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州佛国寺
白水

庆尚大学六月下旬就放暑假了,我到庆州佛国寺去旅游。“一定要去庆州看一看,庆州是古代新罗国的首都,有许多历史古迹,佛国寺是世界文化遗产。”热心的朋友对我说。从晋州到庆州有两个小时的车程,在波涛起伏般的群山中穿行,眼前渐渐开阔,路两边出现几处楼房,最高只是四五层的样子。车速稍稍慢下来,前方路上横跨一座壮丽的牌楼,看上面的文字,知道庆州到了。这是一座城市?不禁有些疑惑,没有高楼大厦,哪像城市的模样?许多房子还是老旧的灰瓦平房。再往远处看,青山碧野,没有其他楼房。没错,这里就是庆州了。忽然醒悟,大概是要特意保持庆州老城的模样,所以没有什么现代的大楼。离庆州不远,有另外两座工业化城市:浦项和蔚山。也有许多人迁到首尔了吧,那里集中了韩国将近一半的人口,自己还这样想。不知道,但心里很亲切的,因为自己喜欢这些有人情味的老建筑,老街道,路上那座牌楼就让我有回到老家县城的感觉。
虽然很小,却是名副其实的旅游城市。在汽车站,游客不少,包括一些西方人。我用英语向一位年轻人问“观光案内所”的位置,看来他不是本地人,让我稍等一下,他跑到一边问车站工作人员,然后给我指明道路。我很感谢,赞赏韩国年轻人的素质。“案内”是韩语,即“指南”或者“接待”的意思。在“观光案内所”,工作人员给我提供免费旅游图,并走出房间,指示我到公路对面坐哪路公交车。我忙不迭地说“谢谢”,心里很高兴。
在公交车上,我一边打开地图看路线,一边注意看外面的交通路牌。在一个路口,看到牌子上有“佛国寺”的韩文,以及一个红色古典楼阁的标志。佛国寺是庆州的名胜古迹,应该很容易就找到吧。庆州的古迹很多,不能一一细看,便对照地图,注意看车窗外的景象。仿佛是在一个大村庄里似的,两边没有高楼,车子也开得慢一些。一会儿上来几个老太太,这里可真是个旧日古都。行道树后面不时闪过传统样式的建筑,飞檐斗拱似乎招手微笑,把人们带回遥远的古代。过了几个路口,过了开满荷花的绿色池塘,过了大烟囱一样的占星台,过了圜丘碧绿的大陵苑,汽车行驶在田野间,两边是绿色农田,偶尔有一两处不高的楼房,有时是一片低矮平房,大概是个小村庄。我在地图上找一找佛国寺,在东南部的山上,离开庆州城好远。静下心来,慢慢地走吧。
看看四周,这样的地方在韩国还真不多见,一片平原铺展开来,山退到远处。一块块稻田碧玉一般,闪着绿油油的光泽。有时几棵树木矗立在田间地头,很好看,是汗滴禾下土的农民休息的地方,或许也在树下载歌载舞,欢欣快乐。眼前的田地、远处的青山太好看了,怪不得这里是古代新罗国的首都。
佛国寺在庆州东南方向的山上,大概有三四十里距离。车上人不多,有时几个衣着朴素,神态安详的老人上车下车。有的穿着传统的宽大衣服,仿佛让人觉得回到了古代新罗国,和人们一起去进香拜佛。汽车在绿色田野中蜿蜒前行,又过了几个路口,过了善德女王陵,过了花郎教育院,过了盛德王陵。古代新罗国的国王、贵族或平民就是从庆州出发,一路慢慢走来,去佛国寺礼拜祈祷,保佑国泰民安,生活幸福。佛在山中,居高临下,守护这一方国土。不知道那时人们用什么交通工具,但相信人们的心情一定比现在的人更虔诚恭敬,要花更多的时间、力气走过这长长的道路。忽然又想到,这很好,这便是朝圣的道路,朝圣的心情。必要奉献出时间也就是自己的生命,还要奉献出心血精力,才能感受深切,启发心灵,与佛相通。
快一个小时了,这么长时间。我又翻开地图,寻找自己的位置。公交车已过了古代的城墙,来到山下,不断上坡。到佛国寺站了,可离佛国寺还比较远,不能从这里下车。又经过一个研究所,我担心坐过站,用简单生硬的韩语问司机:“您好,佛国寺到了吗?”司机看看我,摇摇头,又过了两站,我心里有些着急,站起身来看外面。司机又对我摆手,他看出我是外国游客,注意到我的情绪。到了下一站停车,司机对我说:“佛国寺。”并用手指指后门,我听懂,明白了,一边用韩语说“谢谢”,一边起身下车。
