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副楹联咏和园
姜 诗
和园是我的精神家园,是文友雅集的理想场所。它座落在省级森林公园巍螺山的下边,那里原先叫卧龙沟。它依山临水,得天独厚,藏风聚气,环境清幽。举目一望,园后漫山遍野是滚滚的翠涛。园内繁花似锦,四季飘香。外得山川之秀,内蕴人文之胜。是观者悦,居者欢的好地方。朋友来了可以在这里谈诗论文,观鱼赏花。这里多次接待过文坛翘楚,书画界名流。卢子贵、周啸天、杨泽明、叶红、兰天、滕伟明、廖继礼、张志武、胥正荣、蒋大海、邓文国、李艳、陈大义、魏龙……等众多文友,曾先后来这里作客。卢会长、叶红副会长对和园情有独钟,曾三度光临和园。至于杨庆龙主任、林长龙主席、张州旭主编……更是和园的常客,他们来和园的时间也就更多了。
和园具有生态之美,人文之美,是文友们纵情诗酒,吟诗作对的理想之地。文友同我自己先后撰写了四副礼赞和园的楹联。这些楹联不仅尽情描绘了和园风物之胜,还充分表达了撰联者对和园的钟爱之情。
下面,请让我向大家介绍这四副联。
第一副楹联是中江县政协已故副主席蒋海福先生撰写的。时间在2000年左右,当时和园刚开园迎客不久。蒋主席勤勉好学,自学成才。他学养丰赡,涵濡深厚,记忆力很强。常常是表达精准,语惊四座。他同我岳父林舒乔先生和我都是好朋友。我同他之间,是两代人的交情。他赞美和园的楹联是这样的:“和生祥瑞,万朵名花迎雅客;园引晴空,一天丽日暖鸿儒。”这是一副嵌字联,把上、下联的第一个字放在一起,就成了“和园”。这一副联蕴含极深,让读的人回味无穷。
第二副联是我的年轻文友,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王道义先生撰的。道义博学多才,性情敦厚,待人彬彬有礼。他书法、篆刻俱佳。多年前就是西冷印社的会员,称得上名重一时。他的联语是:“以和为贵,广交良朋益友,天宽地也广;造园圆梦,遍种奇花异卉,情欢意更畅。”这也是一副嵌字联,只不过嵌的是上、下联中的第二个字。这一副联,对仗工整,韵律和谐,意蕴深厚,美到极致,具有强大的感情力量。

第三副联是我的挚友胥正荣先生精心撰写的。他是德阳市硬笔书法家协会的首任会长、省硬笔书法协副会长、省楹联诗词学会会员。他精于书法,善于撰联,文学功底很深厚。他的“题和园别墅联”是这样撰的:“和煦春风,园蒸雅气;文章锦绣,翰溢诗情。”真是无独有三,智者所见皆同,胥主任也把“和园”二字也嵌在联中。他还独辟蹊径,把我的笔名“春风”和“诗”字也融进联中。他的这一联文本精致,措辞典雅,别有韵味。他用绮词丽句对和园的文化取向、精神内核,作了诗意的表达。
总的来说文友们撰写的这三副联立意超拔,功力精湛,读起来有情怀,有格调,有境界。能吸引读者的眼球,让读者喜闻乐见,并从中受到感染,受到启迪,领略到审美愉悦。我为自己有这样知我爱的的文友而感到无比欣慰。也感谢他们撰联所付出的心血。
园中第四副联是我自己动笔撰写的。和园是我的精神家园,由我倾力、倾情、倾智精心打造而成。它意趣天成,是我情之所系,心之所想,兴之所托,意之所归的地方。我把它定位为“文朋诗友的创作基地;家人弟子的休闲乐园。”文友们经常在这里雅集。它留下了很多历史印记。撰联时,我把我特有的心灵感悟同我对于诗意生活的向往追求融入其中,串成这一联“造园绿野,偏爱灵山秀水;建亭溪畔,闲对明月清风。”联语写成后,请德阳市书法家协会前主席张志武先生书写,现挂在伴月亭前供来客欣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