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双枯枝般的手
作者 二月微风 朗诵:海燕
奶奶八十三岁那年,尽管脸上爬满了皱纹,可是仍然耳不聋,眼不花。由于八十岁中风,口语不清,然而仍爱唠唠叨叨管闲事。特别是她那双枯枝般的手,仍然一天到晚不停的摸索着活儿。有时行走竟扔掉拐杖,手拿瓦片撵鸡 , 手拎羊绳逮羊,手拿鞭子赶牛。我一看到她那双枯枝般的手不停地劳作,我的心里就不能平静。既敬佩爱怜,又好气好笑;既让我深深自责,又引起我深沉的回忆。随着各种感情波涛的翻滚,许多往事就像闪电般地展现在我的眼前。

记得我六七岁时,正值三年自然灾害初期,是吃大锅饭的年月,奶奶已五十多岁了。她在集体的大食堂里做饭。因为当时生活紧张,我的肚子经常饿得咕咕叫,所以食堂像有磁石一样吸引着我,我特别喜欢往食堂里钻,躲到食堂的门后想寻点食物。特别喜欢奶奶那有力的白晳灵活的双手蒸馍,总想让奶奶从高高的笼格子里给我拿个黑油油的窝窝头。我眼巴巴地盯着她的手,期待着,期待着。可是,平时对我视若掌上明珠的奶奶好像没有看见我似的,仍然专心地从笼格子上往箩筐里放窝窝头。当时我已懂事,怕别的小孩知我进了食堂,怕其他做饭的撵我出去,不敢嚷着要馍吃,真是难受极了!恨不得上去拉住奶奶的手夺个馍来,然而我又不敢这样做,只好忍耐着。但忍耐是有限度的,不久,我饥不可耐地伸出小手从空笼格 子上抠馍渣吃。这情景被奶奶看见了,她用那双手抓住我的胳膊,把我拉出食堂,她的那双手竟是那样有力,我恨我不能抵挡住她的手,我伤心地哭了。到开饭时候 ,奶奶从食堂里出来, 她饿着肚子把自己分的那个馍给我吃。并用手擦着我的鼻涕眼泪,抚摸着我的头吓唬说:“多吃多占,送到邓县;多吃多喝,送到……。”她停了一下又说道:“我在食堂做饭可不能多占集体呀,现在北京大官都定时定量吃野菜 ……”他啰嗦的话,当时我并不很懂意思,只是肚子不饿也就不恨奶奶那双有力的手了。

随着斗转星移,二十多年过去了,我更感到奶奶对我多么关怀爱护 ,更感到她心底多么纯洁善良。与我小时候相反她拉不动我,我却能拉动她了 ,然而她仍然闲不住。八四年开始我家连续三年种甘蔗。甘蔗长得旺盛,有一人多高,年收入近千元。这也有奶奶的汗水,奶奶的功劳啊!晚自习下班后,我在地里看护。奶奶怕影响我的教学工作,每天早晨都在学校起床钟响前半小时来到地里。整个白天都在地里,饭也是送到地里吃的。在烈日下 ,在风雨中,她总是用那双枯枝般的手除草去叶,劝都劝不住。甘蔗成熟时节,过路的人只要和她攀谈几句,她就亲手给人家砍甘蔗吃。她的善良与勤劳,得到了乡亲们的啧啧称赞。是的,连续三个酷暑,三个春秋,奶奶几乎都是在田野里度过的。八六年中风时,也是从地里用拉车拉回来的啊!

在全家人的精心护理下,请医治疗,奶奶的病好转了,仍能像原来一样行走。可是却留下了口语不清的毛病,为此我们全家都感到非常内疚。一定要让她享两天清福,不让她干任何事情,可是她那双干枯的手仍然闲不住,一天能剥一大箩筐玉米籽,摘两箩筐棉花。谁要劝她,她总是说:“我活着就不能吃闲饭!”

有一次,她拎着羊绳要去逮羊,。我又好气又好笑,怕她有个三长两短,劝她回屋,她却说:“绊死了算啦!”我竟用双手用力地把她拉到屋里。然而奶奶却不理解我的心情,骂了我整整一个晚上。这也使我引起深深的自责。
我不由想到了唐朝人杜甫的一句诗“人活七十古来稀”, 而我的奶奶比七十又多了十三个春秋,她已是老态龙钟,风烛残年了,那双干枯得像树枝一样的双手,还要摸索着干活。这怎能使我心情平静呢?怎能使我不敬佩呢?

至今,奶奶已去世二十多年了。每当我遇到困难的时候,每当我想偷懒的时候,每当我出现私欲的时候,我仍想起奶奶那双枯枝般的手,她像路标一样矗立在我人生的道上,这路标永远那么清晰,永远闪烁着耀眼的光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