下车便是佛国寺景区的入口,有一片停车场。到门口的屋子里去看看,出售旅游商品,还摆放一些旅游资料,供人取用。到佛国寺还要往上走。上山的道路两边有高大的樱花树、苍翠的松柏,荫凉不断。天气很好,有些薄云,处处明亮,但不是很晒。沿路有摆摊卖纪念品的,一些东西在中国也常见到。有上山的游客,也有下山的。韩国人大都全副武装,运动服、遮阳帽、登山鞋、旅行背包,有的还拿着拐杖。迎面走来一群东南亚人,胸前佩戴着什么牌子,大概是集体参加什么活动。在韩国各地,经常见到一些外国人,东南亚、西亚、欧洲、非洲的等,当然少不了中国人。韩国政府很重视文化产业,早年提出“科技立国”战略,近年又提出“文化立国”战略。政府对名胜古迹、民俗宗教、传统技艺等妥善保护,大力宣传推广。记得上课时曾有韩国学生觉得中国不重视文物,好多古代的东西散布野外,任由风吹日晒,很可惜。我觉得无奈,只得笑笑:“没办法,在中国,这样的东西太多了。”内心里暗自还有一点得意的感觉。
来到山坡高处,道路左拐,看到大门围墙,人们进进出出,知道前面就是佛国寺了。经过一座横跨山间溪谷的石桥,来到一座传统建筑样式的大门前。两根大门柱子顶起一个色彩鲜艳、斗拱飞檐的屋顶,很漂亮。门上有匾额,写着金光闪闪的三个硕大楷体汉字:佛国寺。大门右侧是售票处,左侧一块大石头,上面用韩文、汉字写着“世界文化遗产佛国寺”。看石头后面宣传栏上的中文介绍,知道佛国寺始建于公元751年,774年竣工,1593年壬辰倭乱时被日军焚毁,后来部分重建,1973年复原成现在的规模。
检票入内,但见花草林木,很幽静,道路曲折,看不到尽头。又过了一座桥,再往前走,来到一座大门前,上面有楷体大字匾额:天王门。其实这不只是一扇门了,是一栋殿宇,里面中间是通道,两侧彩绘鲜艳的屋顶梁木下,站立四大天王的彩色塑像,威武勇猛,手持法器,摄人心魄,不由得要小心谨慎,郑重恭敬。知道这里是佛国圣地,崇高庄严,不可胡乱行为,多言多语。来到这里,是要敬仰参拜,回归内心,冥思默想,感受佛的智慧光明,寻求生命真谛。但游人如织,色彩鲜亮的衣裳四处醒目,没有人大声喧哗,悄声细语仍随处可闻,特别是照相机的“咔嚓”声,此起彼伏。到底是现代社会,人们寻求的是快乐,是惊喜,不是空寂和悲苦,不容易静心沉思。我是俗人一个,在欲海红尘中奔波,于是拿出手机,拍照留念。
过了天王门,眼前仍是花木簇拥的道路。往前看,树木掩映中,隐约有楼房的影子。阳光透过薄云,洒在树叶上、路面上。沙土的路面很清洁,一些小沙子晶莹闪光。空气湿润,似乎嗅得到花木的气息。这让我想到了山东威海,干净、漂亮、润泽,但威海的空气中有大海的味道,多一分深沉与咸涩。不过这里是千年古刹,散发佛的光辉。想想自己从威海到韩国晋州,再到庆州,来到这佛国寺。谁曾想到?是转念之间的选择,还是冥冥中的安排?许多事情出乎人的意料,做梦也未曾梦到。现实常常就是奇迹,让人惊叹不已。
前面树木渐渐稀少,看到一些石头台阶,台阶上面仍被茂密的树枝遮挡。再走几步,柳暗花明,眼前显出一幅建筑美景。在由整齐的石条砌成的高高台基上,巍然矗立着檐角飞扬、雕梁画栋的楼宇。在面前一段石头台阶的尽头,是一座大门,门上正中高悬匾额,写着“紫霞门”三个大字,名字真好,让人产生无限美丽遐想。紫霞门在东侧,中间还有泛影楼,西侧是安养门。在石头的基座上,这些楼宇如花朵绽放一般。特别是斗拱堆积的地方,层层叠加,如片片花瓣,鲜艳婀娜。石墙边沿、石头台阶的两侧,都有石头的栏杆。石头朴实洁净,坚固永恒。
