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书目的是什么?
~ • ~ • ~ • ~
“读书为做官”曾经的“读书做官论”至今仍在蔓延。读书、读书、读死书、死读书,金榜提名的光宗耀祖;名落孙山的成了“大老粗”中的另类。书读多了,不通气,变为“书呆子”,通气了变成“人精”。涨了知识,禁锢了本性。
古之圣人特别是先秦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文化传播那么落后,他们究竟读了多少书?读了那些书成为圣人?现代如此多的书籍,如此多的授业方式,为何出不了一个圣人!
问题出在了哪里?
读书是为了什么?古人读书是为了明事理,明大自然的道理。明世间万物存在与消亡的运行道理。所以老子留下了《道德经》解释《易经》的阴阳变化。鬼谷子成为思想家、道家代表人物、兵法集大成者、纵横家的鼻祖。留下《鬼谷子》《本经阴符七术》等。庄子、列子等讲的都是理。
“学以致用”首先得会用在自己身上,不是用学到的东西去和别人争啊斗啊。纵然争得金山银山又能怎样! 许多没读过书的比满腹学问的都明事理,明了事理,就想开了,看开了,放下了,所以犯罪率就降低了,与周围环境就融洽了,心胸开阔了,身体健康了,坦坦荡荡,颐养天年,是人生赢家。
~20220621晚于鲁东营固泰尔

