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岁月的童话
作者:于淑青
诵读:皇一族
往事总像跟随我成长的影子,不知不觉总会在我的脑海里闪现。一段往事勾起了我的一段回忆。就是故乡我家后院窗根底下那棵小桃树。
说起这棵桃树,就能想起童年的故事。那是在上个世纪60年代初期赶上三年自然灾害期间,当时我们居住在矿区的一间小屋。仅有十几平方米却住着七八口人。三年的自然灾害,人们也自然会想到那段日子的贫穷。印象最深的当时吃包米面糊糊伴酱油,都是我们姊妹的一种奢侈。小时候因为本姑娘胃不好,母亲照顾我的主食就是吃的这个。

在粮食吃不上溜时,妹妹弟弟还曾经喝过母亲用淘米水沉淀过后再加上水煮过的米糊。在我的记忆里,每天能吃上窝窝头就咸菜就是好饭了。
庆幸的是我们家房后园子里靠窗根底下,却长出了一棵小桃树。我们盼啊、盼啊,第三年终于看到桃树开花了,全家人喜出望外,鲜活的绿叶,粉嫩的花蕾,绝配!往窗外一瞧,格外地鲜艳夺目,微风吹来飘进阵阵花香,仿佛闭上眼睛就能即刻感受到桃子成熟了的情景。想到此一种幸福感就涌上了心头。
从此,全家人都感觉这是个好兆头,期待着幸福生活的开始。我们天天看着、赏着、盼着,终于等到桃子成熟了,甭提我们心里有多高兴了,大家聚在树下,开始摘起了桃子。边摘边吃,那种甜脆的果香味吃在嘴里,甜在了心里!姊妹们有说有笑的,喜喜哈哈,这种心情仿佛像是过年了;当说这也是我们小时候最开心的时候!

从那时候起,这棵小桃树在我们心中就成了我们家里最值钱的一块宝物了。每当闲着没事时,我们就会不由自主的观赏一下窗外那棵桃树。哪怕冬天里的它只剩下了秃枝残叶,我们也觉得它非常甜美可爱!……
可是好景不长,才两三年功夫,不知咋回事,桃树死了。大家都很惋惜!母亲说:"你们到时候光知道吃它的果子,不知道怎么去珍惜它,爱护它,它是气死的"。当时我们还觉得母亲是在跟我们开玩笑,逗我们玩那。
那时候我们还都很小,根本也不懂得怎么样来保护桃树,从未给小树交过一次水,也从未给它培过一次土。冬天来了怎么样保护好树根,别让它冻着,在我们的脑子里根本没有这个概念。所以,仔细想想母亲的话还真有道理。

由此得出一个结论:"若是喜欢请多珍惜"。这个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我们均有喜欢的和不喜欢的。对认准的无论是人或者是物,均有"珍惜"二字。若你不懂得珍惜,他就会离你而去 ……
随着岁月的老去,当然还有其它另外一种情况,你也会失去一些东西,在我们不知不觉中失去的,并不是你不够好。因为人的三观不同,欣赏不一样,走不到一起去的,那就顺其自然吧,不要活的太累。
---------作者简介---------
作者于淑清,笔名:雨花石,中共党员,高级政工师。本溪市卫生系统退休干部。辽宁本溪市作家协会会员《青年文学家》临汾文学社理事会理事。先后发表二百余篇作品,散见于国内多家网络媒体。六十余篇作品入选省与国家级书籍与杂志。曾多次获得全国文学賽事一、二及优秀奖。其中有两篇作品有幸随《记念辛亥革命胜利110周年、东方文韵.时代新篇》一书,收藏于《北京大学》图书馆。2020年分别荣任《四十年文创成果精品选粹》编委;《 中华民族文学百年传承精品汇编》与《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中国诗文精品典藏》两书副主编《作家前线》签约作家,中华文艺特聘《经典文学网》微刊签约作家。

---------主播简介---------
皇一族,浙江杭州人,退休医生。浙江省朗诵协会会员,中国朗诵联盟会员,江山传媒总辅导,杭州市老年大学艺术团合唱团团员,朗诵队队员。杭州西子诵读,林海文学,静水流深牡丹苑,江山传媒等平台特约主播。喜欢用声音传递正能量,歌颂美好和友谊。是一个快乐的歌者、诵者。

《江南诗絮文化中心》
名誉总社长 桑恒昌
顾问:岩青 金建民 冰清
诗歌总监 维港泊人
一分社社长 雪潮
二分社社长 岳利平
三分社社长 向日葵
古韵社社长 一箭寒梅
微诗社社长 淡泊风云
诗译部部长 尘缘
诗评部部长 曲士文
总督导 伊人溪部
诗歌校对 陈晨
副总编 曲士文
副总社长 朱志岩
总社长 雪儿
总编 王佐臣
二《投稿作者-须知》
1:插图和音频部分来自网络。
2:本平台推出的作品内容上如有异议,烦请您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在第一时间予以更正或删除。
3:所有前来投稿的作品均视为“独家授权江南诗絮发布。不同意者,请勿投稿。
4:谢绝抄袭、一稿多投。
5:零容忍反党反社会主义以及侵害他人权益不当言论,严禁黄赌毒传播,严禁各式商业广告。
6:文责自负。如有作者侵犯他人著作权及侵害他人权益各种行为所发生的纠纷,均与《江南诗絮》无关,应由作者本人自行承担法律与经济上的责任。
7:以上条款,敬请各位作者必须知晓与遵守。特此告知!
8:《江南诗絮》投诉电话
02166272798 021662699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