紫霞门很美,后面还有更美的殿堂。从地图上看,佛国寺主要有三个院落,紫霞门后面是大雄殿,大雄殿后面是无说殿,大雄殿西面是极乐殿,周围还有其他几处院落。这些宫殿都是传统建筑样式,大柱子支持起大屋顶,飞檐斗拱,处处彩绘,繁缛富丽。宫殿虽然不很高,但在台基上矗立,表现出开张飞扬的气势,仿佛展翅欲飞的凤鸟,要在天地间自由翱翔,乘云御风,与霞光霓虹相伴。屋檐下面雕梁画栋,鲜艳亮丽,特别是绿色和蓝色,让人联想起碧绿的山野和蔚蓝的天空。还有红色、黄色、白色,仿佛是山野上的美丽花朵。以前在中国也常见到这样的建筑,但可能因为司空见惯,也可能因为老旧灰暗,并不觉得怎么美。但现在,来到韩国,却因为这佛国寺,这明亮清晰的阳光,还有斑斓鲜艳的色彩,竟让我真切地感受到东方古典建筑的美。
这种建筑的美不仅在于姿态、颜色,还在于它的群落组织,以及与天地和谐统一的精神追求。当我站在高处看一片片屋瓦,鳞次栉比,错落有致,又仿佛互相揖让呼应的时候,不禁赞美、感叹。在远离城市、村庄的山野间,这样的建筑由无到有,从虚空中诞生,扎根大地,风采卓然。然后仿佛有生命似的,根系蔓生,蓬勃发展,精神焕发,又矗立起大门、厢房、围墙、走廊。到处便都是一样的风姿优美,神采奕奕。于是所有的建筑团团围坐,心有灵犀,互相应答唱和,兴致盎然,气韵生动,神思高远。哪里还有什么空虚、孤独与寂寞?从这一片屋顶上举目四望,看到蓝天白云,明亮的阳光洒在大地上,远山隐隐,绿野茫茫,造化神奇,一派浩渺气象。
佛国寺旁边峰峦耸峙,山林茂密,寺院在山坡上,依山势建成。石头的基础,粗大的木柱,灰黑的屋顶,处处微翘的曲线,仿佛这不是人为建造,而是山川孕育、雨露滋润的美丽花朵。是这样的,中国人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韩国人讲究身土不二,人是万物之灵,建造了这佛国寺,体现天地精神。而且这里供奉佛陀,佛陀洞悉宇宙的奥秘,代表最高的智慧,所以有这样美的建筑。我虽然对宗教感兴趣,但并没有多少佛教知识,不过随着年龄的增加,知道人应有几分敬畏,头上三尺有神明,不可狂妄自大。看到大殿门口有“禁止拍照”的告示,不敢造次,不照相,不窥探,静静地在大殿前站立,感受佛国的气氛。
在这一刻,虽然周围游人如梭,但还是感到自己内心中的一分镇定、安宁。想起中国人的山水情结,想起中国禅宗的明心见性,看看眼前的殿堂和周围的风景,心中不由滋生一种欢喜赞叹的心情,脸上露出微笑,心中觉得舒服畅快。这大概是东方思想的精妙伟大吧。
我喜欢院墙下的走廊,一根根柱子支撑着屋顶,觉得温馨亲切,因为太阳晒不着,也能遮风挡雨。走廊连接院落,通到各个殿堂,似乎要一路护送、陪伴。每走一步,前面后面的柱子似乎移形换影,很有趣,很奇妙。忍不住抚摸一下,拍一拍,忍不住自拍一张照片,和这些柱子合个影。这也是传统建筑的一个特点,就是有生命感,有人情味。木头本来就是生命,温暖,坚强,有韧性,所以古人有“把栏杆拍遍”的句子。我也很喜欢连接院落的小门,很精致。真想坐在门槛上,背靠门框,吹一吹来往的微风,看一看门里门外的风景。小时候便这样,一晃几十年过去,但儿时的情景仿佛越来越清晰,越真切。
在佛国寺,里里外外,许多地方感到自然、熟悉、亲切。一棵大树下的空地上,人们把许多小石块、瓦砾摞成一个个宝塔的模样。这在中国也很常见。我还特意拍一张人们在庭院里四处观赏的照片,觉得是很典型的一个场景,很有生活气息。因为时间紧,不容细看,不能深入体会。虽然这次庆州旅游的重点是佛国寺,但还是有点走马观花的遗憾。
