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好汉的诗词
叶平安
《水浒传》作为一部描写农民起义英雄故事的小说,里面有许多武林高手。有的徒手打死老虎,有的倒拔垂杨柳,有的善于打擂摔跤,有的日行千里,力敌万人。总的来说,文人比较少,会写诗词的不多。但生于文化兴盛的大宋,这里面有些人也免不了沾些文气。
梁山好汉中最会诗词的首推宋江。看看他写的几首诗词:
《念奴娇·天南地北》
天南地北。问乾坤何处,可容狂客。借得山东烟水寨,来买凤城春色。翠袖围香,鲛绡笼玉,一笑千金值。神仙体态,薄幸如何销得。
回想芦叶滩头,蓼花汀畔,皓月空凝碧。六六雁行连八九,只待金鸡消息。义胆包天,忠肝盖地,四海无人识。闲愁万种,醉乡一夜头白。
这是写得当时头牌名妓、徽宗皇帝的红颜知己李师师的,既怜香惜玉又壮志凌云,水平不错,放在那些诗词名家的作品里面也是很耀眼的。
《满江红·喜遇重阳》
喜遇重阳,更佳酿今朝新熟。 见碧水丹山,黄芦苦竹。 头上尽教添白发,鬓边不可无黄菊。 愿樽前长叙弟兄情,如金玉。
统豺虎,御边幅,号令明,军威肃。 中心愿,平虏保民安国。日月常悬忠烈胆,风尘障却奸邪目。望天王降诏,早招安,心方足。
这首词将忠义胸怀与英雄气概表现得淋漓尽致,比肩岳王爷也不逊三分。
再看他在浔阳楼所提反诗,虽酒后狂言,确实也是酒后心里明,酒后吐真言了,不是常人所能道的。
《西江月·自幼曾攻经史》
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恰如猛虎卧荒丘,潜伏爪牙忍受。
不幸刺文双颊,那堪配在江州。他年若得报冤仇,血染浔阳江口。
另附七绝一首: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海谩嗟吁。 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
有点奇怪的是,像吴用、萧让、王伦这样的正牌秀才没有见到诗词作品,而作为武力值爆棚的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却颇有几分才气。在发配地虚度光阴,虎落平阳之时,竟然能写出这样的诗:
仗义是林冲,为人最朴忠。江湖驰誉望,京国显英雄。身世悲浮梗,功名类转蓬。他年若得志,威震泰山东。
可见当时,生于武将世家的他曾受过良好的教育。难怪他看不起王伦,不是看不起王伦的武功,而是看不起他的文才,说他肚子里“没文学”。是的,屈居其下,林冲确实委屈。
林冲的拜把兄弟、另一位武豪鲁智深则在临死前顿悟,惊人的来了一段偈语:
平生不修善果,只爱杀人放火。忽地顿开金绳,这里扯断玉锁。咦!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
这个有点东方神秘主义,不好过多评说。
至于卖酒的白胜唱的,应该是一首民歌,他不是作者。
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 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
阮氏三兄弟是渔民,好像没读什么书,但他们在风波浪里都唱出了豪言壮语。
阮小二唱:
爷爷生在天地间,不怕朝廷不怕官。水泊撒下罗天网,乌龟王八罩里边。
爷爷生在天地间,不求富贵不做官。梁山泊里过一世,好吃好喝赛神仙。
记不清楚这是原著还是后人加的。我看水浒多遍,其实对许多细节并没有搞清。
他的两个弟弟唱的歌我还是印象深刻的:
“打鱼一世蓼儿洼,不种青苗不种麻。酷吏赃官都杀尽,忠心报答赵官家。”有认得的,指道:“这个便是阮小五。
“老爷生长石碣村,禀性生来要杀人。先斩何涛巡检首,京师献与赵王君。”这个正是阮小七。
这个是不是太艺术虚构了?
其实,宋代诗词,特别是词中,很具有分量的是所谓“淫词艳曲”,不知怎么很少被人提起。梁山好汉中善于此道的,莫过于浪子燕青。他唱道:
《蝶恋花·一别家山音信杳》
一别家山音信杳,百种相思,肠断何时了。燕子不来花又老,一春瘦的腰儿小。 薄幸郎君何日到,想自当初,莫要相逢好。好梦欲成还又觉,绿窗但觉莺啼晓。
《减字木兰花·听哀告》
听哀告,听哀告,贱躯流落谁知道,谁知道!极天罔地,罪恶难分颠倒!有人提出火坑中,肝胆常存忠孝,常存忠孝!有朝须把大恩人报。
欧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