不向其他的地方攀缘。你互相讲话,你出家人对在家人愿意讲话,这就是攀缘;你在家人愿意和出家人乱讲话,这就是不尊重佛法。
“若遭众厄种种衰恼不吉之事,绕乱忧怖不称意时,应当甘受”:遭,是遭遇。众厄,就是所有的厄难;厄难,也就是灾难。种种衰恼,也不是一样,就是贼偷、火烧,什么事情都有了,种种不如意的事情都全了。若是遭遇到一切厄难等种种不如意的事情、不吉祥的事情,在这个时候来恼乱一切的众生,令一切人的心不如意,这时候,应当甘而受之。不称意,所以就恼乱;忧怖,就恐惧了。
怎么叫甘而受之?本来是苦,但你要想它是甜的,接受这种的事情。甘,也就是甘心愿意,就是这些个不吉祥、不如意的事,你都很欢喜接受的,没有一点:“啊!这个这么难!我又念佛,怎么我又遇到 accident(意外)呢?我又修行,怎么我又被人打劫了呢?我又这么用功念佛,怎么佛菩萨又不保护着我呢?什么道理?”这么就怨佛了。连菩萨也怨起来了:“唉!这个菩萨真不公平!你本来有这个能力可以保护着我,为什么你不保护我呢?太偏心了!”
有的人又打妄想,说:“我很相信师父,怎么师父还令我有这种意外的事情发生呢?这个师父也不理我了!”把师父也闹了,把师父也怨了,于是乎就发脾气了,又哭又喊的:“这师父对我也不好了!”先怨佛,然后怨菩萨;菩萨怨完了,怨师父。所以这师父很不容易做的,菩萨也不很容易做的,佛更难做了。你不要以为成佛就什么都好,众生很多不平的事情都来怨佛的。好像外道就骂佛,说佛教是魔鬼啊!你不要相信他。你要信佛,他说是魔鬼。你看有什么法子呢?就这样子!
“无令疑悔,退修善业”:使令不要怀疑后悔,不要退心向后转,就不发菩提心了。你不要遇到一点魔难,你就受不了。
我遇着有个人在香港──就是那个大光公司的陈瑞昌;他的姨甥女发魔障病,有鬼上她的身,就令她发癫发魔气的样子。他就发愿说:“如果我这个姨甥女的病不好,我以后就不信佛了!”就发这么个愿。幸亏他的姨甥女的病以后果然就好了,大约是佛也怕他不信,所以就叫他的姨甥女好了。并不是佛怕他不信,只是当时我看她这种发狂的样子很可怜,所以我就叫他这个姨甥女病就好了;好了以后,全家都信佛,都皈依三宝了。小孩子一生出来就皈依三宝,就请人吃斋。每逢生一个孙,生一个孙女,就请佛教所有的人来吃斋,开这个吃斋不杀生的风气。这就是不退修善业。你无论遇到什么魔难,遇到什么打击,遇到什么不如意的事情,你都应该忍受,不应该退失菩提心。
“即当思念”:即刻就应该思念。思念什么呢?“但由我宿世造如是恶业故,今获此报”:这个只是由我在过去所造的种种像这样的恶业,所以我现在才得到这种的恶报。“我今应当悔彼恶业,专修对治,及修余善”:我现在应该忏悔我以前所造的恶业,专修这个对治的法门和修其他的善事。怎么样对治呢?就是你不是恶业来找我吗?我越要做点善事;我越有不如意的事,我越要往真的做!我绝对不退失我的菩提心,我信佛,我绝对不会再退的。
你们各位啊!要记清楚。无论有任何发菩提心的人,他想要信佛的,你无论如何不可以嫉妒障碍,令他退失菩提心。你要是令人退失菩提心、令人家离开道场,将来也有人一样嫉妒你,令你也离开道场,令你也不能修行而堕落去。这种果报是很厉害的,所以你们不要马马虎虎的,以为好像小孩子好好玩似的,这不要紧的事情。不要这样子!这就叫对治,你越不好,我越要往好的做;越有意外的事情发生,或者什么 accident(意外),我越要往真的做。
对治,比如你懒,不愿意修行;我就来精进,用精进来对治。你本来不愿意布施,很贪的;现在我就用布施来对治。本来不守规矩,那么现在就用守规矩、持戒律来对治它。本来脾气很大的,不能忍,现在我就修忍辱波罗蜜。本来是很懒惰,现在最精进。本来很散乱的,一天到晚欢喜讲话 talk, talk, talk,没有旁的本事,也不知道讲什么?你讲话还不要紧,令旁人也不修行,障碍旁人修道。现在我修禅定,我愿意讲话吗?我时时刻刻都修定不讲话。你本来很愚痴的,现在我学智慧、学般若;学般若,这就对治愚痴。总而言之,你有什么毛病,就用什么方法来对治,这叫专修对治。
“无得止住”:你不要停止了。不要说:“我学佛法学了好多年了,也没有什么用啊!我不学了!”你不学?不学你就得不着。“懈怠放逸,转更增集种种苦聚”:懈怠,就是懒惰;放逸,也就很随便,一点都不守规矩的。就任由自己又懒惰、又随便,辗转地更加把种种的苦聚集到一起了。“是名占察初轮相法”:这个就名叫占察初轮相法。