在寺院里转了一遍,回到紫霞门前来,不觉又有新的发现。现在是从西侧斜看安养门、泛影楼和紫霞门,只见一片坚实整齐、气势雄伟的石头台基上,昂首挺立着三座楼宇,更加英姿飒爽,雄伟壮丽。这些建筑前面是一片松林,树干粗大,鱼鳞般的树皮更显沧桑。无论是直立的还是歪斜的,都如虬龙一般伸向天空,高处的树枝纵横交错,铁铸的一般,松针团团,嫩绿新鲜。有人坐在树下石凳上,仰望楼宇、松树。我走到石阶前,想仔细看一看、摸一摸这些石头。忽然看到中间石墙脚下的绿地上,有一片长方形的小荷花池,荷叶茂盛碧绿,严严的铺展开,看不到叶下的水面。绿叶之上,擎起几朵硕大的荷花,有白有红,或盛开,或含苞欲放,令人精神大振。这圣洁的花朵凝聚天地灵气,象征佛的精神。
这一片石头的墙、台阶、台阶下的桥、栏杆,精雕细刻,巧妙安排,浑然一体。古人常勒石刻碑,以求不朽。这一片石头,经历岁月风雨,今天仍巍然屹立,安详地面对来来往往的游客,享受人们由衷的崇敬、仰慕与赞美。高处的石头一尘不染,光亮洁净,靠地面的石头有的生长了青苔,生机盎然。中部有些石头略略泛黄,我想起来,观光材料上介绍,壬辰倭乱的时候,日本人放火焚毁了所有的建筑,这些石头上留下烟熏火燎的痕迹。今天,这些泛黄的石头让人更觉珍贵,仿佛焕发金色的光芒。那些被付之一炬的木结构殿堂呢,所谓“野火烧不尽”,似乎更有生命力,今天又重现世间,光彩照人,更加美丽。因为这些石头、木头是物质的存在,更象征生生不息、亘古永存的精神,象征佛的崇高庄严,智慧无边。
因为时间紧,尽管心中留恋不舍,还是匆匆踏上归程。但真的不虚此行。我体验了虔诚朝圣的心情,领会了传统建筑的美丽,感受到佛教精神的伟大,知道有真实不虚、永恒不变、无限澄明的人生境界。知道要不断努力,脚踏实地去寻找,诚心诚意去追求。

作者简介:白水,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

《大家风范文库·散文十六家》(第二季)
《大家风范文库·诗词十六家》(第一季)
征 稿
各位文友,《大家风范文库·散文十六家》第一季《璞玉集》,已经正式出版发行,共入编包括著名军旅作家苗长水将军在内的十六位作家,著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张炜先生题写书名。
为应对书号价格越来越高涨,作者出版不易的局面,给各位作家、作者提供轻松出版的机会,搭建好对外交流平台,《都市头条·济南头条》、《极光文艺》,联合山东一城秋色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与国家正式出版社紧密合作,拟分别编辑出版:
《大家风范文库·散文十六家》(第二季),本季收录16位作家的散文作品,每人20个页码。
《大家风范文库·诗词十六家》(第一季),本季收录16位诗人、诗词家的诗词作品,每人20个页码。
每位作者配清晰的照片一张并附200字左右的作者简介。作品不涉及敏感难以出版的题材,所投作品自己按重要程度先后排列,便于编辑取舍。
由国家正规出版社单书号正式出版,并附图书光盘一张,每人费用3000元,《大家风范文库·散文十六家》(第二季)、《大家风范文库·诗词十六家》(第一季)出版后,每位入编作者获样书100册,并参加有著名作家、评论家及相关媒体参加的新书发布会、座谈会,图书将捐赠国家、省、市图书馆和相关大学图书馆收藏,入编者还可成为《都市头条》、《极光文艺》签约作家或者专栏作家,并可在《都市头条》开设专栏或专题,择优在《极光文艺》纸刊或其他纸刊推荐发表作品,还可以介绍加入山东省写作学会等。
欢迎各位作家联系入编。如有出版书籍的文友可单独联系,丛书及独立书号均可,全国多家出版社常年紧密合作。

艺术热线:
山东一城秋色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大家风范文库·诗词十六家》
《大家风范文库·散文十六家》
征稿进行中
13325115197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