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教师的预见性
吴福木
如今的中考、高考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从近几年看,高考题难度有增强的趋势。我认为,与其说是考学生,勿宁说是考老师。这一点是很明确的。
一个教师,没有相当的知能积累,没有深厚的学科素养,没有高强的学科思维与表达,是很难胜任现在的高中教学的。初中也是这样。所以,无论你是老教师,还是年轻教师,都要赶上高考、中考改革的步伐,既要不断充实知识,还要更新知识,而且提高自己的做题能力。一个教师水平差,教出的学生整体水平肯定差。我说的是整体水平,不是极个别、极少数。一个班级整体成绩差,那一定与老师有关(当然要考虑每个班级的分班层次)。这也是非常客观的评价。如果不相信这一点,那你永远不能提高自己。
作为一个语文老师,首先自己要热爱阅读与写作。民进中央副主席、语文教育专家朱永新也有这样的观点。一个老师自己不热爱,即使你如何强调,说服力也不会很大(逼迫与主动根本不同)。一个热爱阅读与写作的老师,能够自然地影响学生,因为,你不仅有底气,有经验,还有美好的感觉(feel)。说到这,我是有发言权的。我之阅读写作,学生尽知。小说、散文、诗歌、文论、哲学,我都阅读。不仅阅读,诗词歌赋,散文评论,无所不写。正因如此,我在讲现代文阅读、作文指导时,自然就相对从容、透彻。而且,我还会隔上一段时间,把我写的诗词、散文、评论分享给同学们(我的一位文学朋友说,“你的诗文也成了教材”)。你要是学生的话,会有什么样的心情。
在这里,我特别强调一下一个教师的预见性。一个教师要有先知先觉的能力(我也经常强调,一个学生必须有这种能力,走在命题人的前面)。什么是预见性?就是要有准确的判断力,一定的灵活力。高考命题,既有规律,也无规律。这要看你怎么看,怎样判断。近几年高考语文试题中的现代文阅读,散文与小说有相间考查的特点。依此推理,今年应该是(或者说大概率)散文阅读。于是,进入五月份,各地模拟考试大都是考查散文。可是,考前我给我的学生强调,小说阅读也应该注意,不要忘记小说的特点与每篇小说“独特的这一个”(即特殊性、灵活性)。结果,考的就是小说。高考就是高考,不能让你随便就能猜测到考什么。那么,现代诗歌、戏剧,是不是就不能考呢?要我说,完全可以考(只不过不好命题罢了,或者说找好的文本不易)。中考就不然,2021年聊城市考的是散文阅读,我说今年很可能是小说阅读。果不其然。考完语文,王一涵同学旋即给我发微信,说,“吴老师,你说对了,考的就是小说”,并说我给他提供的名言警句也用上了。能看出,他是多么的高兴。这就是一个老师的预见性。如果一个老师很死板,没有准确而又灵活的判断力,那学生又怎能信服你呢?
前面说,一个教师的能力至关重要,高考对教师的要求肯定越来越高。我虽然从教36年,但我不敢丝毫怠慢,始终秉持“学习、创造、谦虚”的人生哲学,不断给自己出难题,挑战自我。高考语文结束,我马上写了“我写高考作文”——《固“本”得“妙”境界开》。中考语文结束,更是在第一时间写了“我写中考作文”——《这就是我想要的生活》。文章甫出,即引起热议……
炎炎夏日,又有谁在写呢?我中午不休息,写完、修改完,才吃饭。我就是这样的人。
2022年6月16日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