今天我有一个很重要的事情向大家发表。什么事情呢?就是我们现在在美国这个地方,建立的道场将要完成;有谁愿意到道场里边来住的,现在可以报名了,然后再写一个请愿书,这就是在道场里头,一定能守道场的规矩,不会破坏道场,不会侵损常住。对道场的一切物质,都是保护、爱惜,就比保护自己的眼睛更重要。所以在以前,祖师有这么一句话说:“爱惜常住物,如护眼中珠。”这是非常重要的。你那个眼珠子不保护,就看不见东西,就会瞎了。那么不爱惜常住物,将来我们的心也会瞎了;心怎么会瞎呢?会愚痴。所以每一个人都要保护常住。
房间就要造好了,造好房间的时候,每一个人所住的房间,要先知道这个条件。什么呢?在这个房里边,不可以钉钉子。因为我们这墙不太坚固,你一钉,若钉不到木头上,就会把那个防火板都钉坏了;钉坏了,墙就会一点一点地坏了。这就是不爱惜常住。所以每一个人住的房间,不可以在墙上钉钉子,也不可以在门上钉钉子。
所有的东西,都要可以搬出搬入的,要能以在房里头拿到外边来,又可以在外边拿到房里头,不能大过所住那个房的门。不能在那个墙上钉很多钉子,挂很多衣服在那儿。那么每一个人将来住那个大房间,每一个房里边,要做四个挂衣的衣柜。自己不可以随便在房里头或者钉一个架子,或者做一个什么东西在里边,无论哪一个人都不可以的。
那么说无论哪一个人都不可以,现在我知道果地在房里头钉一个架子,又用五个板钉铸的那么个洞。那么他怎么可以呢?因为他在没有发表这个规矩以前,所以我们就可以 pass(通过)的。并且他对我们的道场也很有功的,以前帮助你们五位美国出家人--三个比丘、两个比丘尼--到台湾去,他也出了很多力。在这儿造这个道场,他又二十几年以前就买工具,预备造我们这个道场。你看,这么久以前!这是个老功臣了,对我们道场有功的人。所以他愿意铸洞也可以,愿意钉一个架子在房里也可以。那么其他任何人都不可以的,就是无论出家人、在家人,都不可以在房子里边钉钉子,和做一个特别样子的东西;做可以,要在门里边能搬出外边,门外再搬到门里边去的。
这样子,在常住的人,有的时候当这个执事,有的时候当那个执事。比如当的执事高一点,就搬到一个房间好一点;当的执事低一点,就要住一个不太好的那么一个房间。并且现在哪一个人住哪一个房间,还都没有一定的,所以任何人--就是两个比丘尼,现在住的房间,也都不可以钉钉子。门上也不可以钉钉子,墙上也不可以钉钉子;因为你一钉钉子,将来或者你不住那个房间,旁人就不愿意那个钉子,不高兴你有这个窟窿在那个地方,所以这一点,大家要预先知道的。所以谁愿意来到这个道场住的,先先的报名;房间修好了,就可以搬进来。
现在,有好几个人看见果地做这个洞,都很欢喜的,都愿意造这么一个洞,说:“将来我也造一个!”又有一个人说:“我造的,不要这么大,小一点就够了!”有好几个人就想跟着果地跑。所以我今天发表这个消息,就是果地做的,不管大小,现在不管了,因为他已经做了;要是在没做之前,我看见他做了,我也不叫他做。那么我看见的时候,他已经做完了;但是你们现在没有做的,都不许可再做了;再做,就是犯法了!
因为头一个是立法的,再一个你就是犯法的;所以各位都要注意这一点,要保护这房间。这房间并不是卖给你,所以你不可以随随便便地,或者增加什么、或者减少什么。将来每一个房里,有那么一个打坐的凳子,这是每一个人都有的。现在果孟发菩提心做这个打坐的凳子,坐在那凳子上就要等着;等着什么?等着要开悟,Wait a minute, Wait a minute要开悟。所以你们若不开悟,就对不起这果孟;果孟很辛苦的,minute, minute(分分)他也不等着你,这是很辛苦的。他要是等着 minute, 马马虎虎,你们就不开悟也不要紧的;因为他不等着,你们也不可以等着,就赶快要修行。
那么这床也有一定的,什么都是一定的,不可以随便乱搬的;因为这是道场的东西,道场的房间,我们要特别保护的。不要像这个果通,我造的房间还没有住,他就给我打坏了;他说:“师父!我给修理好了!”但是他又忘了;因为他对我们道场也很有功的,他忘了,我就叫 Bill又做好了。
他对道场有什么功呢?我们这些个板都是他介绍来的;所以你们有人脚被钉子砸穿了,你只可以怨果通,因为他给你通的。所以果法,你不要怨这板子,说:“这果通尽给我找麻烦!”给你个人找麻烦,但是把道场造好了;他因为造道场关系,你也应该很感谢他。所以果通对于我们这道场也是很有功的。并且今天他又搬了一个甘露水的瓶子到这儿,我想我一个人喝不了那么多甘露水,我把它放在外边,谁愿意喝谁就喝。他说两个礼拜一次,那我们喝完了不管它够不够,喝完了算。就这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