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辱不辩 寡言不争
文/尹文举
总有一些事,一直驻在心底,却告别在生活里。我对生活以往情深,报之以歌,安于得失,淡于成败,当为则为,忍辱不争。能拥有一份淡然,拥有一份安谧,顺其自然度春秋,何乐而不为?!看淡了人生,过惯了平淡生活,也就越发感觉内心平和。
十多年前的一件往事,像烙印一样深深刻在我的记忆中,我尝试着努力刻意去遗忘,但记住的还是永远没法忘记!

记得是一个晌午,我接完一个电话,和往常一样,骑上摩托车直奔村上,天气闷沉沉宛若一张大网罩在上空,远处的乌云黑压压连成一片,周围的空气沉闷闷叫人喘不过气来。一个不到五米见方的办公房里弥漫着浓浓的烟雾,遍地是灰尘、烟头,以及散乱的空酒瓶,一股刺鼻的酒熏味扑面而来,临时值班床上横躺着一个人,瞥其乃尔,鼻声如雷,裤裆流出的不明液体带着异味喷出一股酒的气味,阴森森的脸上露出一副凶相,看来酒局已经散场,旁边椅子上坐的是我的一个同事,醉意朦胧,进得门我们视线直对面面相觑,他似乎有一点难为情的样子,说话语无伦次,顺手点了一支香烟,借着酒性发挥了起来,便开始了他们"既定方针”的谈话内容……
约谈,其实是动员辞职的约谈。记得春节过后的一次下队入户,同事递给我一条香烟,说是拜年的礼物。春节团拜有意无意的缺席,我就预感到事态的发展会有一个突变,今日"东窗事发"毫不意外,种种迹象已经告诉我,这一天肯定要来。
一切来的并不突然,因为我的性格决定了这一切:老实固执且冲动,怕冒险,常"冒险″,惹了不该惹的人。不巴结领导,自然就谈不上讨好。不曲从拍马,不阿谀谄媚。思维不对称,没有共同点,甚至更是一道障碍。共事不共谋,无形中成了心理上的一条防线。不顺应潮流,就无用武之地,所以也就不是一条道上的车。
我向来喜欢写一些评论及回忆性的文章,把人生经历尽可能的用文字记录下来,但对于一些伤感的事理,我总不愿提及,有时害怕伤感情,因人因事毕竟一起共事过。可思来想去还是写一写的好。文字这东西实在好,能记录生活的点滴,能抚慰人心的不平,还能告诉人们,世上最可怕的不是魔鬼,而是人心,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很多事情都后知后觉,比如……人心险恶;比如……因果报应。
天可度,地可量,唯有人心不可防,人心的险恶我算是体会的淋漓尽致,当面是笑脸,背后是刀子,当你撕下对方面具的时候,你就会发现阴险的不是陌生人,而是你身边的人,所以说,别人的屋檐再大,也不如自己有把伞,世道无常,人心难测,江湖阴险,不行就撤,人生处处有风景,何必单恋一枝花。能拿得起,就能放得下,⼀个⼈的快乐,不是因为他拥有的多,⽽是因为计较的少。做人纯粹点、做事实在点,同样的瓶子,为什么要装毒药呢?同样的心理,为什么要那么狡猾?周恩来总理曾有句名言:"老实常在,狡猾常败",这句话我很感慨,老人家一语道破了玄机,不信你去回头看,细节里全是答案。

尹文举,网名:伊若轩阳,定西安定人,1961年生人,农民,曾当过村文书,一度遇贬忍辱,“闭门读闲书,不闻窗外事”,由此热衷于文学,沉迷于文字,喜欢业余写作,曾在“感恩母校征文”发表《母校如歌》获二等奖。作品亦散见于《陇中文苑》《黄河文风苑》《世界作家文集》《读者美刊》《西部书坛》《诗艺花园》和《陇上风情》《紫桐文苑》及网络文学平台等,“公众号”"都市头条″亦有自己的创作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