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看直播的和不看直播的都去看直播了。
连着两天,我一直都在被新东方的“双语直播带货”刷屏。
从“边教单词边带货”,到各种引经据典的金句,主播们俨然已经被夸成了“直播界的知识天花板”。新东方老师“卷”土重来,以前新东方“重金”请的老师,现在直播间免费听,彻底实现了“新东方老师自由”!
很多爱学习的网友不但自己欲罢不能,还准备把自家孩子“焊在这个直播间”。
卖玉米,他们给你讲英语里corn和maize的区别,“39-45度的纬度,在世界各地,是对农作物、放牧业来说非常有利的地形。”讲到李白的浪漫,讲到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气节和胸怀。说地理,他可以从北极光讲到南太平洋,讲到坐在课室的学子,讲到烟火和众生。他们为观众讲解产品时,有时会提起英语名和其他科普,有时会和观众互动进行知识问答,有时会用英语翻译古诗词,有时会直播间弹奏吉他k歌。看着主播们潜意识不知觉抒发的感情,他们流利的表达,区别开其他直播间机械重复的脚本。
这里没有机械重复的口令,没有聒噪的喊麦,没有卖货的套路。
书中自有黄金屋。那些始终在脚踏实地、仰望星空的人,终究会有出路。但在我看来,哪有什么运气,不过是他迟来的厚积薄发。俞敏洪加入直播带货这一举动,被骂是文化人失了风骨。
12月,俞敏洪带着百名老师入驻抖音,首场助农直播销售额只有450万。他坦言,最惨的时候,几个人讲一个下午,只能卖几十块钱,都是自己的父母,偷偷来下的单。开始得不同凡响,推进得不咸不淡,嘲讽声不绝于耳——是东方甄选半年来的直播常态。有人说俞敏洪,直播还当上课,无聊没意思;有人不以为然,直播界不是什么人都能来分一杯羹。即便日子艰难,即便世道如此,新东方还在坚持着自己的原则和底线。直播间的负责人孙东旭说,从一开始他们就决定了,品牌的调性必须要不一样。
他们想要证明,带货也可以不用那么哗众取众,不用那么喧闹。广告词写得再华丽有什么用,产品和真诚才是大家想看的。
吸引用户的,是主播们不浮夸,有内涵,用做教育的理念做直播的知识素养和文化信仰。会读书的人,读懂一本胜千本;不会读书的人,读越多,心越迷茫。这些曾经用在课堂上的大量知识储备,是其他直播间无法在短期内复制的。不得不说,读过的书,会以另一种形式永远伴在你身边,你的认知是真的可以变成“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