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退休老朽,生活中常听,看到家长,爷辈教育小孩子的事情。对当今人们的教育方法,我多不敢苟同。总觉得我们现在的教育,学校,老师,家长在教育孩子点缺失点什么?我不懂教育,但想说点我的感觉。
毛主席他老人家在上世纪初就说过,“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这句话在毛选五卷有记,我沒翻书,信口记录下来。古书《传习录》有说,“古之教,教以人伦”。《中庸》讲“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这些古今圣人论教,我以为大体不错。而我们今天的教育,我觉得忽视了“德育”。让德育变成了“智育”的同义语。

网络图片
智育是岀自个人的内心需要,是主动的,而教育是由外界对人的训练,带有规范性,学习则是心底愿望的结果。也就是说,智育是“教”给孩子,那德育只能是“做”给孩子们。显然,今天的教育只是一条腿走路,孩子胎教,小学用钱上重点校,课外补习数理化,最后千军万马冲上独木桥,直奔985,211。而古今中外教育提出的德育,育人人们关注得很少。我们忽视了教育的另一半,道德品行和人格修养的培养。人的品德,当是从小孩子说话开始,家庭培养,父母示范,老师言传身教的“习染”,让父母,老师自身优秀的品行影响渴求知识的孩子们。而今天的孩子们,从幼儿园开始到高中,都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可笑的是18岁成年人的高中生,还要家长接送上学,这和手机中常看到的日本小学生自已上学,自已过马路有多么大的差距?
德育教导人应该有敬畏之心。孩子们有了敬畏之心,才能自觉约束自己,不做岀格越轨之事。现在的孩子,根本不怕老师,恶搞,辱骂老师常有之,家长也常到学校兴师问罪,这和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师生关系截然不同。我上学时怕老师,再顽皮的学生哪怕不怕父母,也对老师有所敬畏。
孩子从小要懂得规矩,家长对孩子不能一味迁就,说到这里,我想起一件事;一次,我在小区散步。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加上小俩口用儿童车推一个5,6岁大的小男孩,小孩下车跑几步摔倒,6个大人一齐扑上去抱起小孩,我在后边多嘴说“小孩子摔倒,让他自已起来…”,6个大人用异样的眼睛看着我,我自讨没趣地溜走…。

网络图片
到今天,我不知道那天的话错在哪里。我以为,小孩子必须有一个能管得住他的人,而对他(她)们犯错,必须惩戒,让孩子知道犯错就必须付出代价。父母管教孩子,老师教育学生自古天经地义,“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有一个宋江和李逵对犯错小孩的故事说给溺爱孩子的家长。说宋江杀了阎婆跑路,在大树下休息睡着了,被玩童用尿泚醒,宋江不但沒责孩子,还给几个铜钱便离去。李逵找宋江在大树下休息也睡了,顽童也用尿泚醒李逵并索要铜钱,李達大怒“小厮敢消遗停爷爷”抄起斧头砍死顽童。故事真假且不说,但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无底线的放纵是将孩子推向危险的深渊。孩子小时不管,大了想管也晚了,你的孩子碰到的可能不是宋江,而是李逵。如此,不如早教孩子有所敬畏;敬畏生命,敬畏师长,敬畏规则,把孩子培养成有宜于社会之人。
当今的教育,只有胡萝卜,没有大捧,只有顺从,没有惩戒,这是不完整的教育。惩戒,是各国通用的做法。美国学校有禁闭室。学生犯错要受禁闭;韩国学生犯错可用戒尺打小腿;英国教师可禁闭学生,可打手心。对学生不可单纯维护而不强调责任,如果学生任意挑战秩序而不受约束,没有惩戒的教育是种脆弱的教育。而脆弱的教育对像小树一样的孩子们不及时修剪一样,结果一定会长岀歪脖子树。批评,教导,示范,是爱之深恨之切。人们应该是知道的。

网络图片
今年高考前,我在手机中看到这样一个视频。某高中考前听老师最后一堂授课,下课铃声响了,全班学生整齐站起来,双手抱拳,齐声说“謝先生之教诲,先生之教,弟子永生不忘,待弟子学成归来,报先生教诲之恩”。我不知道这是摆拍还是真实场景。然而其行为,让人动容…。
我深知老师对学生的批评,是“爱之深责之切”的表达。很多年后,我对教过我的先生常充满感恩之情,那是因为学生时代老师的教诲和苛刻的批评,使我悬崖勒马,使我学以做人,使我在后来的人生旅途少犯错。感恩的,永远是那些受批评多的人。
景才读书有感于2022年6月14日

作者 孙景才
孙景才,生于吉林长春,军人出身。复员后在长春市机关工作至退休。爱运动,对读书,写字有偏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