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之旅,离心灵最近的旅行
文/朱媛丽
沂南历史深厚,古迹众多,素有”齐鲁敦煌”之美誉;“沂蒙精神同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是党和国家宝贵的精神财富,要不断的结合新时代条件,发扬光大”。沂南是我们向往已久的旅游圣地。
沂南是热情的。当我们的双脚踏上沂南这块土地,还未来得及拥抱她,沂南已盛情地把我们揽入怀中。
同行的武老师是从沂南大地走出去的游子,也是一位德艺双馨的著名画家,对于沂南这片热土有着割舍不断地浓浓的乡土情怀。武老师将多年以来对故土的眷恋凝注于笔端,饱蘸思乡的激情,泼墨写意着这片神奇的土地,将儿时记忆中的南村一一复原。
对于武老师的画作我们早有耳闻,当身临其境置身在乡愁馆的时候,我们还是被震撼到了,温暖到了。这是怎样的一种情怀,竟将半个世纪前记忆深处的事物画的如此真切、清晰、温暖。乡愁馆63平米,陈列着29幅画作,30幅旧貌新址的对比照片,还有一幅整个南村旧貌的巨幅画作悬挂在正中间,史诗般的再现了50多年前的场景,像一位饱经沧桑的老者静静地诉说着过往的一切。这儿虽然不是我们的家乡,但明明感觉就是自己的家乡。这里有我们小时候玩过的沙包,掏过的鸟窝,上过的学堂,住过的草房,推过的石碾割过的麦田……还有每一位游子永远的乡愁。乡愁,永远是我们内心那块最柔软最温暖的地方。
踩着沂南大地的每一寸肌肤,她的皱褶里封存着许许多多感人的故事。这里让人感到亲切和热情,这里生长着一种精神,这里弥漫着一种气氛,这里孕育着一股能量,这里让人浑身充满了力量……因为这里有着红色的基因,红色的沂蒙精神。
走进常山庄古村落,600多年的沧桑,浓荫蔽日,古树成荫,充满灵性的黑石群,青石山路,石碾石磨,石头房子,茅草房顶和当下的红色旅游景观古今融合,相映成辉。身临其境在这古老的村落,在这红色的氛围中,有倏忽穿越时空的感觉。
常山庄是抗战模范村,是千千万万个红嫂的家乡。沂蒙母亲王换于无私奉献,1939年创办战地托儿所,保护了许许多多革命先辈的孩子,而自己的孩子疏于照顾,营养不良,先后夭折了四个。红嫂明德英,掀起衣襟,用自己甘甜的乳汁救下濒临死亡的战士,看到明妈妈掀起衣襟喂战士奶水的雕塑,我们内心震颤。这裸露的不仅仅是一颗菩萨的心肠,还是大爱,是大义,正如她的名字一样,明亮、厚德、英雄,是英雄的妈妈。明妈妈虽不能发声,但她无声的义举却让整个世界振聋发聩;明妈妈掀起的不是衣襟,是中国革命胜利的一角,是将血浓于水的乳汁当作子弹推上战士的枪膛……
走出展馆,我们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一场惟妙惟肖的沉浸式演绎再现,又把我们带入到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识字班”沉浸式演绎的是红嫂宋炳锋的故事。一个如花似玉的姑娘,大胆泼辣积极抗战,发出“谁第一个参军,我就嫁给谁”的豪言壮语,并用实际行动兑现诺言,嫁给了第一个报名参军的青年。
这种沉浸式演绎,让我们沉入其中,浸润着饱满的精神文化,好比是发动机,好比是蓄电池,充满能量,充满感恩之情,充满缅怀之情。可是此时此刻,唐山烧烤店的打人事件却让人内心无比的愤怒,义愤填膺,这和我们的红色精神是多么地格格不入。迟浩田将军曾深情的说:“缅怀沂蒙母亲,教育后世子孙”。我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陈毅元帅,连一碗小米粥,都严格要求自己不能搞特殊,让小战士将熬好的小米粥又送回炊事班。这场“一碗粥”的真实故事,我们看了以后五味杂陈,很不是滋味,每个人的眼眶都泪光闪闪。我想每个人都需要一次心灵的旅游,进行心灵的洗礼,不忘历史,不忘先辈无私的奉献,革命战士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幸福生活应当万分珍惜,饮水思源,心怀感恩,对得起社会,回报社会,而不是做社会的毒瘤。
两天的浅游结束了,我们每个人的心灵都受到了震颤。浅游不浅,深入灵魂,治愈人心。沂南,是你今生一定要到达一次的地方。沂南之旅,一场文化和红色的洗礼,一场离心灵最近的旅行。

投稿加微信zxq13910331606
更多内容请长按二维码关注“芃芸国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