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再话巴山夜雨时 495
文/三木秉凤
松风清徐,烟雾浮晨,家在山下,闻鸟鸣琴。一觉醒来,窗外淅淅沥沥下起小雨,雨停之后,林深之处的鹧鸪开始鸣叫,临窗望远,云山雾罩下的疏枝翠叶在风雨飘摇中若隐若现,一个经历过疾风暴雨的人,即使风凋碧树,依然能够独立高楼,望尽天涯海角之路。此时由雨而感,是因为雨与人生如其相似,雨被天空抛弃却被大地的迎奉。在这世短短的风雨中,又何尝没有失落过,彷徨过,无奈过,绝望过,或被人出卖过,或被友抛弃过,自信的人总是逆水启航,坚强的人总是绝处逢生,我们会在不屈不挠中将不堪回首的往事变成永恒的记忆。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生命修行不是求食问田,而是找到超越尘缘的真正价值!曦透帘梦,山鸪鸣情,我与小鸟,如之共鸣。岁月让我们逐渐从波澜壮阔中平静下来。天大的诱惑,心无动于衷,泰山般压顶,人也巍峨不动。人就像从山谷滚落到溪涧的巨石,在千万年的水波洗礼中,渐成美丽的鹅卵,它虽然失去了奔向大海的勇气,却从此把小溪当做生命的归属,回首往来,不为己喜,不为物悲,淡定中燃起一股自信和勇气,也许这就是成熟的标志。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然而今天对于天空飞过的鸪鸿,只有欣赏没了索求,生命的状态就在这宠辱无惊中慢慢定格。心无喜怒哀乐之意,人无流离失所之形,一感一念,就是画笔,一心一田,就是画卷,是黑是白,是青是蓝,恢宏大气还是小家碧天,全靠我们的一念一感为其绣饰,为其装扮,若乃春花春鸟,秋月秋莲,观之在目,一去忘返。
古言: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此时此刻,言为心声,言出于景。雨后的远山以及过山的白露,清晰可见,象一出生命,天真烂漫。长夏之雨,来的快去的猛,自然而无奇,从春夏走来向秋冬迈去,二十四气犹如生命一一样充满着无形的节律,天地万物其实有着相似的运行轨迹,来时无影,去时无声。昨天的日子都已过去,未来的日子尚未开始,已去的既往不咎,未来的没有期许。孤立于生命当下,听鸪音鸣晨,观林海霁纷,一切平淡中涵蕴神奇。因为平凡的日子里尽是阳光雨露,也因为神奇的日子里尽显长思。身上的一丝一缕,口中的一果一食,所缝一针一物,所用一桌一椅,无不是自然之施舍,天地之馈赠。我们最需要的不是金银货币,而是朴华无实的阳光、流水、空气、净土。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在这个无边无际的宇宙世界中,我们渺小的犹如一介尘埃,人类向外索取太多,几人真正反哺善待过自然,走出自私的小我再次回归自然吧!我们需要与天地同呼吸共命运,构筑起地球生命共同体,方知道法自然之永恒,方得天人合一之根本,方知阴阳太极之源泉,方知万物之同根同源同理同存,天赋众生平等,何来贵贱短长之念乎?人于天地之间永远是匆匆路过的一粒尘芥,来去何依?悲喜何恋?生死何忧?我们又何必去大恨什么?大爱什么呢?

图片来自网络,旨在传递精英文化!
感谢你的分享,点赞,留言,转发!

三木秉凤先生,本名周凤森,1968年生,山东潍坊营里人,专业法律,道学、哲学、文学、世界古典哲学及战略学爱好者。为遵循中央十九大精神,传承经典文化、延续中华文脉,提升人民群众文化素养,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尽自己的一份责任,并于2016年6月组建文化群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于2017年 2月组建了【世界大同文化传媒】这支网络文化队伍,并开展征文活动。团队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初衷,与中央同频,与民族共振,从文化自信走向文化复兴,从文化复兴走向文化繁荣,从文化繁荣走向文化普世!承担起我们文人的责任!
自建队以来,不断地吸引全国各地有识之士加入团队,现已有二十多位主编老师,文章发布于包括新华网、搜狐网、腾讯微博、新浪微博、都市头条等多个媒体。欢迎全国各界有识之士自愿参与其中,让我们这支文化队伍不断地发展壮大!让中华文化光耀四方。
三木秉凤先生微信号:www1836307207

主编简介:
汤守玉,网名冰清玉洁,湖南衡阳人。作协会员,各种文学样式皆涉足,作品散见各类纸刊和网刊。现为《三木秉凤文化传媒十一刊》平台主编,微旬刊《大文坊》签约作家。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传承优秀文化是民族的责任和使命。以三木秉凤(周凤森)先生为首的三木秉凤文化传媒创建以来,为弘扬中华民族文化,致力于以文化荟萃智者,广交贤人,为实现世界文化大同而努力奋斗。赢得了民众的赞同。2022年,为了发展壮大三木秉凤文化传媒,期待各界朋友的加盟与推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