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诗:犹如一丝清泉,欢快流湍的小溪,一路愉悦,不再蹉跎;
爱诗:喜欢山川碧玉,花卉草木的姿态,自由奔放,出神入画;
写诗:写出朦胧情感,编织动听的故事,燃烧激情,赞美生命。

作者简介:沈学印,曾供职电视媒体,现退休。已有4000余篇(首)文学作品在国内外百余家报纸杂志发表;出书30余部、编书20余本、创办民刊80余期、获奖30余次。系中国散文诗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中国作家协会黑龙江省分会会员等。现为《乌苏里江》《知青文学》主编。
通联地址:153000 黑龙江省伊春电视台《知青文学》编辑部沈学印
手机微信号13039680060

爱墨,白蕉如兰
作者:沈学印
"云间白蕉写兰,不独得笔墨之妙,为花传神,尤为前之作者所未有。"这是当时权威的业内人士对白蕉绘画艺术的评价。
在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绘画艺术中,白蕉所画的兰花,是与申石伽的竹枝、高野侯的寒梅有着"三绝"之赞誉的;其善兰创作的白蕉,和徐悲鸿、邓散木同时被称为"艺坛三杰"的;与黄宾虹、高二适、李志敏一并被合称为"20世纪文人书法四大名家"的。
白蕉(1907年11月3日一1969年2月3日),本姓何,名法治,又名馥,字远香,号旭如,后改名换姓为白蕉,别署云间居士,济庐复生、复翁、仇纸墨恩废寝忘食人等。上海市金山区张堰镇人。诗人、书法家、画家。书香门弟出身,曾任上海中国画院筹委会委员兼秘书室副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会员、上海中国书法篆刻研究会会员、上海中国画院画师等。曾主编《人文月刊》等,著有《云间谈艺录》《济庐诗词稿》《书法十讲》和《兰题杂存长卷》《杂书兰题旧句》等。
白蕉爱兰喜兰善写兰,养兰诵兰工画兰,自称诗第一,书第二,画却排位第三。白蕉作画,惟兰是爱,深见功力,颇显无敌。白蕉画的兰草,与解放前夕沪上画坛画梅花的高野侯、画菊花的谢公展、画荷花的吴湖帆、画苍松的符铁年、画竹枝的申石伽等名家名师,是齐头并进和相提并论的。白蕉画兰着墨不多,自有神韵,疏宕清放,若即若离,惟妙惟肖,恰到好处。他自道:"花易叶难,笔易墨难,形易韵难,势在不疾而速,则得笔;时在不湿而润,则得墨。欲在无意矜持,而姿态横生,则韵全。"常曰:"一两朵花,三五张叶,笔口忽开,频年心力。"又曰:"十年百笔,只是一笔。""兴来一二箭,鼻观已千年。"
白蕉画兰,题绘堪佳,故一生中屡次书写自己题兰文字。这一点从唐云的诗中即可觅见佐证:"万派归宗漾酒瓢,许谁共论醉良宵;凭他笔挟东风转,惊到扬州郑板桥。"
白蕉的书与画,在建国前是颇有影响的,曾多次在上海举办个人书法作品或绘画作响展,名噪一时,红极上海滩,特别是他书写的"王"字,有人认为堪称当今第一,无人可比。
白蕉为人处世,刚直不阿,不逢迎,无偏私,坚定正义,直言不讳,准确到位。如论说康有为用笔,他曾直言"颇似一根烂草绳";评论包慎伯草书用法切中要害:"一路翻滚,大如卖膏药好汉表演花拳秀腿。"其敢言真言,在当时即或在如今也确属罕见少见而不为多见也。
正是一一
一代宗师酷爱墨,两袖揽风写兰切。
三绝留名传盛世,四家书画成国色。
华夏锦绣心怀志,幽幽花香绘山河。
诗意人生求精致,几抹丹青照自我。

魅力,金山如画
作者:沈学印
海滨如画,天蓝地远的生态海岸!
田园如画,诗情画意的上海后花园!
人文如画,东方美学的神圣礼赞!
探索,上海金山湾区!
畅游,金山风展图画一般!
金山,地处上海市西南部,南濒杭州湾,北连松江青浦两区,东邻奉贤区,西与浙江省平湖、嘉善接壤,史有"控扼大海,襟带两浙"之说。
金山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上海最早成陆、最先有人活动、最早有行政建制的地区。位于漕泾镇沙积村的冈山遗址,是6000多年前上海地区的古海岸遗址。早在新石器时代中晚期,金山境内即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至今留存的马家浜文化和良诸文化遗址已保留多处。
金山拥有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
金山最江南,风景秀丽,民熙物丰,神秘的金山三岛、绵延的古海岸线、活着沪上渔村、惬意的田园生活、优美的乡村景致、浓郁的吴越文化,绘就了金山如画般的江南美景!
正是一一
城市沙滩海上花,渔村归帆夕照晚。
鹦鹉湿地嬉荷凤,盐田沧海文博苑。
枫泾古镇话张堰,东林禅寺万寿院。
名人故居初心馆,花开海上喜金山。

南社,空前觉醒
作者:沈学印
上海南社纪念馆,坐落在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姚光故居内,地址位于上海市金山区张堰镇新建路130号,乘车路线公交有莲卫线、虹桥枢纽7路、松卫线、朱石线、金石线。我是在金山世纪城卫零西路金山大道乘金山6路赶到张堰镇去看上海南社纪念馆的。
上海南社纪念馆是国内首座全面陈列南社历史人物事迹的专题展馆,现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和上海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南社,是中国20世纪初期以民生革命思想启蒙宣传家、文学家、教育家为中坚,以推翻清王朝封建统治为共同政治基础,以振起国魂和弘扬国碎为主导文化思想,同时注意吸收西方先进思潮的全国性、近代性的文化社团和文学社团。它酝酿于晚清封建王朝崩溃之际,兴盛于辛亥革命前后。社团的创始发起人为陈去病、高旭和柳亚子,具体负责人为柳亚子、姚光(姚石子)和朱少屏等。他们高举民族主义与民生主义的大旗,以天下为己任,鼓吹革命与自强奋斗,捍卫民权与国家独立,追求自由平等,倡导社会风气的匡正与革新。
南社的诞生与崛起,标志着中国近代知识分子的空前觉醒,当时曾有"文有南社,武有黄浦"盛名美誉。
上海南社纪念馆,综合反映了20世纪初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参与社会革命与各种文化活动的史实和轨迹,为更好的传承南社精神,探究社员组织活动提供了重要的现实载体。
南社精神至今在弘扬、在传承、在光耀华夏。
正是一一
现代文化南社开,风雅贤集俱时来。
大潮浪涌竟自由,凄泪雨飞祭豪杰。
光复情可去断头,伶仃飘泊掀恕涛。
斑竹诗韵谱贞节,一曲清歌愿试刀。

渔村,我等伊人
作者:沈学印
金山嘴渔村
仅与大海一步之遥
我朝思暮想牵念知多少
不是我喜欢杭州湾才喜欢金山嘴
是我在渔村能看到金山三岛
总觉得那里神奇
想登上大小岛屿探秘解奥
据说海上彩虹就要从渔村起飞
成为横架两地的栈道
既使无风既使无帆
我拿着一部手机放飞心情也能逍遥
金山嘴老街
仅与大海一道之隔
沪杭公路成了渔村腾飞的加速器
渔民转换身份
成了新时代的弄潮儿
渔船改住了新楼
灰瓦白墙映着渔舟唱晚夕阳辉照
那条老渔船还在
只见舵盘不见舵手
却沧桑如旧
将至天荒地老
那个逐浪亭还在
仅与大海一堤之阻
新颜些许
依然多是旧貌
美食海鲜还是渔村舌尖的味道
而今又多了文玩文字文创的新潮
渔船渔帆渔具成为文化的符号
一代渔民各自驾舟嬉海舞弄新潮
我向平定桥走去
想见的伊人可在桥头等到

娇美,蕉若美人
作者:沈学印
我不夸你楚楚动人
我不奖你美美花神
我喜欢你花开任性的样子
比我耳朵还小的蓓蕾
风来贯耳盛开娇翠
一身艳妆红黄照人
红蕉花样炎方识
瘴水溪边色更深
艰难离瘴土
潇洒入朱门
我不吟你娇娇欲滴
我不诵你殷殷红润
俗尘不因有美人
绿裙红妆愈精神
不入花名榜不用众亲随
让人妒嫉让人眼红
任妒火燃烧任眼神横眉
我开我的花我腾我的飞
叶满丛深殷似火
不惟烧心管它谁
我不雕你小小花苞
我不刻你片片花蕾
你不攀比雍容华贵
你不卑微清透碧水
你的美绿中带白红浓黄微
蕊如蜡烛片如火炬
花若蝴蝶叶若碧翠
风流不把花为主
多情应是花仙子
不是美人却道是美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